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0篇 |
免费 | 14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3篇 |
综合类 | 64篇 |
化学工业 | 2篇 |
金属工艺 | 52篇 |
机械仪表 | 5篇 |
建筑科学 | 1篇 |
矿业工程 | 3篇 |
能源动力 | 1篇 |
轻工业 | 4篇 |
水利工程 | 2篇 |
石油天然气 | 3篇 |
无线电 | 1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8篇 |
冶金工业 | 6篇 |
自动化技术 | 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1篇 |
2021年 | 2篇 |
2020年 | 5篇 |
2019年 | 5篇 |
2018年 | 7篇 |
2017年 | 3篇 |
2016年 | 5篇 |
2015年 | 5篇 |
2014年 | 3篇 |
2013年 | 4篇 |
2012年 | 2篇 |
2011年 | 5篇 |
2010年 | 23篇 |
2009年 | 10篇 |
2008年 | 4篇 |
2007年 | 5篇 |
2006年 | 8篇 |
2005年 | 12篇 |
2004年 | 6篇 |
2003年 | 2篇 |
2002年 | 1篇 |
2000年 | 3篇 |
1999年 | 5篇 |
1998年 | 9篇 |
1997年 | 6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3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1篇 |
1980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为了提高铝基涂层的硬度和耐磨性,研制了两种新型复合材料涂层.采用可控气氛等离子喷涂的方法制备了不同比例的铝-氧化铝、铝-铝青铜复合材料,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复合材料的组织形貌并进行成分分析,测定了其显微硬度.再对制得的复合材料涂层进行再结晶热处理,再次进行组织形貌观察和相分析,并进行显微硬度测试.结果表明:当铝和氧化铝比例为4∶3,铝和铝青铜比例为1∶3,热处理温度在350℃时,所得到的复合材料涂层的组织分布均匀,晶粒细小. 相似文献
62.
45钢和球墨铸铁等离子弧淬火区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深入研究45钢和球墨铸铁等离子弧表面淬火区的特点,采用显微分析技术和硬度实验分析方法,研究了这两种材料等离子弧淬火区的组织差异及硬度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在一定的等离子弧淬火工艺规范下,45钢与球墨铸铁由于化学成分不同,在淬火区沿深度方向各部位的组织均存在明显差异:通常在淬火区的表层接近于激光淬火状态,两种材料得到的隐晶马氏体形态不同;在淬火区内部接近于低能流密度淬火的情况,得到的混合组织形态也各异.两种材料硬化层的硬度提高幅度不同,但都无明显硬度下降梯度. 相似文献
63.
工业X射线底片计算机检测的界面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阐述如何利用BorlandC++3.1的OWL库为“工业X射线底片计算机检测”这一应用程序制作在Windows下的界面. 相似文献
64.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焊接缺陷计算机检测系统,该系统的底层模块由面向对象的语言BorlandC++3.1编写。 相似文献
65.
66.
奥—贝球铁专用电弧冷焊焊条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调整焊缝中的Ni、Mo、Ca、Ba、Ce等元素的含量,成功地研制了可在焊态下直接获得奥-贝球铁焊缝组织的电弧冷焊焊条。使用该焊条获得的焊缝球化效果良好,半熔化区可基本保证不出现白口组织 相似文献
67.
68.
炮钢表面电弧离子镀TiAlN薄膜的摩擦磨损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PCrNi3Mo钢的耐磨性,利用电弧离子镀技术在其表面沉积了Ti_(0.7)Al_(0.3)N和Ti0.5Al0.5N薄膜,分析了沉积态和磨损态薄膜膜层的微观结构和形貌.结果表明,两种薄膜膜层均属于晶粒细小的柱状晶结构.Ti_(0.7)Al_(0.3)N和Ti0.5Al0.5N薄膜的硬度分别比PCrNi3Mo钢提高了4.75和4.22倍,而弹性模量分别比PCrNi3Mo钢提高了88%和84%.Ti_(0.7)Al_(0.3)N薄膜的稳定摩擦系数较小,两种薄膜具有显著的减摩耐磨作用.PCrNi3Mo钢的磨损机理主要为严重粘着磨损,而两种薄膜的磨损机理属于轻微粘着磨损.Ti0.5Al0.5N薄膜因脆性断裂局部产生了更大面积的剥落区,低硬度的PCrNi3Mo钢基体对膜层的支撑力变小是导致薄膜局部发生开裂破坏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9.
为了提高Al涂层的抗高温氧化性及硬度,采用电弧喷涂方法在Q235碳钢基体上制备了Al涂层.结果表明,经过加热扩散处理后Al涂层和基体之间形成了扩散层.涂层厚度、加热温度与加热时间对扩散层具有一定影响.当加热温度为800℃和900℃时,Al涂层主要形成相为Fe Al、Fe Al2、Fe Al3和Fe2Al5.经过加热扩散处理后Al涂层具有优良的抗高温氧化性,且平均硬度相比未经加热扩散处理的Al涂层提高了10倍以上,利用扩散系数求出的扩散层深度与实际扩散层深度相近. 相似文献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