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6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21篇
电工技术   26篇
综合类   33篇
化学工业   66篇
金属工艺   99篇
机械仪表   109篇
建筑科学   43篇
矿业工程   35篇
能源动力   2篇
轻工业   25篇
水利工程   10篇
石油天然气   18篇
武器工业   20篇
无线电   36篇
一般工业技术   79篇
冶金工业   14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5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连铸单晶铜的力学性能及断裂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同纯度的连铸单晶铜和连铸多晶铜的力学性能及断裂特征,并分析了二者范性变形特点的异同及原因。结果表明,连铸单晶铜与连铸多晶铜都没有屈服点,连铸单晶铜与连铸多晶铜相比,具有更好的塑性。连铸单晶铜表现出明显的各向异性,圆柱形拉伸试样变形成椭圆柱形,其长短轴之比为1.36;连铸单晶铜的断口呈扁平状剪切唇口,其断裂机理为微孔长大型断裂,显微孔洞在拉伸轴线上形核。连铸多晶铜宏观断口表现为各向同性和明显的变形不均匀性,在试样的表面出现了凹凸不平的印花,其断裂机理是微孔聚合型断裂,显微孔洞是在以拉伸轴线为对称中心的区域内的形核。  相似文献   
82.
随着交通路网拥堵的问题加剧,道路交通拥堵又会演变成交通网络级联失效的问题。为有效缓解交通堵塞造成的级联失效问题,准确的短时交通流预测与级联失效态预测可以为交通路网提供可靠预警信息。首先,针对机器学习训练样本不精确的情况,提出了基于KNN-BPNN交通流预测模型,对短时交通流数据进行在线预测;其次,用机器学习的K均值聚类方法和KNN算法对交通状态进行判别,在此基础上给出级联失效态的识别方法对级联失效态进行识别;最后,提出基于BPNN的交通网络级联失效态模型进行预测。实例分析验证模型的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KNN-BPNN组合预测模型可以为级联失效态预测提供可靠的交通流数据信息;BPNN在交通网络级联失效态预测方面也表现出较好的预测精度,可以准确的为道路交通网络级联失效提供预警信息。  相似文献   
83.
地质图作为地质调查各项工作最终表达的载体之一,因其具有认知能力强、内容表达丰富、应用便捷等特点而被广泛使用。为满足新发展阶段生态保护、工程建设、农业土地等新兴领域对地质图日渐旺盛的应用需求,适应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发展,建立地质图编制新技术、新流程和新工艺十分必要。基于此,提出了现代建设“图库一体”的地质图增量更新技术体系的总体架构:一是基于地质数据增量更新的设计理念实现地质图的按需更新、快速更新;二是结合地质大数据技术和智能编图软件方法,加强综合地质数据整合汇聚和地质信息综合提取的能力;三是利用制图表达拓展智能编图技术方法,增强地质图的图面表达效果;四是通过“图库一体”技术实现原始地质数据与地质图成果的一体化存储与同步更新。通过构建地质图更新技术体系,对于及时快速提供地质图件,提高地质图生产效率,降低地质图生产成本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4.
李玉龙 《天津化工》2023,(S1):29-30
无论生活还是企业生产都需要现场作业,只要作业都有安全风险,不存在没有风险的作业,只有风险高低之分。作为安全管理人员,需要做的就是尽可能多的消除风险,把控风险所带来的后果。下面从企业生产角度分析一下怎样才能有效的避免事故,保障作业安全。通过多方手段,促使施工作业安全有序进行。  相似文献   
85.
为进一步提升高速齿轮泵困油的卸荷能力,提出了门形顶隙与牙形槽的新组合结构及各自的形位尺寸,并就传统的直顶隙与矩形槽的旧组合结构,进行卸荷面积和困油压力的实例比对。结果表明:新组合结构下的最大卸荷面积增加了140%,有效克服了最小困油容积附近的卸荷能力不足问题,且新组合的结构简单,加工容易。6000 r/min转速下困油压力的峰值增加率仅为4.3%,卸荷能力强,可视为无困油现象;而旧组合结构的峰值增加率高达40.3%,卸荷能力弱。  相似文献   
86.
周期比和扭转位移比是多高层结构抗震设计常用的控制指标,但无法真实反映大跨度结构平面布置规则性及其在地震作用下的变形、内力特征。为此,以单跨排架结构为主要研究对象,考虑其屋面结构面内弯曲刚度小等特点,根据控制平面布置规则性要求的本质目的,即控制抗侧力构件侧移的均匀性,提出判断其平面布置规则性的两个指标——广义扭转位移比和剪力-刚度匹配指标。探讨了两个指标在各种参数下的变化规律,建立了两个指标的函数关系,划定了基于广义扭转位移比的结构平面布置规则性限值。结果表明:广义扭转位移比和剪力-刚度匹配指标能更合理地表征地震作用下,单跨排架结构的响应特性;按照两个指标,排架结构平面布置规则性不但取决于抗侧力构件的布置、质量分布,也取决于结构面内弯曲刚度及平面弯曲变形大小。  相似文献   
87.
谢洪燕  丁彤  李玉龙  高挪挪 《化工学报》2015,66(9):3712-3718
以煤系高岭土为硅源,采用浸渍沉淀法制备硅酸锂吸附剂。采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分别表征和分析了样品的结构特征和形貌特征,并使用差热-热重联用分析仪研究了硅酸锂吸附CO2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与以市售-SiO2为硅源制备的硅酸锂相比,高岭土-硅酸锂在较低温度下有明显的吸附CO2优势;采用浸渍沉淀法可成功制备出纯度较高的硅酸锂,最大吸附量为35.7%(704℃)(文中吸附量均为质量分数),高出固相法5.9%;采用双指数模型对硅酸锂吸附CO2进行动力学分析,温度低于600℃时,表面化学反应过程是整个反应过程的控制步骤。高于650℃,锂迁移成为控制步骤。在吸附CO2的过程中,浸渍沉淀法制备的样品锂迁移速率是固相法的1.5~2.2倍,低于650℃时的吸附,浸渍沉淀法的样品表面化学反应速率皆高于固相法。  相似文献   
88.
采用热台原位加热法系统研究了不同保护气体流量对润湿铺展过程、润湿铺展最大半径、润湿铺展动力学以及界面组织结构的影响.保护气体为氩气,保护气体流量分别为5,10,15 mL/s;加热曲线设定最高温度为1273 K,保温时间120 s;采用扫描电镜、能谱分析、光学显微镜等分析了界面组织结构.结果表明,保护气体流量为15 mL/s时,润湿铺展等效半径最大,原始半径0.9 mm的钎料铺展半径达到约1.4 mm.各种保护条件下,AgCuTi/TiAl体系的润湿铺展动力学过程相似,铺展半径与时间之间呈n次幂关系,即rn~kt;润湿铺展中钎料熔敷/TiAl的界面结构为:残余钎料的富银相/AlCuTi三元相层(AlCu2Ti, AlCuTi, Ti3Al)/TiAl母材,保护条件对其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89.
研究了铜基板退火处理对Cu/Sn58Bi界面微结构的影响. 结果表明,在回流以及时效24 h后Cu/Sn58Bi/Cu界面只观察到Cu6Sn5. 随着时效时间的增加,在界面形成了Cu6Sn5和Cu3Sn的双金属间化合物(IMC)层,并且IMC层厚度也随之增加. 长时间时效过程中,在未退火处理的铜基板界面产生了较多铋偏析,而在退火处理的铜基板界面较少产生铋偏析. 比较退火处理以及未退火处理的铜基板与钎料界面IMC层生长速率常数,发现铜基板退火处理能减缓IMC层生长,主要归因于对铜基板进行退火处理能够有效的消除铜基板的内应力与组织缺陷,从而减缓Cu原子的扩散,起到减缓IMC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90.
镍基单晶高温合金的凝固缺陷对其力学性能有很大的影响,减少和控制凝固缺陷对提高合金性能和降低成本具有重要意义。综述了镍基单晶高温合金定向凝固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几个重要缺陷,包括缩松、雀斑、晶体取向的偏离和杂晶,重点讨论了这些缺陷的特点和产生的机理,并从合金成分、工艺参数、铸件结构等方面分析了凝固缺陷的影响因素,指出了减少单晶高温合金凝固缺陷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