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5篇
电工技术   3篇
综合类   2篇
化学工业   26篇
金属工艺   4篇
机械仪表   3篇
矿业工程   1篇
能源动力   2篇
轻工业   2篇
石油天然气   3篇
一般工业技术   7篇
冶金工业   8篇
自动化技术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通过控轧控冷试验,力学性能检验和组织的光学显微观察,研究了温度参数对铌微合金钢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两阶段控轧及控冷所获晶粒尺寸明显小于常规轧制+快速冷却的晶粒尺寸;随冷却速率的增大或终冷温度的降低或精轧开轧温度的降低,试验钢晶粒细化,混晶程度加重,强度增大,塑性降低;精轧低温开轧利于韧性提高;铁素体混晶可能源于因铸坯中Nb(C,N)的不均匀分布造成的原始奥氏体混晶,粗轧大压缩比轧制可以消除这种混晶现象。  相似文献   
62.
本文尝试梳理我国代表性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应用化学专业核心课程群,研究聚焦方向、凝练特色的基本思路和基本方法.本文调查专业的"理"和"工"属性,认定专业定位和培养目标,调研专业核心课程群的现状.研究专业核心课程群聚焦方向与凝练特色的思路和方法,并尝试梳理出共性特点、基本规律和可行性思路.本文有望为专业核心课程群的建设提供有...  相似文献   
63.
针对现代分析测试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本着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为目标,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及成绩评价体系等四个方面,对现代分析测试技术的教学改革进行了一些初步探索,以满足现代教育发展的需求,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实践技能强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相似文献   
64.
为了改善延长东部油田油井结蜡现象严重的问题,引用一种乳液型清蜡剂FDQL-6。室内评价实验测得FDQL-6在26℃时溶蜡速率为0.074 g·(L·min)-1,结果表明FDQL-6在低温下有良好的溶蜡效果。现场实验后测得抽油机最大载荷下降、最小载荷上升。电流减小明显,取得一定清蜡成效。  相似文献   
65.
对永磁同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中磁链观测这一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设计了一种新型磁链观测器——非线性正交反馈补偿磁链观测器,分析了其在永磁同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中的优势,建立了基于Simulink(Matlab)软件的永磁同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仿真模型,对所提出的磁链观测方案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6.
针对煤化工生产过程中半焦粉煤渣存在多种杂质、阻碍其综合回收和高值化资源利用等问题,利用湿法酸碱调控沉降法工艺制备高纯度氧化铁红,研究了不同固液比、酸浸温度和时间、酸碱度以及煅烧温度和时间对回收率和纯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酸浸过程的最佳制备条件:固液比为1∶6、硫酸浓度为3.68 mol/L、酸浸温度为160℃、酸浸保温时间为4 h;在碱式pH调控沉降体系条件下的最佳制备条件:碱源浓度为2 mol/L、pH为6.8;在煅烧过程中的最佳制备条件:煅烧温度为600℃、煅烧保温时间为2 h。在超声时间为10 min、离心转速为4 000 r/min条件下,半焦粉煤渣铁类化合物含铁质量占总质量由24.26%上升为98.12%,氧化铁红产品纯度达98.12%,回收率约为98.69%。  相似文献   
67.
以ε-己内酯(ε-CL)为疏水原料,聚乙二醇甲醚甲基丙烯酸酯(PEGMA)为亲水原料,通过引入亲疏水性过渡原料L-丙交酯(LLA),利用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法(RAFT)制备了超低临界胶束浓度(CMC)的聚乙二醇甲醚甲基丙烯酸酯-聚丙交酯-聚己内酯(PEGMA-b-PLLA-b-PCL)。通过FTIR、1HNMR、GPC、DLS和SEM对聚合物的结构、相对分子质量(简称分子量)及粒径进行测定,用界面张力法测得PEGMA-b-PLLA-b-PCL 胶束溶液的CMC,用溶剂挥发法负载姜黄素(CUR)制备载药胶束溶液,并计算其载药量和包封率,进一步考察载药胶束溶液在不同环境下的释药能力。结果表明,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简称分子量)为1220~8782,粒径为28~180 nm,且最低CMC为0.62 μg/mL(pH=7.4)。载药胶束的载药量和包封率最高可达12.6%和78 .0% (pH=7.4),且药物释放可在15 d内完成,在pH=5环境下释放量最高可达45.5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