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43篇 |
免费 | 52篇 |
国内免费 | 35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34篇 |
综合类 | 57篇 |
化学工业 | 69篇 |
金属工艺 | 18篇 |
机械仪表 | 32篇 |
建筑科学 | 74篇 |
矿业工程 | 20篇 |
能源动力 | 18篇 |
轻工业 | 93篇 |
水利工程 | 2篇 |
石油天然气 | 18篇 |
无线电 | 48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31篇 |
冶金工业 | 16篇 |
原子能技术 | 3篇 |
自动化技术 | 9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篇 |
2023年 | 32篇 |
2022年 | 30篇 |
2021年 | 40篇 |
2020年 | 25篇 |
2019年 | 17篇 |
2018年 | 22篇 |
2017年 | 8篇 |
2016年 | 16篇 |
2015年 | 23篇 |
2014年 | 39篇 |
2013年 | 31篇 |
2012年 | 44篇 |
2011年 | 43篇 |
2010年 | 29篇 |
2009年 | 35篇 |
2008年 | 28篇 |
2007年 | 24篇 |
2006年 | 35篇 |
2005年 | 25篇 |
2004年 | 24篇 |
2003年 | 10篇 |
2002年 | 3篇 |
2001年 | 13篇 |
2000年 | 6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2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4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原位复合/内腔填充法制备Fe_3O_4磁性纤维的性能表征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内腔填充法是通过机械搅拌将Fe3O4粉末引入纤维内腔,而原位复合法是磁性纳米粒子通过化学过程形成沉淀沉积在纤维内腔中。通过X射线衍射证实了原位复合法合成出了Fe3O4磁性粒子,并成功地沉淀在纤维内腔中。扫描电镜图显示原位复合法纸张内腔中磁性粒子的尺寸和分布均优于腔内填充法纸张。样品的磁性检测结果显示内腔填充法纸张的磁性比原位复合法纸张的高,原因可认为是磁性纳米粒子拥有超顺磁性。 相似文献
102.
本文基于海外EPC项目管理的实践,在现有的组织结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组织结构形式,并对其特点和适应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3.
104.
建立了铜铁试剂萃取流动注射-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纯铜中微量锡的方法。利用铜铁试剂萃取实现了铜与锡的有效分离,样品液中锡与NaBH4生成氢化物,而后经由密闭的流动系统传送至原子化器中,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加以检测。试验了铜铁试剂的最佳萃取条件,选择锡的测定波长为286.3 nm。该方法的检出限为0.25 ng/mL,测定锡的线性范围为l.0~13.0 ng/mL。方法应用于铜有证参考样品中锡的测定,结果与认定值基本相符,加标回收率为90.0%~97.0%,相对标准偏差为3.2%。 相似文献
105.
垂直奇偶校验是一种常用的二维奇偶校验码.本文以MC68HC¨E9单片机为例,探讨软件实现垂直奇偶校验的方法及其须要注意的一些问题,并给出相应的源代码. 相似文献
106.
107.
本研究以贵州花溪辣椒、遵义朝天椒、贵州灯笼椒3种干辣椒为主要原料;盐、姜、蒜、料酒、辣椒籽为辅料在传统糍粑辣椒制作基础上进行工艺优化。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对糍粑辣椒进行工艺优化,确定最佳配比。研究表明:贵州花溪干辣椒、遵义干朝天椒、贵州干灯笼椒配比为3:2:3(2.60 g:1.70 g:2.60 g),姜蒜比为1:1(2.14 g:2.14 g),辣椒籽炒制时间为30 s(0.83 g),盐含量为1.50 g,料酒含量0.50 mL,煮制时间为6 min,此条件下制作的糍粑辣椒感官评分为93.87±1.60,制作出来的糍粑辣椒不仅色泽鲜艳、香味浓郁、辣感适中、质地均匀,风味独特,各项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均符合贵州糍粑辣椒的地方安全标准,具有良好的产品质量特色,为糍粑辣椒的工业化开发和推广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8.
通过HS-SPME-GC-MS技术对贵州米酸汤发酵过程中的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测定,并结合理化指标及主成分分析,探究其风味品质的变化。研究发现贵州米酸汤的风味物质组成丰富,发酵过程中共计检出109种挥发性风味成分,其中酸、酯类是主体物质;米酸汤挥发性成分随发酵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不同发酵时期对挥发性组分影响不一。发酵0~1d为米酸汤发酵的初期,风味成分变化显著,酸、酮、醛、呋喃类物质降低,醇、酯类物质增加,总相对含量从83.941%增加到96.716%;发酵1~10d为米酸汤发酵的产酸阶段,风味成分组成稳定,仅出现1.322%增减幅度;发酵10~15d为米酸汤风味的成型阶段,酮、呋喃、烃、酚、醛、醇及酸类物质的含量明显提高,各物质复合形成米酸汤的独特风味。通过主成分分析发现,醛类、酸类、酯类、酮类、呋喃类物质对发酵10d及15d的米酸汤影响较大,酚类、醇类、烯烃类、烷烃类物质对发酵0d及1d的米酸汤影响较大,各阶段米酸汤的风味品质差异显著,发酵15d的米酸汤风味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109.
从白酒丢糟堆腐物中分离筛选出产纤维素酶活性高的5株菌。混合后,在以丢糟为主要基质的培养基上固态发酵并多次传代培养,得到较稳定的纤维素分解复合菌系,测定其对丢糟减重率、产酶能力及对丢糟纤维成分的降解效果。结果表明,该复合菌系中包含4种菌株,与单菌株相比,该复合菌系对丢糟的分解能力及羧甲基纤维素酶活均大幅度提高,分别达到37.54%和41.30 U,比最优组成单菌发酵高出15.87%和15.20 U;该菌系对丢糟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均有较强的分解能力,其中以分解纤维素能力最强,分解率达17.96%;该菌系能在6 d内保持较好的稳定性,且在降解丢糟纤维素方面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