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3篇
电工技术   3篇
综合类   3篇
金属工艺   64篇
机械仪表   10篇
建筑科学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5篇
  2025年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张禹  关凯楠  曾泽群  杨光  杨鑫华 《焊接技术》2023,52(8):30-34+129-130+35
智能系统是实现工程信息化与智能化的重要载体,可有效解决工程实践中工作量大、重复劳动多及信息孤立等问题.文中针对轨道车辆焊接工艺智能化设计中存在的知识表达困难、系统学习能力差及扩展性不足等问题,构建了基于RBR-RF-BP的混合推理模型.面向焊接工艺知识特征设计分类体系,针对动态知识提出基于RF特征选择及BP算法的推理模型;针对静态知识基于RBR建立对应规则库实现工艺推理.根据某型号铝合金车体生产数据进行模型测试,结果表明:RBR-RF-BP混合推理模型准确率为95%,其中RF-BP能够有效解决动态知识推理问题且有较高准确率(89%),面向静态知识的RBR模型准确率达99%.基于所提出的推理方案,设计并实现了相应系统开发,为实现焊接工艺智能编制提供了理论与方法支撑.  相似文献   
42.
轨道车辆在生产及运输维修阶段,可能会因某些需要对局部结构进行焊接更改,焊接所产生的高温会对车体结构上的胶粘接性能产生影响.文中首先基于典型焊接接头进行试验和热源校核研究.应用红外热像仪检测焊接过程中T形接头的温度场,应用双椭球热源模型建立了焊接温度场仿真模型,并根据实测结果对热源模型进行校核.将校核后的热源模型加载到铝...  相似文献   
43.
基于面向服务架构的模具CAD系统框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造成CAD/CAE/PDM系统集成困难的原因,介绍了基于Web 服务面向服务的架构,根据模具设计、分析的具体任务要求和特点,提出使用Web服务架构进行CAD/CAE/PDM集成的方法,并给出了一个基于Web服务面向服务的广义模具CAD系统结构框架.  相似文献   
44.
为解决地铁铝合金地板搅拌摩擦焊接焊后变形问题,基于顺序热力耦合法与收缩应变法,建立了6005A-T6地铁地板搅拌摩擦焊有限元分析模型。在建立焊接过程等效热源模型基础上,采用顺序热力耦合法对地板局部结构进行热弹塑性有限元分析,计算出平均收缩应变;利用收缩应变法对地板整体进行一次弹塑性计算,对比分析得到的地铁地板整体焊接变形结果与实际测量值。结果表明:有限元计算得到的焊接变形趋势与实际测量结果的一致性较高,且模拟变形量与实验测量值之间的误差在0.5 mm以内,验证了收缩应变法在大型构件搅拌摩擦焊接过程仿真中应用的可行性,为地铁地板等构件实际生产中焊接变形的控制提供了有效的方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5.
为解决某型号地铁地板在搅拌摩擦焊中的变形控制问题,结合实际生产情况与经验,在现有工装条件下设计了5种焊接顺序。借助有限元分析方法,在收缩应变法的基础上采用生死单元技术,完成对该型号地铁地板不同焊接顺序下的仿真计算,对比分析5种焊接顺序方案在不同位置处的焊后变形情况,获得优化的焊接顺序。结果表明,在设计焊接顺序时应尽可能采取对称焊接顺序。当焊接地板背面焊缝时,先焊内侧焊缝,后焊外侧焊缝,可有效降低焊接变形。  相似文献   
46.
焊接工艺参数的制定是影响焊接质量的关键,而传统的制定手段大多依靠该领域专家的经验、知识或工艺评定结果,很难定性地总结出逻辑规则。采用基于邻域粗糙集的C4.5决策树混合算法,对铝合金焊接工艺参数的影响特征进行重要度分析和属性集约简,构建规则研究模型。结果表明,所建立的规则研究模型均符合实际工程理论,且实际验证结果显示:层道数、第一道电流以及第二道电流等三个规则模型准确率分别达到100%、83.3%、80%,可用数据占比分别达到100%、90%、96%。基于邻域粗糙集的C4.5决策树混合算法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也拓展了知识挖掘技术在焊接工艺专家系统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47.
粗糙集、神经网络和专家系统模型用于电力系统故障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针对电力系统变电所故障诊断系统中含有大量不确定信息和实时性要求高的特点,以电力系统变电所开关保护信息为基础,基于智能互不融合的思想,将粗糙集、神经网络和专家系统有机结合在一起,提出一种电力系统变电所故障诊断的新方法。首先在数据采集和预处理的基础上,利用混合聚类法对原始故障诊断样本进行离散化处理,然后利用粗糙集理论对样本决策表进行属性约简,删除冗余信息,得到能够覆盖原始数据特征的具有最小条件属性的相应学习样本集。再运用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对故障诊断知识进行模式识别,并结合专家系统,利用其推理判断能力,对RBF神经网络的某些输出结果进行必要的修正。最后通过故障诊断实例,说明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8.
通过引入ISV(internal state variable)本构模型中的α和β变量,建立了一种与对接接头高周疲劳滞弹性和非弹性行为相关的能量耗散模型,并定义了两个特征应力幅,即标志着可恢复滞弹性和不可恢复非弹性行为开始形成的关键应力幅σc0和σc1(疲劳极限);借助该能量耗散模型,研究了不同应力幅下的对接接头能量耗散响应情况,发现能量耗散在疲劳极限附近呈现从线性响应到非线性响应的过渡;在此基础上,考虑到当应力幅高于疲劳极限时,全寿命周期的能量耗散存在临界值,结合与损伤相关的非弹性耗散,研发了一种基于损伤累积的疲劳寿命预测模型,并对接头的疲劳寿命进行了快速预测. 结果表明,经预测数据和试验数据拟合的中值S-N曲线一致程度较好,从而证明了模型可用于实现对接接头的疲劳寿命快速、精确预测.  相似文献   
49.
传统基于温度数据的疲劳强度预测方法,无法揭示疲劳过程背后的不可逆能量耗散机理.针对Q460焊接接头疲劳强度,提出一种新的基于不同载荷等级下能量耗散斜率转折的疲劳强度预测方法,即最大斜率法.采用红外热像仪测得的试件表面实时热像数据,建立高周疲劳过程能量耗散模型,并计算不同载荷等级下的Q460焊接接头能量耗散值.借助不同载...  相似文献   
50.
阐述了基于特征和约束的参数化驱动技术建立图形库的方法,并对采用此方法在MDT3.0环境下开发的、基于C/S模式的三维冲模标准零件库系统的结构和开发过程作了介绍,给出了相应的实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