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智能系统是实现工程信息化与智能化的重要载体,可有效解决工程实践中工作量大、重复劳动多及信息孤立等问题.文中针对轨道车辆焊接工艺智能化设计中存在的知识表达困难、系统学习能力差及扩展性不足等问题,构建了基于RBR-RF-BP的混合推理模型.面向焊接工艺知识特征设计分类体系,针对动态知识提出基于RF特征选择及BP算法的推理模型;针对静态知识基于RBR建立对应规则库实现工艺推理.根据某型号铝合金车体生产数据进行模型测试,结果表明:RBR-RF-BP混合推理模型准确率为95%,其中RF-BP能够有效解决动态知识推理问题且有较高准确率(89%),面向静态知识的RBR模型准确率达99%.基于所提出的推理方案,设计并实现了相应系统开发,为实现焊接工艺智能编制提供了理论与方法支撑. 相似文献
42.
43.
44.
为解决地铁铝合金地板搅拌摩擦焊接焊后变形问题,基于顺序热力耦合法与收缩应变法,建立了6005A-T6地铁地板搅拌摩擦焊有限元分析模型。在建立焊接过程等效热源模型基础上,采用顺序热力耦合法对地板局部结构进行热弹塑性有限元分析,计算出平均收缩应变;利用收缩应变法对地板整体进行一次弹塑性计算,对比分析得到的地铁地板整体焊接变形结果与实际测量值。结果表明:有限元计算得到的焊接变形趋势与实际测量结果的一致性较高,且模拟变形量与实验测量值之间的误差在0.5 mm以内,验证了收缩应变法在大型构件搅拌摩擦焊接过程仿真中应用的可行性,为地铁地板等构件实际生产中焊接变形的控制提供了有效的方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5.
46.
焊接工艺参数的制定是影响焊接质量的关键,而传统的制定手段大多依靠该领域专家的经验、知识或工艺评定结果,很难定性地总结出逻辑规则。采用基于邻域粗糙集的C4.5决策树混合算法,对铝合金焊接工艺参数的影响特征进行重要度分析和属性集约简,构建规则研究模型。结果表明,所建立的规则研究模型均符合实际工程理论,且实际验证结果显示:层道数、第一道电流以及第二道电流等三个规则模型准确率分别达到100%、83.3%、80%,可用数据占比分别达到100%、90%、96%。基于邻域粗糙集的C4.5决策树混合算法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也拓展了知识挖掘技术在焊接工艺专家系统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47.
粗糙集、神经网络和专家系统模型用于电力系统故障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针对电力系统变电所故障诊断系统中含有大量不确定信息和实时性要求高的特点,以电力系统变电所开关保护信息为基础,基于智能互不融合的思想,将粗糙集、神经网络和专家系统有机结合在一起,提出一种电力系统变电所故障诊断的新方法。首先在数据采集和预处理的基础上,利用混合聚类法对原始故障诊断样本进行离散化处理,然后利用粗糙集理论对样本决策表进行属性约简,删除冗余信息,得到能够覆盖原始数据特征的具有最小条件属性的相应学习样本集。再运用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对故障诊断知识进行模式识别,并结合专家系统,利用其推理判断能力,对RBF神经网络的某些输出结果进行必要的修正。最后通过故障诊断实例,说明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8.
通过引入ISV(internal state variable)本构模型中的α和β变量,建立了一种与对接接头高周疲劳滞弹性和非弹性行为相关的能量耗散模型,并定义了两个特征应力幅,即标志着可恢复滞弹性和不可恢复非弹性行为开始形成的关键应力幅σc0和σc1(疲劳极限);借助该能量耗散模型,研究了不同应力幅下的对接接头能量耗散响应情况,发现能量耗散在疲劳极限附近呈现从线性响应到非线性响应的过渡;在此基础上,考虑到当应力幅高于疲劳极限时,全寿命周期的能量耗散存在临界值,结合与损伤相关的非弹性耗散,研发了一种基于损伤累积的疲劳寿命预测模型,并对接头的疲劳寿命进行了快速预测. 结果表明,经预测数据和试验数据拟合的中值S-N曲线一致程度较好,从而证明了模型可用于实现对接接头的疲劳寿命快速、精确预测. 相似文献
49.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