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为评估电子烟用金属件中重金属的迁移风险,依据金属件在储存和工作状态下与烟液、气溶胶及口腔接触的实际情况,开发了各金属件的迁移实验方法,确定了模拟物种类、模拟物体积、迁移时间和迁移温度。同时建立了气溶胶体系,丙二醇、丙三醇、烟碱和水的混合物体系,以及水体系中镍、铬、铅、砷和镉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分析方法,并对30个电子烟样品金属件中重金属的迁移量进行测定,同时对其来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加热丝中的镍存在向气溶胶迁移的风险,迁移量为0.02~0.93μg/200口;②与烟液/气溶胶接触的金属件存在铅迁移的风险,迁移量为0.01~1.30 mg/kg,主要源于铜锌合金中杂质铅的迁移;③与口腔接触的金属件不存在重金属迁移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食品接触用纸安全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欧盟、美国和中国关于食品接触用纸安全管理基本搭建了涵盖原材料控制、生产过程监管和产品检测的全程管理模式。本文通过介绍欧盟、美国和中国关于食品接触用纸安全管理的基本要求、食品接触用纸生产用物质和食品接触用纸安全卫生要求,对食品接触用纸安全管理现状进行了综述。通过对比欧盟、美国和中国关于食品接触用纸相关法规及标准,分析各个国家和地区食品接触用纸的安全管理模式,针对各管理模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进行综合比较,旨在深入、全面了解各国关于食品接触用纸的安全管理模式和发展趋势,分析其中可被我国在完善食品接触用纸安全管理模式中所用的先进内容和经验。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为研究抽吸参数对电加热卷烟气溶胶粒数和粒径的影响,采用吸烟循环模拟机-快速粒径谱仪测试电加热卷烟气溶胶的粒数浓度和粒数分布,考察了抽吸容量(35、55、75 mL)、抽吸持续时间(2、3、4 s)和抽吸间隔(30、60 s)对电加热卷烟气溶胶粒数浓度和粒数中值粒径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单口方波抽吸条件下,电加热卷烟气溶胶的粒数浓度随抽吸过程实时降低,粒数中值粒径随抽吸过程实时变小;(2)抽吸容量和抽吸间隔的增大可明显增加气溶胶的粒数浓度;当抽吸容量增加至75 mL时,粒数中值粒径降低;抽吸间隔对粒数中值粒径无影响。(3)抽吸持续时间对电加热卷烟气溶胶粒数浓度和粒数中值粒径的影响均较小。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卷烟主流烟气中与感官相关的酰胺成分,基于分散固相萃取技术结合GC-MS/MS同时测定卷烟主流烟气中21种酰胺类化合物。通过优化提取、净化、色谱分离和质谱多反应监测等关键前处理条件和仪器参数,建立了酰胺类化合物的分析方法;对12个不同品牌和不同焦油释放量的市售卷烟进行测试,研究了卷烟烟气中21种酰胺类化合物的释放量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选择石墨化炭黑作为分散固相萃取吸附剂,烟气基质净化效果好、21种酰胺类化合物的回收率高,所建分析方法灵敏度高、准确性好、抗基质干扰能力强。(2)酰胺类化合物沸点较高,在卷烟主流烟气中主要分布于粒相物中。(3)卷烟样品中可检出其中的16种酰胺类化合物,释放量范围为0.4~303.9 ng/mg(以平均单位TPM释放量计);其余5种未检出。(4)12种酰胺类化合物的释放量与TPM高度正相关(相关系数大于0.8)。(5)T检验结果显示,7种酰胺类化合物在混合型卷烟中单位TPM释放量与烤烟型卷烟有极显著性或显著性差异,混合型卷烟明显高于烤烟型卷烟。 相似文献
18.
为表征加热卷烟气溶胶的生成、传递、扩散和过滤过程, 设计开发气溶胶取样微探针和定位固定系统, 并与气溶胶快速粒径谱仪相结合, 通过加热器具的改造、取样和抽吸的联动控制, 构建了加热卷烟抽吸过程中气溶胶动态分布的表征系统。结果表明:①在加热器具改造的基础上, 气溶胶取样微探针可插入加热卷烟内部, 实现微量气溶胶的实时原位取样;②定位固定系统通过对加热器具和气溶胶取样微探针的固定和移动, 可实现微探针插入位置的精确控制, 控制精度为0.01 mm;③通过微探针取样与吸烟机抽吸软件的联动控制, 实现了加热卷烟抽吸与气溶胶实时原位取样的同步进行。该气溶胶动态分布表征系统操作方便, 可实现加热卷烟抽吸过程气溶胶动态分布的表征, 用于气溶胶的形成过程研究。 相似文献
19.
为了考察烟气气溶胶在人体呼吸道的沉降特征,采用吸烟循环模拟机-快速粒径谱仪(SCS-DMS),基于志愿者实际抽吸曲线,对人体抽吸卷烟、加热卷烟和电子烟的吸入和呼出烟气气溶胶粒径分布进行在线表征,并采用多路径粒子剂量模型(MPPD),模拟研究了3类烟草制品的烟气气溶胶在人体呼吸道的沉降情况。结果表明:①在志愿者吸入和呼出过程中,卷烟、加热卷烟和电子烟烟气气溶胶的粒径增长因子分别为1.25~1.40、1.52~2.03和1.44~2.43。②不同类型样品的烟气气溶胶在呼吸道各部位的沉降系数为卷烟<加热卷烟<电子烟。③3类样品的烟气气溶胶在人体呼吸道不同部位的沉降系数均为口腔 < 气管支气管 < 肺部。④在右下肺叶的沉降系数相对较高,在肺部的最大沉降系数出现在第19~22级气管。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