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电工技术   2篇
综合类   3篇
化学工业   18篇
机械仪表   5篇
建筑科学   4篇
矿业工程   18篇
能源动力   11篇
水利工程   2篇
石油天然气   53篇
无线电   4篇
一般工业技术   4篇
冶金工业   2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71.
72.
清防蜡菌种的评价及现场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微生物清防蜡菌种的筛选及评价是微生物清防蜡技术的关键。针对筛选到的2株具有特殊性能的菌种N5和BS-6进行了清防蜡性能评价,通过考察温度、矿化度、氧气等因素对其产表面活性剂性能的影响,确定了生长温度37℃、矿化度5000 mg/L、氧气充足的条件下培养,N5和BS-6产表面活性剂的能力最强,代谢最旺盛;同时在室内进行了与原油作用和蜡分散等评价试验,试验表明,这2株菌均具有清防蜡性能,防蜡率分别为78%和77%。将N5和BS-6细菌应用于辛14块6口高蜡井,取得了较好的防蜡效果,热洗周期从30 d延长到180 d,年增油1499 t。N5和BS-6具有较好的清防蜡性能,可代替化学清防蜡剂,安全环保,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73.
对国内柴油机在2005年1~4月份的市场产销情况运用统计图表进行了比较分析,并着重对国内三大柴油机生产厂家的市场运营情况进行了分析和比较。进而对柴油机的市场竞争态势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74.
营养注入后油藏微生物群落16S rRNA基因的T-RFLP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监测油藏微生物群落动态,应用不依赖微生物培养与克隆的T-RFLP方法研究了模拟油藏环境中营养物的注入对油藏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以基因组总DNA为模板,用细菌和古菌的荧光标记引物对16SrRNA基因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经限制性内切酶RsaⅠ和MspⅠ消化,用毛细管凝胶电泳分离酶切产物后利用LIFD检测器精确检测T-RFs,以确定每个片断的长度和丰度。不同时期微生物群落的T—RFLP对比分析表明,营养物注入后,T—RF的数量与丰度都有显著提高,且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群落结构。在内源微生物驱油研究中,T—RFLP方法是跟踪油藏微生物群落动态和对比分析群落结构的有效方法。图2表2参14  相似文献   
75.
为了准确获得油田回注水中细菌含量信息,应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对胜利油田注入水中细菌群落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注入水中含有细菌约200~400个属,古菌约有20个属;根据油田注入水标准所列出的三大类细菌特点,比较了MPN分析方法和现代分子生物学分析方法对油田注入水的分析结果,发现两者差异巨大,其中采用MPN分析方法获得的结果与实际细菌含量相差很大,建议不要把注入水标准中的细菌指标作为考核指标,而要加强对悬浮物和腐蚀速率分析的考核。  相似文献   
76.
油藏内源微生物的生长代谢活性直接影响内源微生物驱油技术现场实施效果,摇瓶培养及一维物理模拟实验手段无法真实模拟微生物动态驱替过程。利用三维物理模拟实验体系,开展了内源微生物驱油过程中内源微生物群落生长代谢规律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多孔介质对激活剂的滞留和吸附作用,三维模拟动态驱替体系中内源微生物群落激活剂消耗C∶N∶P比传统微生物培养的比例低,而且不同生长阶段的组分消耗比例不同;模拟油藏环境的动态驱替体系中,内源微生物群落生长代谢呈现出与传统微生物培养相似的延滞期、对数生长期、稳定期和衰亡期,但生长周期明显延长。内源微生物群落生长代谢规律与生产动态之间存在明显的对应关系,生长延滞期含水无明显变化,对数生长和稳定期含水快速降低,进入衰亡期后驱替效率快速降低,该认识与现场产出液微生物浓度与生产动态变化规律一致。  相似文献   
77.
生物表面活性剂为一种特定微生物代谢产生的具有表面活性的物质,通过在岩石表面的吸附来达到改变 其润湿性的目的,而润湿改性机制对油藏提高采收率至关重要。通过接触角的测定、洗油砂评价、液-固界面自 由能计算及分子动力学模拟等方法,研究了鼠李糖脂表面活性剂与疏水SiO2 表面间的相互作用,并对其吸附特 性和润湿改性机制进行了阐释。结果表明,鼠李糖脂可快速改善亲油玻片表面的润湿性。经10%鼠李糖脂溶液 浸泡12h后,亲油玻片的接触角从111.6°降至32.7°。鼠李糖脂溶液对油砂的最佳洗油有效加量为30%,洗油效 率可达84.83%,原油黏附功降低了98.4%。通过液-固界面自由能计算得到去离子水与鼠李糖脂溶液作用后的亲 油玻片间的自由能为-140.2mJ/m2,远低于去离子水与原始亲油玻片间的自由能(-52.1mJ/m2)。分子模拟计算 结果表明,鼠李糖脂分子主要通过氢键这一强作用力吸附在亲水SiO2 表面,其与亲水界面的吸附结合能达到 29.7 eV;而鼠李糖脂分子与疏水SiO2 表面的作用力为静电力和范德华力等弱作用力,导致其与疏水界面的吸附 结合能仅为12.2eV。结合液-固界面自由能和分子模拟计算结果推测,鼠李糖脂分子相较于原油极性分子具有 更强的界面竞争吸附能力,从而使其易于锚定到亲水表面、最终替换油性分子,达到提高洗油效率的目的。研究 结果可为构建以鼠李糖脂为主的生物润湿调控驱油体系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78.
为了探究稠油开采过程内-外源菌的协同驱油机理,以嗜烃乳化菌Geobacillus stearothermophilus SL-1作为外源菌,考察了该菌与内源菌群的协同降黏、降烃性能。通过16S rDNA扩增子测序,探讨了内-外源菌的协同作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添加菌株SL-1后,稠油中的长链烷烃被显著降解,原油黏度降低约79.5%。菌群结构分析表明,菌株SL-1的加入有效激活了烃降解菌、产氢菌等采油功能菌,产气量及甲烷含量升高,同时增强了菌群结构的稳定性,进而有利于采油功能菌代谢性能的发挥。物种相关性分析表明,菌株SL-1与PseudothermotogaCoprothermobacterGelria等产氢菌呈正相关性,这些物种间的相互协同可推动烃降解及产甲烷等进程,进而有利于提高稠油的采收率。本研究为菌株SL-1在稠油开采中的现场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79.
煤矿安全目标管理研究与应用的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徐州矿务集团已有100多年的煤炭开采历史,随着矿井生产水平的不断延深,生产条件日趋复杂,水、火、瓦斯、煤尘、顶板、地温、冲击地压等危险明显增加,安全管理难度较大。集团公司根据安全生产的实际,运用安全系统工程原理,建立了矿井安全目标管理的评价指标体系,推行季度安全等级评估和质量标准化双轨制检查考核办法,取得了较好的安全效益,各矿井杜绝了重大伤亡事故,实现了预定的安全奋斗目标,为企业稳定、发展和提高经济效益创造了较好的安全环境。  相似文献   
80.
油藏物性及采出程度对内源微生物采油技术实施效果存在显著影响,但该领域一直缺乏系统的室内研究,内源微生物驱油技术无科学的油藏筛选标准.基于胜利油区孤东51-511区块,利用室内物理模拟实验定量研究了渗透率、地面原油黏度、采出程度及非均质性级差对内源微生物驱油效果的影响.当渗透率为50~4 000mD时,提高采收率先增加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