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51篇 |
免费 | 23篇 |
国内免费 | 5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7篇 |
综合类 | 25篇 |
金属工艺 | 10篇 |
机械仪表 | 8篇 |
建筑科学 | 8篇 |
矿业工程 | 5篇 |
能源动力 | 2篇 |
轻工业 | 155篇 |
武器工业 | 5篇 |
无线电 | 12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7篇 |
冶金工业 | 6篇 |
原子能技术 | 2篇 |
自动化技术 | 27篇 |
出版年
2021年 | 3篇 |
2020年 | 11篇 |
2019年 | 7篇 |
2018年 | 8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9篇 |
2015年 | 7篇 |
2014年 | 11篇 |
2013年 | 14篇 |
2012年 | 23篇 |
2011年 | 18篇 |
2010年 | 13篇 |
2009年 | 15篇 |
2008年 | 26篇 |
2007年 | 9篇 |
2006年 | 24篇 |
2005年 | 14篇 |
2004年 | 16篇 |
2003年 | 7篇 |
2002年 | 9篇 |
2001年 | 4篇 |
2000年 | 9篇 |
1999年 | 1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1篇 |
1985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从显微组织、断口形貌、原材料状态、加工工艺和装配等方面对燃油泵弹性薄元件在生产中常见的断裂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其进行了工艺试验的对比分析。认为其失效模式主要与氢脆、回火脆及原材料组织状态有关。提出了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52.
为了研究液滴/颗粒在喷雾干燥过程中的干燥机理,本实验制备以阿拉伯胶和乳清蛋白为壁材的乳液,采用单液滴干燥技术(single droplet drying,SDD)模拟喷雾干燥环境,对单个液滴/颗粒的干燥过程进行分析,探究气流温度和壁材种类对液滴/颗粒干燥行为和所得颗粒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气流温度为130 ℃时所得颗粒形态最大,110 ℃次之,90 ℃下所得颗粒最小,气流温度高会促进表壳快速形成,进而抑制颗粒收缩,故所得颗粒较大。此外,增大气流温度有利于提高液滴/颗粒的干燥速率。与阿拉伯胶乳液相比,乳清蛋白乳液液滴降速干燥阶段出现早,所得颗粒收缩程度较小。研究结果表明干燥气流温度和壁材种类对表壳形成过程和颗粒形态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53.
钛合金表面辉光离子渗Mo合金化层在航空煤油环境中的摩擦学行为(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改善钛合金在航空煤油中的摩擦学性能,采用辉光离子渗技术在Ti6Al4V合金表面制备Mo合金化层。分析合金化层的表面形貌和微观结构,测试合金化层的显微硬度和元素沿层深的分布,对比研究钛合金基体、渗Mo合金化层和5CrMnMo工具钢在航空煤油中分别与GCr15钢及QSn4-3铜合金配副对磨时的耐磨性能,并探讨渗Mo合金化层的表面粗糙度对摩擦磨损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表面抛光处理后,钛合金表面辉光离子渗Mo合金化层不仅显著降低了钛合金的摩擦因数,而且有效增强了摩擦配副的耐磨性。渗Mo合金化层的摩擦性能优于5CrMnMo工具钢。实验还发现铜合金配副的磨损体积损失与Mo合金化层的表面粗糙度成正比,这主要是由合金化层与配副表面之间微凸体的磨粒磨损作用决定的。 相似文献
54.
以电网分析仪监控系统为背景,探讨了基于UML的面向对象系统建模方法,并与传统系统建模方法进行了比较,展示了UML在获取系统功能需求、增强系统可视性和可维护性等方面具有的优点。 相似文献
55.
以米渣为原料通过限制性酶水解制备酶解液,与硫酸锌螯合后,制取米蛋白肽锌,初步研究了螯合产物对油脂稳定性的影响和抑菌功能特性.结果表明,通过硫化钠法及红外光谱法分析,确认所得产物是米蛋白肽锌螯合物;以过氧化值和酸价为指标,研究了实验所得的米蛋白肽锌对猪油、菜籽油、玉米油和蛋糕中油脂稳定性的影响,以硫酸锌作对照,表明米蛋白肽锌对纯油脂和蛋糕中油脂的氧化催化作用较小,而硫酸锌对油脂的氧化催化作用显著;米蛋白肽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及大肠杆菌的生长都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6.
以甲壳素为原料制备可回收型抗菌材料,研究其抗菌效果,提高甲壳素在食品抑菌保藏等领域的应用。通过溶胶-凝胶、原位合成两步法制备银-磁性甲壳素微球,以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对象,对其基本特性及抗菌性能进行表征评价。结果表明,材料呈三维多孔纳米纤维状球形,磁珠与纳米银嵌于纤维结构之中,纳米银能够快速、持续释放,对2种试验菌可通过破坏细菌结构完整性实现浓度相关性抗菌效果。 相似文献
57.
以米渣为原料,研究利用石油醚提取米渣残油的工艺条件,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探讨了提取温度、料液比、提取时间对米渣残油提取率的影响,并对制备的油脂进行了脂肪酸组成分析。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20℃,料液比为1∶7,浸出时间2h,在此条件下,米渣残油的提取率为8.85%;米渣残油主要由8种脂肪酸组成,其中饱和脂肪酸含量25.5%,不饱和脂肪酸为73%,米渣残油中油酸与亚油酸的比例为1∶1.04,符合国际卫生组织推荐的油酸和亚油酸比例为1∶1的最佳比例。 相似文献
58.
目的:建立两种胡桃醌脂质体包封率的测定方法,并对测定结果进行比较。方法:分别采用透析法和葡聚糖凝胶色谱柱法对脂质体中的游离药物进行分离,然后使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对脂质体包封的药物进行测定进而计算包封率。结果:透析法透析14h达到稳定;葡聚糖凝胶色谱柱法在30min内即将游离药物与脂质体进行有效的分离。胡桃醌测定波长为425nm,在0.005~0.04mg/m L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经回收率实验、精密度及重现性实验证实两种方法可行。结论:对比两种方法可知透析法耗时较长测定的包封率值偏低,葡聚糖凝胶色谱柱法测定所需时间更短,更便捷,测出的包封率更接近真实值。 相似文献
59.
60.
以Lipozyme TLIM催化茶油和共轭亚油酸乙酯制备共轭亚油酸(conjugated linoleic acid,CLA)结构脂,并调控酰基迁移反应以制备Sn-2位含CLA的结构脂。通过响应面法研究反应温度、水分活度、反应时间和底物物质的量比对总CLA键入量和酰基迁移的影响,并优化反应条件。本实验得到的结构脂中含有36.97%的总CLA,其中12.54%的CLA分布在Sn-2位,所得总CLA及Sn-2位的CLA键入量均高于文献报道。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