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4篇
  免费   96篇
  国内免费   49篇
电工技术   65篇
综合类   55篇
化学工业   107篇
金属工艺   32篇
机械仪表   62篇
建筑科学   52篇
矿业工程   42篇
能源动力   31篇
轻工业   168篇
水利工程   46篇
石油天然气   29篇
武器工业   11篇
无线电   95篇
一般工业技术   71篇
冶金工业   25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117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68篇
  2018年   70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77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991.
为提高汉江流域的降水预报能力,利用1960~2021年的降水资料和探空资料,分析了汉江流域暴雨的区域特征,通过典型过程选取、关键天气系统辨识等方法建立了汉江流域典型暴雨的天气学概念模型。选取了2022年汉江流域上中游暴雨过程,采用天气学原理辨识中高低层关键天气系统的配置及位置进而对暴雨天气学概念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1)汉江流域上中游及汉江流域暴雨多发生在5~10月,汉江流域下游暴雨多发生在3~10月,夏季暴雨发生频率均高于秋季,且汉江流域下游暴雨及大暴雨日数最多。因此,可根据暴雨的特点将汉江暴雨划分为流域型暴雨、上中游型暴雨和下游型暴雨。(2)针对汉江流域型暴雨,建立了槽前切变低涡型、低空切变急流型、槽及两高辐合型、高空深槽型4种天气学概念模型;针对汉江上中游型暴雨,建立了低空切变急流型和两高辐合型两种天气学概念模型;针对汉江流域下游型暴雨,建立了槽前切变型、偏南气流型、槽后切变型3种天气学概念模型。(3) 2022年汉江流域上中游暴雨过程验证结果符合汉江流域上中游低空切变急流型概念模型。  相似文献   
992.
下寺湾油田桥镇区长8油藏属于典型的致密油藏。通过分析认为,长8沉积期三角洲前缘砂体控制致密油藏规模,优质烃源岩的分布控制致密油分布范围,有效的储集空间控制石油储集量,良好源储配置控制着致密油藏的富集程度,多重因素的有利组合是桥镇区长8致密油藏的主控因素。  相似文献   
993.
抽水蓄能和风力发电互补系统可以有效抑制风电功率的波动,为电网提供优质电能。为了确定各时段的风力发电机和抽水蓄能电站的出力状态,实现优化控制,文中从经济效益、电能质量和综合效益3个角度建立了优化模型,并利用遗传算法进行仿真计算。仿真结果表明:经济效益模型可以实现最大经济效益运行,对风电波动有一定抑制作用;电能质量模型可以使互补系统的输出功率平滑,输出功率标准差很小,但是经济效益会下降;综合效益模型考虑了电能质量的约束条件,在满足电能质量要求的前提下,实现最大经济效益运行,是综合考虑电能质量和经济效益后的一种优化运行策略。  相似文献   
994.
特高压交流开关设备和套管在全寿命周期内的可靠性问题一直是电网公司和设备制造厂关注的重点问题。开展长期带电试验研究是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文中简要介绍了西安高压电器研究院(XIHARI)常州交流长期带电试验场的布置和主要试验设备技术参数选型依据。重点对电流回路阻抗、升流装置容量及辅助接地网阻抗进行了计算。由于1 100 k V/10 k A升流装置的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外壳无外部回流通道,因而为其设计了特殊的辅助铜排接地网并对回路的有功损耗、端电压进行了计算和验证。此外,考虑到项目所在地属于中雷区,文中还设计了由5支独立接闪器组成的防雷保护系统,提高了试验设备和试品的雷击保护水平。  相似文献   
995.
王乐 《轧钢》2023,(2):135-139
为提高冷轧冲压用钢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通过低成本的成分设计,并采用较高的出炉温度、适中的热轧卷取温度、高效的酸洗速度、较大的冷轧压下率、较低的退火温度及较长的退火保温时间等生产工艺控制,成功开发出了屈服强度160~210 MPa、断后伸长率大于34%、抗鳞爆敏感系数TH大于25 min/mm2的高抗鳞爆性冷轧冲压用SRTC2带钢。微观组织分析表明:SRTC2带钢中含有均匀、等轴的铁素体与极少量的退化珠光体组织,以及大量细小的、弥散分布的Fe3C、MnS、BN等第二相粒子;均匀、等轴的铁素体组织保证了SRTC2带钢优异的成形性,Fe3C、MnS、MnS和BN复合粒子等二相粒子作为不可逆氢陷阱,大幅提高了SRTC2带钢的抗鳞爆性能。开发的SRTC2带钢已成功批量应用于高端家电行业。  相似文献   
996.
王乐 《化肥设计》2023,(1):20-23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工程建设可以使不同类型的管线(包括电力、通信、天然气、给排水等)集中管理,从而提升城市地下空间的应用率,推动城市文明建设、美化城市环境。以某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工程为例,阐述了具体的施工技术,希望能够对同行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97.
本文对局部放电测量中的基本概念、试验原理作了简要介绍,比较了几种常用的局放测量方法,着重对局放测量灵敏度、背景局放要求、电源滤波器和隔离变压器的设置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给出了典型干扰源局放特征图谱及噪声抑制措施,可供从事高压试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998.
随着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GNSS)的发展,智能终端在导航定位和位置服务中的应用日趋广泛,但是针对其GNSS原始观测数据的综合研究分析不足。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智能手机,从数据完整率、周跳比、信噪比(Signal to Noise Ratio, SNR)、多路径误差、卫星可见数和伪距单点定位等方面,综合评估智能手机的GNSS数据质量及定位精度。研究结果表明,智能手机的锁星能力及GNSS数据质量水平存在一定差异,其BDS数据完整率最高为94.73%,GLONASS最低为81.14%;大部分周跳比相对测量型接收机略差,个别相差较大;SNR均值最大值为35.19 dB-Hz,同一频点SNR均值的差值最大为14.85 dB-Hz; L5频点的多路径误差均值最小为0.72 m。智能手机观测数据质量整体低于测量型接收机,并非双频手机的所有数据质量优于单频手机,L5/E5信号的多路径抑制功能并非对所有的智能手机都适用。双频信号比单频信号能更有效地对抗多路径效应,提升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999.
潼金矿业有限公司深部探矿工程,位于小秦岭西段北坡,地形陡峻,落差较大,沟壑纵横,属中切割高中上—中高山区侵蚀构造地形,受区内大月坪—金罗斑复式背斜主体构造的影响,矿区区域构造较为发育,属复杂工程地质条件。在掘进中因岩石破碎、工作面出水,塌方极其严重,靠单一的支护方式无法安全通过,最终采用综合巷道治理技术来治理该塌方区域。在塌方地段,采用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及不同注浆方式相结合的方法,在不对塌方体进行处理的基础上先喷射混凝土作为注浆岩帽,防止漏浆,再利用注浆管对其下部塌方体进行注浆加固,最后根据下部稳固情况再进行塌方空区的注浆,注浆结束后,利用超前管棚+钢筋混凝土的支护方式对塌方区域进行支护,从而顺利通过了塌方区域。该方法效率较高,避免进入塌方区域,危险系数小,减少了施工及巷道改道的费用,可为类似工程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000.
矿用电缆受潮湿环境影响,易发生绝缘劣化;堆积在护套上的煤粉会影响电缆的散热,而线芯导体温度的异常升高最终可能会导致电缆放炮,甚至形成电气火灾,酿成严重的煤矿安全事故。针对电缆带电运行过程中无法直接测量其线芯导体温度,无法利用电缆线芯异常温升这一极早期特征来实现电缆故障预警的技术难题,采用理论分析与模拟实验相结合的方法,从电缆径向截面上的热传导规律入手,建立了基于等效三等分暂态热路模型的三芯矿用电力电缆线芯温度计算方法,可由电缆外护套表面温度实时计算出电缆线芯温度。针对电缆绝缘层、内护套以及外护套的热扩散率低导致材料内部温度梯度大,会严重影响算法模型计算精度的问题,通过分析电缆材料内部温度梯度的分布特征,使用对电缆绝缘层、内护套以及外护套进行等热容分层计算的优化方法,提出了三等分等热容分层暂态热路模型算法。以型号为MYJV22-6/6kV-3×50的矿用交联聚乙烯电力电缆为实验对象,通过电缆温度电流实验,测得该被试电缆在不同载流量下外护套表面和线芯导体的温度数据。经实验数据分析,证明三等分等热容分层暂态热路模型的计算误差随分层数增加而减小,并确定了电缆绝缘层、内护套以及外护套的最佳分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