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9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0篇
电工技术   16篇
综合类   18篇
化学工业   32篇
金属工艺   11篇
机械仪表   38篇
建筑科学   28篇
矿业工程   31篇
能源动力   4篇
轻工业   3篇
水利工程   12篇
石油天然气   39篇
无线电   17篇
一般工业技术   16篇
冶金工业   2篇
自动化技术   1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建立了轻烃醚化外循环式反应器的拟均相一维模型 ,采用VisualBasic 6.0语言编写了设计程序 ,考察了催化剂床层分段、各段循环比的变化、外循环段与绝热段结合及原料入口温度对反应器的尺寸和床层轴向温度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 :循环比和循环方式是反应器设计的主要决定因素。对规模为 10kt/a的甲基叔丁基醚反应器进行了设计与分析  相似文献   
22.
单轴循环冲击下花岗岩力学特性与损伤演化机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研究循环冲击荷载下黑云母花岗岩的动态力学特性,利用改进的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选取4种不同的入射波应力幅值对花岗岩试样进行等幅循环冲击,并对相关机理和试验现象进行探析.结果表明:入射波应力幅值为110.57和90.48 MPa时,随着冲击次数的增加,岩样的峰值应力逐渐降低,最大应变、平均应变率和损伤值均呈现增大趋势;入射波应力幅值为70.82 MPa时,花岗岩的峰值应力随着冲击次数的增加表现出先增强后降低的特性,而最大应变、平均应变率与损伤值则表现出相反规律;入射波应力幅值降为50.69 MPa时,岩样的力学性质基本不变,岩样未见明显的损伤.此外,研究还发现基于岩样静态压缩应力-应变曲线推求的静态裂纹起裂应力,经强度增长比例系数放大后可得到动态裂纹起裂应力,籍此能较好地解释上述循环冲击试验中所观测到的现象.  相似文献   
23.
JH-2模型参数确定及花岗岩重复侵彻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重复侵彻下花岗岩靶板的动力响应,运用非线性动力分析软件AUTODYN并基于FEM-SPH耦合算法开展花岗岩的侵彻模拟.首先,通过理论分析初步确定出JH-2模型参数;然后,根据花岗岩单次侵彻实验的模拟结果对参数进行调整优化;最后,在220 m/s ≤Vs≤420 m/s弹速下,采用优化后的参数对花岗岩的重复侵彻过程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JH-2模型与拉伸断裂软化模型相耦合,能够弥补JH-2模型在描述岩石低应力区由主拉伸应力作用所产生的动力响应方面的不足;花岗岩靶板初次侵彻时形成的“锥形开坑区+隧道区”破坏模式为后续的重复稳定侵彻提供了必要条件;随冲击次数的增加,绝对侵彻深度逐渐增大而每次的相对侵彻深度则呈减小趋势,且冲击次数越多或冲击速度越高,弹体侵彻过程越稳定.此外,本文所提出相对侵彻系数概念以及基于冲击次数和弹速的重复侵彻深度的理论公式均具有一定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4.
基于线弹性力学理论和一维应力波的基本假定,采用大直径霍普金森杆对C75混凝土进行了一维杆层裂试验,以研究其动态拉伸强度和应变率效应.为了确定不同子弹速度下的混凝土弹性模量,在试件上采用了多点贴片的方法;通过优化子弹的尺寸,大大降低了应力波的波形弥散现象;提出了一种测定混凝土衰减系数的新方法,该方法能消除试件不均匀性、应变片个体差异以及信号衰减微弱等不良因素的影响,所获得的衰减系数比较精确.结果表明:C75混凝土动态拉伸强度具有较强的应变率相关性,在100~102s-1应变率范围内,其层裂强度随着应变率的增大呈线性增长关系.  相似文献   
25.
近年来,利用工作流技术、构件开发技术(CBSD)已在企业信息系统中获得大量的成功应用,而两者的有机集成在系统开发应用中还很缺乏.以工作流技术为基础,在PDM环境下,定义了工作流技术与构件技术的相关概念,提出了基于构件技术的工作流应用集成框架,给出了构件与工作流活动的实现对应关系,提出了工作流引擎组装构件的模型及详细算法.研究实例表明基于构件的工作流集成技术不仅能分离应用逻辑与过程逻辑,而且能提供业务流程的灵活定制能力,有利于企业进行业务流程重组,提高企业信息系统的的可维护性、可重用性和柔性.  相似文献   
26.
为了分析预裂爆破后煤体内准静态应力场的分布规律,基于弹性力学叠加理论、圆孔应力集中和厚壁筒原理,对爆腔周围煤体的径向应力、切向应力和剪应力分布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爆腔壁上,径向应力和剪应力为定值,切向应力与位置有关,裂隙扩展首先沿水平方向开始;在煤体内,切向应力在方位角θ=0方向上始终为拉应力,在距爆腔中心的距离r=槡10a(a为爆腔半径)存在最小值;在θ=π/4和θ=π/2方向上,切向应力变化趋势相同,均由压应力逐渐变为拉应力;剪应力只发生在θ=π/4方向上,在爆腔孔壁处,其值为0;在r=槡3a处,剪应力达到最大值-4σ2/3(σ2为围岩水平应力),随后逐步趋于减小;在无穷远处,剪应力变为围岩的水平应力。预裂爆破后煤体内的应力分布特性,可为优化煤层瓦斯抽放设计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7.
甲基叔丁基醚热管反应器的数学模拟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志亮  张红  庄骏 《石油化工》2006,35(9):846-850
通过对合成甲基叔丁基醚热管反应器的传热、传质过程的机理分析,建立了描述反应特性的拟均相二维数学模型。利用工业生产数据对模型进行了验证,计算值与测定值吻合良好。预测了反应器进料温度、液态空速、热管介质温度、进料中异丁烯含量对床层温度分布和反应结果的影响。预测结果表明,通过调节循环冷却水的流量和温度,可有效地控制反应器的温度,获得较佳的轴向温度分布;液态空速高有利于床层的传热,床层热点区域向下游方向移动;反应器入口温度不宜过高,否则易在入口段积累热量;进料中异丁烯的最大允许质量分数不大于30%。  相似文献   
28.
高速公路沉降预测神经网络法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改进的BP神经网络模型 ,把它应用到软基高速公路的沉降预测中 ,提出了两种构造神经网络训练样本基本思路 ,并分别进行了计算和对比 ,指出了各自的优、缺点。结果表明改进的BP网络模型比较稳健、收敛快 ,而且根据时间与对应的沉降量形成的样本训练的网络预测出的沉降误差小、精度高。  相似文献   
29.
本文以收敛型微通道中油水两相流的流型识别为对象,将高速摄像法与神经网络算法相结合,提出了高效的、可视化的、智能化的两相流流型识别方法。该方法采用了包含图像纹理参数和流型无量纲参数的多类型特征量,更精准区分6种流型的不同特点,流型识别的收敛速度和准确率更高。BP神经网络的识别率为92. 5%,Elman神经网络的识别率为93. 7%,Elman神经网络在收敛速度与准确率方面优于BP神经网络。  相似文献   
30.
王志亮  薛小龙  桑芝富 《压力容器》2005,22(11):9-13,55
采用与带压开孔中相同的焊接工艺制造了有补强圈和无补强圈两台试验模型,并进行横向弯矩试验。结果表明:模型主管、支管和补强圈横向截面两侧的应力分布呈现反对称性,模型支管根部有明显的应力集中现象;补强圈改变了模型主管上的应力分布规律,主管上的应力集中区从支管和主管的相贯区转移到补强圈外边缘的焊缝附近;补强圈降低了模型的最大应力,提高了模型的承载能力,有补强圈模型的应力比降为无补强圈模型的1/2,但极限弯矩提高为无补强圈模型的1.45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