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甜瓣子发酵是豆瓣酱生产的重要阶段,低盐发酵甜瓣子中生物胺含量极易超标。采用生物胺显色培养基,以生物胺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BAs)进行筛选,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定量分析和荧光检测定性分析方法测定生物胺含量,并通过16S rDNA、18S rDNA和ITS测序鉴定菌株。结果表明,甜瓣子中产胺菌株多为芽孢杆菌属、肠杆菌属、短杆菌属,少数小孢根霉等也产生物胺,其中枯草芽孢杆菌B11在9%和12%盐度下发酵16 d,分别产苯乙胺233.9,546.5 mg/kg。降胺菌株以美极梅奇酵母属、片球菌属、乳杆菌属为主,其中香肠乳杆菌F003在6%盐度发酵的甜瓣子中发酵16 d,可完全降解100 mg/L的苯乙胺,对100 mg/L的组胺、酪胺和精胺的降解率分别达57.61%,25.52%和45.99%。F003回接至6%的甜瓣子,发酵得到的甜瓣子酯香味浓,无刺激性气味,甜瓣子品质好。在发酵甜瓣子体系中,枯草芽孢杆菌是产生物胺的主要菌种。本研究筛选到1株高效降解生物胺的香肠乳杆菌F003,可为甜瓣子发酵体系中生物胺的控制提供菌株支持。 相似文献
13.
14.
为摸清川渝地区市售包装榨菜、泡菜的亚硝酸盐含量,科学认识市售包装榨菜、泡菜的安全性,该研究通过随机取样,共采集市售包装榨菜22份、市售包装泡菜23份及其他常见食品(肉制品、速冻鱼类、水果罐头、新鲜果蔬及隔夜饭菜)30份,通过亚硝酸盐含量测定及对比分析评价了川渝地区市售包装泡菜、榨菜的亚硝酸盐污染情况及食用安全性。结果表明,川渝地区市售包装泡菜、榨菜样品的亚硝酸盐含量在0.16~4.42 mg/kg,与其他常见食品相比其亚硝酸盐含量处于中低水平。考虑摄入量后,经由泡菜、榨菜进入人体的亚硝酸盐剂量仅为0.2~10 μg/(kg·d),符合相关国际标准。 相似文献
15.
16.
辣椒素类物质是一类带有香草基团和中长链脂肪酰胺结构的生物碱,其中辣椒素和二氢辣椒素辣度最高。部分辣椒素类物质可激活相关受体,引起痛觉与热觉神经信号的传导,使人感到辣味。斯科维尔指数法是评价辣度最常见的方法,但评价结果仅与辣味物质的含量有关,无法真正反映样品的辣度,而时间-强度法可获得多个与辣度相关的定量指标,具有更高的参考价值。除增加辣椒素类物质的含量外,使用水基分散系、提高体系温度、增感作用的产生甚至其他感觉刺激均可显著提升辣椒素类物质辣味感知强度,在感官评价中应当特别注意。综上,本文总结辣椒素类物质的结构、分布,辣味呈现机制、评价方法以及影响辣味感知的因素等方面,以期为食品辣味强度预测和辣味食品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不同品种蚕豆发酵甜瓣子中非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特异性,通过对比分析、PLS-DA聚类分析,结合感官评价,探究11种甜瓣子中有机酸、脂肪酸和游离氨基酸组成与含量的差异性。结果显示,不同品种蚕豆发酵甜瓣子营养成分差异性显著(P<0.05)。CH系列和QY甜瓣子有机酸(0.93~1.13 g/100 g)与游离氨基酸(43.18~45.65 g/kg)含量较高;TCX甜瓣子有机酸(1.00 g/100 g)和脂肪酸(2 808.88 µg/g)含量相对较高;YD和SCZG甜瓣子脂肪酸总量较高,其它营养成分含量相对较低。PLS-DA品质差异性分析发现不同品种甜瓣子品质有较大差异。通过变量重要性排序发现品质差异主要与苯丙氨酸、精氨酸、草酸等14种VIP值>1的化合物有关。感官评分结果显示,CH系列和QY甜瓣子的感官评分较高(77.26分~82.75分),品质更好。综上认为QY和CH系列蚕豆发酵甜瓣子中含有更丰富的有机酸、脂肪酸以及游离氨基酸,感官综合评分更高,拥有较好的风味品质,适宜用来加工甜瓣子。 相似文献
18.
系统分析了郫县豆瓣酱(豆瓣酱BCP)及其原料(蚕豆瓣BBC、鲜辣椒FCL)、半成品(霉豆瓣BKJ、辣椒醅PCL、甜瓣子BMR)在制曲、发酵、后熟过程中挥发性成分的变化,研究了郫县豆瓣酱的主要挥发性成分及来源。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 combined with GC-MS,HS-SPME-GC-MS)技术检测各样品,共检出挥发性成分73种,包括烃类6种、醇类11种、醛/酮类8种、杂环类8种、萜类13种、酯类18种、酸类6种和其他物质3种;郫县豆瓣酱原料蚕豆瓣和鲜辣椒的挥发性成分总质量分数(均以内标4-甲基-2-戊醇质量计)较低,分别为(19.64±3.84) μg/g和(7.84±1.30) μg/g,蚕豆瓣、鲜辣椒和霉豆瓣中多数挥发性成分在豆瓣酱中未检出,其挥发性特征与终产品性质关系较小;发酵后甜瓣子和辣椒醅中的挥发性成分明显增加,总质量分数分别为(82.42±17.63) μg/g和(49.71±8.06) μg/g;辣椒醅中含有更多萜类、醇类物质,主要风味物质为芳樟醇、苯乙醇、2-甲氧基-3-异丁基吡嗪等;甜瓣子中含有更多的杂环类、醛/酮类、酸类物质,主要风味物质为苯乙醇、1-辛烯-3-醇、苯乙醛等;豆瓣酱中的挥发性成分总质量分数进一步提高(超过100 μg/g),酯类物质质量分数和占比明显增加,主要风味物质包括月桂酸乙酯、苯乙醇、芳樟醇等;随着后熟时间的延长,郫县豆瓣酱挥发性成分总质量分数、构成及主要风味物质变化相对较小,特征趋于稳定。郫县豆瓣酱中萜类物质主要来自辣椒原料,杂环类物质和4-乙基愈创木酚主要来自甜瓣子,酯类物质则主要在后熟阶段生成。 相似文献
19.
煤岩体中裂隙赋存状态、结构形态和力学属性等对其材料强度、变形能力和抗冲击性能等具有显著的影响,确定裂隙的空间几何结构、空间展布形态和力学属性对于研究煤岩力学性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构筑煤岩体裂隙结构形态和力学属性可视化数据库可为研究裂隙形态多样性识别提供一个新的思路和方向。从数据库概念和建立数据库基本方法出发,设计了裂隙可视化数据库构筑的基本思路,建立了煤岩实体和裂隙实体间一对多的映射关系,构建了裂隙多源数据智能获取、裂隙属性智能分类与存储、形态可视化分析与实现3个方面的数据库基本框架,实现了可视化数据库的裂隙结构形态智能识别、基于结构形态和断裂力学的分类属性多角度判别、几何展布形态可视化、基于条形码与二维码扫描的裂隙属性智能传输等特色功能。以北京昊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大安山煤矿为工程背景,获取了逆冲断层和倒转褶皱等复杂地质构造中的煤岩样品。运用CT扫描、图像分析处理与三维重构等技术手段构建了若干裂隙的三维数字化模型。结合不同属性分类标准,基于智能识别算法分类了裂隙的形态特征、分布位置和几何特征等数据,初步建立了煤岩体裂隙可视化数据库的基本模块,开展了裂隙检索与数据入库,展...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