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7篇
金属工艺   2篇
机械仪表   3篇
矿业工程   1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17篇
石油天然气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针对光伏功率预测准确性受数据质量和外部变量影响的问题,提出一种结合外生变量分析、数据质量控制以及时间序列神经分层插值(N-HiTS)模型的光伏功率超短期多步预测方法。首先,提出用于筛选外生变量的综合相关性度量(ICM)指标,并采用K近邻(KNN)算法与线性插值策略处理数据缺失问题。然后,引入NHiTS长时间序列预测模型,通过多尺度信号采样和分层插值提高模型对长时间序列数据的处理能力。最后,通过算例对所提方法与传统光伏功率预测方法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所提方法的预测准确性。  相似文献   
22.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尽管新能源不断出现,但是火电依然是主要的能源来源,下面将要对电气工程在火电安装工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对其质量的控制以及如何保障电气安装过程中的安全问题进行简明扼要的论述,同时还将提出关于电气工程师应当如何树立自身的责任心和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提高对于图纸设计的见解能力和审核能力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3.
针对橡胶制造硫化过程中温度波动对硫化时间的不良影响,以及人工填写纸质表单记录过程数据方式存在的工作量大、资源浪费、易产生人为差错等问题,通过开发数字化车间橡胶硫化制造管理系统,应用可编程控制技术、人机交互技术、数据自动采集技术,建立了管理系统的各子系统和模块。利用工控机、触摸屏、传感装置等获取了橡胶硫化过程的相关参数。采用人工智能、比例积分微分(Proportional, Integral, Derivative,简称PID)调节算法和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简称PLC)对硫化温度、时间、压力进行精确调控,并通过工业以太网与工控机的通信,实现橡胶制造过程中硫化数据的自动采集和记录,形成无纸化管理模式,减少无效作业时间,降低人为差错的概率,使质量数据记录效率提升了约60倍,橡胶制造硫化过程的温度和时间得到了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24.
把正交车铣方法应用到复合材料薄壁件的加工中,使用ABAQUS有限元仿真软件,建立了Si Cp/Al复合材料车铣薄壁件的仿真模型,通过高速正交车铣仿真实验研究了切削速度、工件转速、进给量和切削深度对切削力的影响规律。仿真实验得出切削深度对切削力影响最大,随切削深度的增加车铣切削力明显增大,因此该因素的参数选择在切削加工中应着重考虑;而其它三个因素对切削力的影响次之且影响程度相当,切削力变化趋势一致,都是随各因素参数增加而略有增大。  相似文献   
25.
为明确香辛料对川卤卤汁风味的作用,通过构建川卤香辛料风味贡献分析模型,结合缺失实验、感官评价、差异性分析、香气活度值解析卤汁中关键香辛料及其风味贡献。结果表明:从川卤卤汁中共检出挥发性成分93种,相对含量在0.01~70.57 μg/kg之间;卤汁中重要香气化合物有36种,包括萜类21种、醛酮类5种、醇类1种、酯类2种、烷烃类2种、酚类3种。川卤卤汁风味形成为卤汁中主体风味化合物、关键风味化合物及风味修饰化合物共同作用的结果。感官评定及挥发性成分分析表明,八角、小茴香、陈皮、灵草、肉蔻、川砂仁对卤汁中部分重要香气化合物具有较为突出贡献,为川卤卤汁关键香辛料成分。其中,八角对卤汁中茴香烯、桃金娘烯醇、水杨酸甲酯及苯酚贡献相对突出,小茴香对苯酚贡献作用较为明显,灵草对苯酚、糠醛贡献作用较为突出,陈皮对卤汁中糠醛具备一定贡献作用,肉蔻、川砂仁对卤汁中多种物质均有贡献作用。本研究可为川卤卤汁标准化发展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26.
27.
对GS250L数控车床夹持结构的分析发现,直径超过78 mm(主轴孔直径)、长度300 mm以上零件的内孔加工只能夹持工件端部,工件悬伸过大,在没有中心架辅助支撑下会导致工件离心力过大而无法加工.对该设备夹持部分进行改进,设计主轴适配器,改用普通车床用大尺寸四爪卡盘,增大夹持面积,使夹持力作用点靠近卡盘,大大提升了该数...  相似文献   
28.
在机械加工领域,为了满足一些精密轴类零件表面粗糙度的制造要求,经常需要在零件的外圆机加工成形后进行抛光处理。传统的抛光方法是将工件安装在旋转设备上,手持砂纸按压零件外圆抛光。传统抛光方法具有操作简单、经济性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在机械加工行业,它的缺点明显,例如:抛光力不恒定、进给不连续,零件抛光效率低。针对以上问题,本小组以生产现场随机选取的一件精密轴类产品为例,探讨影响表面粗糙度的原因,研究提高表面粗糙度的方法,最终固化整个研究过程的经验,并制作一套通用的抛光工装。  相似文献   
29.
为探究发酵工艺对甜瓣子品质的影响,该研究对烘瓣子和阴瓣子中微生物、风味物质、色差、质构特性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烘瓣子和阴瓣子品质差异显著(P<0.05)。两种甜瓣子发酵过程霉菌和细菌数量差异显著,发酵结束时,烘瓣子和阴瓣子中细菌与霉菌数量分别为5.07、4.81和2.75、2.13 lg CFU/g。两种甜瓣子的总酸和氨基酸态氮含量在发酵过程中有明显提升,阴瓣子总酸(1.81 g/100 g)显著高于烘瓣子(1.48 g/100 g),同时硬度(30.69 N)高于烘瓣子(14.48 N);烘瓣子中氨基酸态氮(0.69 g/100 g)显著高于阴瓣子,其瓣子颜色更红亮。风味分析结果显示,烘瓣子风味较突出,阴瓣子风味相对协调。阴瓣子和烘瓣子共检出57种风味物质,两种甜瓣子的风味物质组成相似,同种风味物质在两种甜瓣子中相对含量差异较大,烘瓣子中风味化合物种类更多和相对含量更高,2-甲基丁醇、乙酸异戊酯、乙醇、乙酸和异戊醛等14种物质是主要差异性风味化合物。感官评价结果显示,烘瓣子品质优于阴瓣子。综上所述,烘瓣子发酵周期短,风味更突出,适于现代甜瓣子的生产。  相似文献   
30.
为探究红曲霉混合强化发酵对黄豆酱品质的影响,以米曲霉(郫酿M003)和红曲霉(PM001)分别制曲混合强化发酵黄豆酱,通过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主成分分析系统比较不同质量黄豆曲混合强化发酵黄豆酱的挥发性风味成分,运用Illumina MiSeq测序技术解析黄豆酱混合强化发酵过程中的菌群结构变化,并分析主要微生物与主要风味物质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红曲霉混合强化发酵黄豆酱风味物质的组成、含量和微生物种类及相对丰度均显著优于米曲霉单菌制曲发酵的黄豆酱;黄豆酱中的多种主要风味物质与曲霉属(Aspergillus)、芽孢杆菌属(Bacillus)、红曲属(Monascus)以及明串珠菌属(Leuconostoc)等优势菌属呈显著正相关,米曲霉黄豆曲和红曲霉黄豆曲按照3∶1的质量比混合强化发酵的黄豆酱风味品质更好。研究结果说明红曲霉制曲混合强化发酵可显著改善黄豆酱的风味品质,可为黄豆酱风味品质的改进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