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2篇
金属工艺   18篇
机械仪表   4篇
矿业工程   1篇
水利工程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冶金工业   25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晶粒细化对Cu-12.2Al-4.0Mn形状记忆合金加工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测定了Cu12 .2Al4 .0 Mn 形状记忆合金的塑性图, 研究了微量元素Ni, Co 和B 对合金的显微组织和加工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 试验合金在700 ℃~800 ℃高温β相状态下具有非常 好的塑性加工性能, 而在室温则呈脆性断裂;2) 试验合金中加入少量的(Ni+ B+ Co) , 可以细化合金的晶粒,提高合金的冷加工性能;3) 采用有利发挥合金塑性的加工方法, 则能提高该合金的冷加工性能  相似文献   
32.
Cu-11.19Al-6.43Mn合金的形状记忆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测试了Cu-11.19Al-6.43Mn合金的形状记忆效应,研究了预变形程度、恢复温度和训练次数对该合金的单向和双向形状记忆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合金有一个能完全恢复的最大预变形程度εm,它随恢复温度的提高而增大,其最大值约为4.5%;合金的双向记忆效应随训练次数增加而增大。在适当的训练次数和训练温度下,其最大的冷却和加热时的开头恢复量之比值约为30%。  相似文献   
33.
仿金铜合金的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制了一种新型艺术用Cu-6Al-2Ni-0.1In铜合金,其颜色为金黄色,有优良的耐蚀,异型铸造,压力加工和焊接性能,对其在海洋性气候下的防腐保护作了探讨。简单介绍了仿金铜合金在某大型雕塑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34.
“十五”期间,中国建筑用铜水管、铜气管、铜管件产品及生产技术取得了巨大发展,作为现代铜加工材的代表堂而皇之的走进国内外市场,走入了中国平民百姓的千家万户,其重要意义无法估量,对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它是科技进步、生活水平提高、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35.
改变企业经营方式,依靠技术创新发展企业,将成为一切成功企业的共识。  相似文献   
36.
建筑用铜水管、铜气管生产和应用的巨大发展,是中国铜加工业技术进步以及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本文概述了我国建筑用铜管现代化的生产技术、产品种类及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37.
前言Preface众所周知,“十五”期间我国铜加工业发展迅速,已由改革开放前的世界第七位,跃居世界第一位,2005年铜加工材产量高达466.8万t,高出第二位美国铜加工产量100万t之多。不仅如此,而且我国铜加工技术和铜材质量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进一步缩小,其中精密铜管生产技术、生产规模、品种质量都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这些成就是在能源短缺、铜价不断创历史新高的艰难条件下取得的,这不仅是因为我国总体国民经济高速发展,为铜加工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其核心的主要原因是全行业与时俱进,大力开展技术创新的结果。技术创新现状Status quo of tec…  相似文献   
38.
本文论述了集成电路现状及发展,介绍了世界和我国框架用铜合金材料研究和生产情况,包括IC框架对材料的要求,铜合金框架材料,框架铜带现代生产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IC铜合金带材产业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指出产业化已刻不容缓和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39.
在锰铜系合金研究基础上,确定了一种实用型50Mn40Cn3.5Al3Fe1.5Ni合金,研究表明该合金除具有良好的工艺性能、机械性能和阻尼性能外,还具有调幅分解和马氏体转变过程,马氏体相变形成的微孪晶对阻尼功能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40.
铜的消费与再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铜的消费量分析。众所周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铜的消耗也在迅速增长,铜的消费中大约有90%是以各种加工材形式表现出来的。1993年我国铜加工材料消耗量为88.3万吨,2003年达到411万吨,增加了四倍,我国国内原料自给率也从473%降为35%。国外发达国家的实践表明,铜与钢的消耗是相匹配的,即铜的消耗为钢的2—3%,也就是说消耗1亿吨钢,要有200—300万吨铜相匹配,由此推知我国目前铜的消费量应在400—500万吨左右:此外,金属消费是一个循环再消费过程,当再生金属进入这一过程之后,再生量大于原生量时,原生金属消费量会减缓,原生金属与经济发展呈“钟”型曲线关系,可是铜还远未达到此阶段,这与铜制造备件使用寿命长有着直接的关系,以铜水道管为例,当建筑物报废的时候,铜水管依然可以使用相当长的时期。综上所述,铜的资源贫乏而需求旺盛,为满足保经济持续发展,保证铜的供给,认真研究铜的消费、应用与再生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现实意义,对我国则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