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40篇
  免费   545篇
  国内免费   283篇
电工技术   695篇
综合类   494篇
化学工业   687篇
金属工艺   231篇
机械仪表   464篇
建筑科学   644篇
矿业工程   389篇
能源动力   158篇
轻工业   594篇
水利工程   248篇
石油天然气   457篇
武器工业   154篇
无线电   819篇
一般工业技术   475篇
冶金工业   178篇
原子能技术   62篇
自动化技术   919篇
  2024年   90篇
  2023年   358篇
  2022年   450篇
  2021年   332篇
  2020年   330篇
  2019年   424篇
  2018年   418篇
  2017年   147篇
  2016年   231篇
  2015年   255篇
  2014年   580篇
  2013年   424篇
  2012年   475篇
  2011年   456篇
  2010年   417篇
  2009年   347篇
  2008年   284篇
  2007年   285篇
  2006年   252篇
  2005年   166篇
  2004年   184篇
  2003年   125篇
  2002年   93篇
  2001年   76篇
  2000年   84篇
  1999年   89篇
  1998年   63篇
  1997年   85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6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由低维InAs材料和其他二维层状材料堆叠而成的垂直范德华异质结构在纳米电子、光电子和量子信息等新兴领域中应用广泛。探索跨结界面的电荷转移机制对于全面理解该类器件的非凡特性至关重要。第一性原理计算在揭示界面电荷转移特性与各种能量稳定型InAs基范德华异质结的电、光、磁等原理物理特性和器件性能变化之间的内在关系方面发挥着不可比拟的作用。文中梳理、总结和探讨了近年来InAs基范德华异质结间界面电荷转移特性的理论研究工作与潜在的功能应用,提出在理论方法和计算精度方面大力发展第一性原理计算的几个途径,为更好地开展InAs基范德华异质结的基础科学研究和应用器件设计提供可借鉴的量化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12.
王鹏  黄伟强 《通信技术》2023,(5):566-573
在时变色散信道和低信噪比下,基于时频图利用深度神经网络的短波信号识别的方法对并行多音信号的识别能够取得一定效果,但常用的相位调制的串行单音短波信号识别难以取得较好效果。由于短波信号帧结构中都含有同步帧和发射电平起控帧等特征数据,提出了一种基于同步帧注意力机制的卷积神经网络结构。测试结果表明,使用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CNN)、双向长短时记忆(Bi-directional Long Short Term Memory,Bi-LSTM)和注意力机制搭建成的深度神经融合网络模型对短波基带信号直接进行检测识别能够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13.
针对新能源并网带来的电压特性变化和低压拓扑关系辨识颗粒度细化需求,提出了基于图信号处理的用户链路识别模型。该识别模型利用相邻节点间的电压相似性表征图信号的平滑性,结合节点电流定律对网络结构的约束,克服新能源并网带来的同相用户电压相似性变差的影响;利用图结构固有的链路属性,实现低压拓扑识别下沉至用户之间的上下游连接关系识别。最后,利用真实用户数据搭建仿真模型验证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探讨了所提算法在不同场景下的性能表现,并与已有识别算法进行了比较分析。算例表明,所提算法与已有算法相比,可有效识别用户链路关系,且对新能源并网渗透率和数据误差率有较好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14.
王鹏 《电工技术》2023,(2):147-149
为实现对倒闸操作风险的精准预测,降低因倒闸操作风险而导致的变电站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开展基于灰色模型的变电运维倒闸操作风险预测方法设计。引进数据挖掘技术,构建变电运维设备的倒闸操作可视化风险模型,提取变电运维倒闸操作过程的风险特征值与异常逻辑关系。引入灰色模型,通过对变电运维倒闸操作风险趋势项的干扰分析与分解,初步掌握风险的变化趋势;根据倒闸操作状态下的设备健康值,进行倒闸操作风险的预测与量化,以此完成预测方法的设计。对比试验结果证明,所设计的方法的倒闸操作风险预测结果更加准确,说明此方法能够为变电运维等相关操作行为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15.
该文对模态交换工作模式下的蜂巢式微机电陀螺进行了噪声成分分析,并建立了噪声模型。提出采用卡尔曼滤波降低陀螺输出白噪声的方法,从而提升陀螺的静态性能,该方法可用于惯性寻北。实验结果表明,经滤波后陀螺输出在采样时间1 s下与未滤波前的平滑时间100 s下的陀螺输出噪声水平相当。陀螺输出白噪声幅值降低,从而缩短寻北时间。实际应用中,最短寻北时间可由卡尔曼滤波初值收敛后的时间进行标定。  相似文献   
116.
风光和火电打捆外送是新能源消纳的重要方式,如何确定其容量比成为难题。储能调节灵活,可以平抑新能源出力不确定性造成的影响,但频繁充放电会对电池储能的寿命造成影响。考虑储能的放电深度和循环次数建立了电池寿命量化模型,提出了计及储能寿命的风光火储打捆外送系统双层容量优化模型。上层以系统总成本最小为目标,下层以典型日调度成本最小为目标。利用机会约束处理新能源出力不确定性对系统备用容量的影响,基于序列运算将概率性机会约束转换为确定性约束,将问题转换为易于求解的混合整数线性规划问题。算例结果表明,配置储能可以有效降低系统成本。同时考虑储能寿命可以在保证经济性的前提下制定更合理的调度策略,延长储能使用寿命,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7.
尽管直流微电网内新能源的分布式电流均衡控制已经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但实际直流微电网中的通信线路往往是不可靠或者不存在的.基于此,提出一种在无传统通信网络环境下的多母线直流微电网的电流边缘控制策略,以实现电流均衡.首先,设计面向直流微电网的信息-能量复合调制(information-energy dual modulation, IEDM)策略,消除传统的通信设备和通信网络线路,实现新能源电源之间的信息交互.其次,构建多母线直流微电网的状态方程模型,进而将其转化为标准的异构多智能体模型.基于此模型,提出直流微电网内二级控制器的多智能体H边缘协同控制策略,同时基于IEDM策略,设计周期性动态事件触发通信协议.最后,通过半实物仿真测试系统验证所提出的基于信息-能量复合调制的多母线直流微电网的电流边缘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8.
确保发电容量充裕是电力系统安全运行和电力市场稳定的必要条件,是电力工业发展中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随着全球能源电力低碳转型,电力系统发电容量充裕性面临着严峻挑战,国际上已实施多种容量机制。文章结合欧洲能源转型及电力市场化改革过程梳理容量机制的建设背景、发展脉络及现状,重点分析欧洲2019/943法案推荐近期适用的战略备用机制,及该机制在芬兰、德国、比利时的设计细节。双碳目标下,我国煤电将由主体电源转变为调节性、支撑性电源,亟需容量机制保障其安全平稳转型。文章梳理了我国煤电容量机制现状及问题,指出战略备用机制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分析设计实施该机制的关键问题,为国内容量机制建设提供了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19.
区域配电网三相线损是无法彻底消除的,但如果能降低管理性线损就可节省部分输电成本,因此提出区域配电网三相线损测试研究。线损测试采用神经网络算法,为了让算法与线损测试更匹配,首先对算法进行优化,然后采集区域配电网三相线损新的数据,最后在算法中输入采集到的数据,实现区域配电网三相线损测试。通过测试对比,该线损测试方法比传统线损测试方法的干扰幅值更低,测试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120.
随着移动通信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传统通信业务已由单一的语音通信,发展为多元化、个性化的融合信息服务,通信产业价值链结构从以运营商为中心的模式向以用户体验为中心的模式转变。互联网与内容提供商以“内容驱动”为理念,灵活快速地迭代产品并响应用户需求,市场份额快速提升,这导致运营商在产业价值链中逐渐被“管道化”。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运营商通过重构、抽象5G网络功能,实现了网络按需编排、灵活适配和快速部署的能力,并基于业务支撑系统(business support system,BSS)/运营支撑系统(operation support system,OSS)(BO)融合与以用户为中心的运营模式增强用户体验,以期实现在产业价值链中地位和价值的提升。在回顾通信产业价值链发展的基础上,分析了运营商价值提升所面临的挑战,提出了一种基于5G网络嵌入式服务的5G价值面体系架构,给出了典型应用场景,并为运营商5G价值面的演进提供了路径建议,助力运营商驶向BO融合的下一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