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综合类   3篇
化学工业   1篇
金属工艺   46篇
机械仪表   7篇
建筑科学   1篇
矿业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3篇
武器工业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7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双层辉光离子渗金属中W-Mo合金供给源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了双层辉光离子W-Mo共渗时,提供合金元素的W-Mo合金源极的表面成分和形貌变化.结果表明:在氩离子的轰击下,W-Mo合金源极表面在在明显的择优溅射,在稳定态达到之前有一定的过渡期,并最终形成一定成分范围的微循环择优溅射.  相似文献   
62.
为提高45钢表面硬度,采用CO2激光器在45钢表面进行激光硼合金化处理,通过正交试验方法优化激光硼合金化工艺,研究合金层的组织和性能。结果表明:45钢激光硼合金化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激光功率4 k W,扫描速度8 mm/s,KBF4的质量分数3%;经该工艺处理后的合金化层分为合金层、过渡区;合金层厚度约为860μm,组织为Fe2B及少量α-Fe,表层组织形态呈胞状,次表层呈树枝状,平均硬度为1 350HV0.1;过渡区厚度约为100μm,硬度从1 350HV0.1到230HV0.1呈梯度分布。  相似文献   
63.
采用磁控溅射离子镀制备Cr-N薄膜,研究基体偏压对Cr-N薄膜组织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分别用辉光放电光电子谱(GDOES)、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和X射线衍射(XRD)分析薄膜成分和组织结构,显微硬度计测量薄膜硬度。结果表明,薄膜为非化学计量比的Cr-N薄膜,N/Cr原子比均小于0.25,薄膜主要以Cr的衍射峰为主。在偏压达到60 V后薄膜显示了较高的硬度(25 GPa),其归因于离子轰击导致的薄膜的致密度的提高。偏压超过60 V后,致密度达到饱和,硬度增加不明显。  相似文献   
64.
石墨烯外延生长及其器件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石墨烯具有优异的物理和电学性能, 已成为物理和半导体电子研究领域的国际前沿和热点之一. 本文简单介绍了石墨烯的物理及电学特性, 详细评述了在众多制备方法中最有希望实现石墨烯大面积、高质量的外延生长技术, 系统论述了不同SiC和金属衬底外延生长石墨烯的研究进展, 并简要概述了石墨烯在场效应晶体管、发光二极管、超级电容器及锂离子电池等光电器件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 外延生长法已经初步实现了从纳米、微米、厘米量级石墨烯的成功制备, 同时可实现其厚度从单层、双层到少数层的调控, 有望成为高质量、与传统电子工艺兼容、低成本、大面积的石墨烯宏量制备技术, 为其器件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5.
采用MIP-800C多功能离子渗镀设备,分别在H13钢表面及经表面渗氮后的H13钢表面渗镀TiN薄膜.对两种状态下渗镀的TiN薄膜层的形貌与相组成进行观察分析,并检测了其显微硬度及膜基结合力.结果表明, 经表面渗氮后的H13钢表面渗镀的TiN薄膜较光滑致密,少有大颗粒出现;其显微硬度比未经表面渗氮渗镀的略高(由1831 HV0.025提高到2107HV0.025), 而膜基结合力(78 N)约为后者(44 N)的两倍.预先对H13钢进行表面渗氮能显著提高渗镀的TiN薄膜与基体的结合力及其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66.
IBAD制备非晶碳膜与CrN镀层的耐磨性能比较及机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离子束辅助溅射沉积(IBAD)法,在高速钢基体上制备非晶碳膜(α—C)及CrN镀层,对两者的耐磨性能分析比较,并对其耐磨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非晶碳膜的耐磨性能优于CrN镀层;文中讨论了摩擦系数和硬度对镀层耐磨损性能的影响,并通过分析动态膜基结合强度,证明两种镀层的磨损由不同磨损机理引起。  相似文献   
67.
用网状阴极法在碳钢表面沉积氮化钽薄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一种新型的在钢铁基体上制备氮化钽薄膜的方法--网状阴极法。其设备简单、价格低廉。试验中发现,在各个参数配比合适的条件下,可制备出结构为fcc(面心立方)和hex(密排六方)的氮化钽薄膜。薄膜较致密且均匀,与其体的结合好。同时分析了在最佳工艺参数条件下合成氮化钽膜的成分、组织、表面、断口形貌和结合力等。该方法为氮化钽薄膜作为结构材料使用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68.
MaHW6007井位于准噶尔盆地玛湖油田玛18井区,是一口水平井,目的层三叠系百口泉组。该井水平段钻至5 100m换钻头下钻过程中,受相邻生产井油气窜影响,发生一起溢流事件,处理难度大、周期长。在邻井油气压力干扰极大的情况下,分析了MaHW6007井溢流压井案例,对其他区块井控作业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9.
为提高奥氏体不锈钢的表面硬度和耐磨性并赋予其良好的抗菌性能,应用改进的活性屏离子渗氮技术(ASPN)对AISI 316不锈钢进行了银氮(Ag-N)共渗处理。用SEM、EDS、XRD、TEM、辉光放电光谱仪(GDOES)表征复合共渗层的成分和组织结构。对不锈钢基体(SS)和复合共渗层的显微硬度、空气和腐蚀介质中的磨损性能、抗腐蚀性能以及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的抗菌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Ag-N复合共渗处理后形成的复合共渗层连续致密,主要由Ag掺杂S相纳米结构沉积层和S相扩散层构成。复合共渗层表面硬度较基材提高了约3~4倍,干摩擦条件下的磨损量较基体最高降低了约84.6%。复合共渗处理后试样在人工模拟体液(SBF)中的耐蚀性较基体不锈钢略有降低,比磨损率较基体降低了约35%。抗菌试验表明,复合共渗层与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接触12 h后,达到了100%的杀菌率。  相似文献   
70.
基体温度对Ti6Al4V表面渗Mo合金层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双层辉光离子渗金属技术在Ti6A14V表面渗Mo,形成了表面改性合金层,就910—990℃渗Mo时基体温度对表面合金层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渗Mo后的表面合金层由扩散层和沉积层组成,沉积层呈(211)晶面的择优取向。随着基体温度的升高,扩散层的厚度增加,并且合金层表面粗糙度增大。渗Mo后的表面合金层硬度较基体Ti6A14V的大大提高,而基体温度变化对合金层硬度没有明显影响。用涂层压入仪对沉积层和扩散层间的结合强度进行了评定。研究表明,随着基体温度的升高,临界压入载荷Pc增大,沉积层和扩散层间的结合强度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