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综合类   2篇
机械仪表   4篇
无线电   3篇
自动化技术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为了在严重遮挡以及少纹理等具有挑战性的场景下,准确地估计物体在相机坐标系中的位置和姿态,同时进一步提高网络效率,简化网络结构,本文基于RGB-D数据提出了采用辅助学习的六自由度位姿估计方法。网络以目标物体图像块、对应深度图以及CAD模型作为输入,首先,利用双分支点云配准网络,分别得到模型空间和相机空间下的预测点云;接着,对于辅助学习网络,将目标物体图像块和由深度图得到的Depth-XYZ输入多模态特征提取及融合模块,再进行由粗到细的位姿估计,并将估计结果作为先验用于优化损失计算。最后,在性能评估阶段,舍弃辅助学习分支,仅将双分支点云配准网络的输出利用点对特征匹配进行六自由度位姿估计。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YCB-Video数据集上的AUC和ADD-S<2 cm结果分别为95.9%和99.0%;在LineMOD数据集上的平均ADD(-S)结果为99.4%;在LM-O数据集上的平均ADD(-S)结果为71.3%。与现有的其他六自由度位姿估计方法相比,采用辅助学习的方法在模型性能上具有优势,在位姿估计准确率上有较大提升。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传统立体匹配算法匹配低纹理人脸图像时极易产生误匹配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区域生长的人脸立体匹配算法。该算法利用级联回归树算法提取的人脸特征点将人脸划分为不同区域以分别限制各区域的视差搜索范围,从而避免在全局范围上查找匹配点;同时利用人脸的局部形状特性,采用局部曲面拟合的方式筛除误匹配种子点并生成大量可靠种子点用于区域生长;最后,分别在实验室环境采集的人脸图像和FRGC v2.0人脸数据库上进行定性和定量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算法相比,所提算法能够重建出更加准确的三维人脸模型。经点云配准后与人脸点云真实值的均方根误差在2 mm以内,且不同光照、姿态、表情下人脸图像的重建表明所改进的立体匹配算法具有较好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三维点云深度网络分类模型对全局特征的提取与表达能力,增强模型对噪声干扰的鲁棒性,提出可迁移应用于不同分类网络的竞争性注意力融合模块,学习多层级特征的全局表征和中间特征内在相似度,对中间特征通道权值重分配. 在基准网络Pointnet++和PointASNL中嵌入所提模块并进行实验,结果显示:所提模块具有独立性和可迁移性,聚焦更利于三维点云形状分类的核心骨干特征. 与基准网络相比,所提模块在保持分类精度稳定不下降的情况下,模型对点云扰动噪声、离群点噪声和随机噪声的抗干扰能力增强,在随机噪声数分别为0、10、50、100、200的情况下,准确度分别达到93.2%、92.9%、85.7%、78.2%、63.5%. 与传统滤波方法相比,端到端的学习减少预处理步骤和人工干预过程,同时具有更优的抗噪性能.  相似文献   
14.
一种新的相位法三维轮廓测量系统模型及其标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传统相位法三维轮廓测量系统, 对摄像机和投影装置位置关系要求严格, 难以精确校准, 系统的标定工作操作繁杂, 且精度不高. 针对这个问题, 将传统的相位法测量系统中的相位-高度转换关系推广到三维空间中, 建立新的相位法系统模型. 基于新的系统模型, 提出一种快速标定方法. 新系统对摄像机和投影装置并无任何严格的平行、垂直或相交的要求, 在标定过程中, 对标定面的位置也没有严格的要求. 实验表明, 系统结构易于实现, 标定方法简单有效, 提高了系统标定的可操作性以及标定速度, 系统标定时间在2分钟以内, 系统的测量精度较传统方法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15.
针对现有人脸活体检测算法在单一数据集内表现良好而在多个数据集间泛化能力较差的问题,提出一种聚焦于真实人脸的活体检测方法。在数据输入阶段,每轮训练会向网络输入所有源域的真实人脸的同时只随机输入其中一个源域的虚假人脸。在特征学习阶段,使用Resnet18网络作为主干网络,对不同残差块的输出特征进行基于注意力机制的加权融合。利用三元组损失和对抗损失对融合后的真实人脸特征进行领域内和领域间的聚合,利用三元组损失对融合后的虚假人脸特征只进行领域内的聚合。在分类阶段,利用交叉熵损失对所有源域的真实人脸和虚假人脸进行分类。所提方法在4个人脸活体检测数据集中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相比其他方法具有更低的识别错误率和更高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