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01篇 |
免费 | 11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21篇 |
综合类 | 8篇 |
化学工业 | 9篇 |
金属工艺 | 3篇 |
机械仪表 | 14篇 |
建筑科学 | 19篇 |
矿业工程 | 3篇 |
能源动力 | 3篇 |
轻工业 | 36篇 |
水利工程 | 2篇 |
石油天然气 | 8篇 |
无线电 | 66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4篇 |
冶金工业 | 8篇 |
自动化技术 | 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篇 |
2023年 | 8篇 |
2022年 | 15篇 |
2021年 | 20篇 |
2020年 | 10篇 |
2019年 | 5篇 |
2018年 | 5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4篇 |
2015年 | 3篇 |
2014年 | 6篇 |
2013年 | 5篇 |
2012年 | 6篇 |
2011年 | 9篇 |
2010年 | 5篇 |
2009年 | 10篇 |
2008年 | 11篇 |
2007年 | 27篇 |
2006年 | 9篇 |
2005年 | 13篇 |
2004年 | 6篇 |
2003年 | 3篇 |
2002年 | 1篇 |
2001年 | 2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2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3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2篇 |
198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31.
32.
细菌可以粘附在矿物表面上,并影响这些矿物的浮选行为。本研究通过吸附测量和扫描电子显微技术研究了枯草杆菌和分支杆菌在白云石和磷灰上粘附,然后比较在不同pH值下这些微生物对上述矿物进行油酸盐浮选的影响。在酸性和近中性pH值下,枯草杆菌和分支杆菌在白云石上的粘附比在磷灰石上容易;在弱碱性pH值下,枯草杆菌在白云石上的粘附比在磷灰石上容易,它对白云石的抑制作用比磷灰石强。但是,在碱性pH值下,分支杆菌在磷灰石上的吸附量比在白云石上的多,其结果表明,它是白云石弱的抑制剂,但是与枯草菌相比,它是磷灰石强的抑制剂。细菌吸附特性上的这些判别归因于这两种细菌体和这两种矿物表面的不同性质。二者均具有碱性等电点,但是枯草杆菌对Mg(Ⅱ)离子的亲合力大于分支杆菌,因此,枯草杆菌通过Mg质点吸附在白云石上的能力比分支杆菌强;然而,分支杆菌有较疏水的表面。其结果是两种细菌都吸附在白云石上,并起到白云石抑制的作用,也起到磷灰石弱抑制作用。最终结果表明,在白云石-磷酸盐矿石阴离子捕收剂浮选中,二者均起抑制剂作用,但是枯草杆菌起更强的抑制作用,尤其是对白云石。本文讨论了从白云石中阴离子浮选磷灰石的相关内容。 相似文献
33.
34.
研究了印染废水处理的新工艺与最近进展.介绍了废水处理中的物理化学法、化学处理法,重点阐述了废水处理的生物处理法(厌氧法、好氧生物处理法、固定化微生物技术、生物强化技术)的作用机理、处理效果及优缺点,提出了目前印染废水处理领域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5.
一、前言热力除氧是火力发电厂采用最广泛的给水除氧方式,提高给水品质,降低给水溶氧是延长热力设备及其管道的使用寿命,保证电厂安全经济运行的重要途径。除氧器结构是保证给水品质的先决而必要的条件。苏制型大气式除氧器是淋水盘型结 相似文献
36.
生物质炭吸附及其与O3耦合处理生物质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生物质废水污染问题,建立生物质炭吸附、生物质炭/O3耦合处理生物质废水的工艺,并与O3氧化工艺比较。生物质炭吸附处理生物质废水的工艺中,研究了生物质炭吸附生物质废水中的有机物的吸附平衡曲线,考察了吸附时间、生物质炭投加量、不同炭种对COD脱除率的影响。生物质炭吸附生物质废水中的有机物的吸附平衡曲线符合Langmuir方程,吸附平衡常数为8.833×10-5 L/mg,饱和吸附容量为1.136×106 mg/g;20℃下,生物质炭的投加量为20g/100mL废水,吸附15min,废水相COD值可从12496mg/L降至761mg/L,有机物脱除率可达93.9%。单独O3降解及先O3降解后生物质炭吸附的两步法工艺不适合生物质废水的处理,生物质炭/O3协同的一锅法处理废水效果最佳,在生物质用量仅为1g/100mL废水,臭氧流速为150mL/min,处理时间20min时,COD脱除率高于90%。 相似文献
37.
四通道旋风煤粉燃烧器是由法国PILLARD公司引进的,用于水泥企业的回转窑中的消耗备件,国内很多科研单位开展了这方面的研制工作,取得一定的成效。本文就本公司在这方面所做的一些探索总结出来,供相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38.
煤层气开采压力低、产量小,且常含有大量液态水,集输管道上坡段容易产生管道积液,使得摩阻增大并出现段塞流,引起压力骤降,不利于集输管道安全运行。本文利用模拟软件OLGA分析入口流量、管径、气液比和出口压力对煤层气集输管道持液率的影响,得到了煤层气集输管道各管段持液率分布规律,并进一步比较了基于管道持液率、流型、压降和排液点个数的4种排液点设置方案。结果表明,煤层气集输管道压力骤降段均出现在上坡段,出口压力对管道持液率影响最为显著,入口流量和气液比对管道持液率影响规律相似,不同管径下管道持液率在流动方向上的分布也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设置排液点后,管道持液率明显下降,管道积液情况得到改善,且方案比较表明,当排液点设置在管段低洼处时,管道持液率最低,且各管段均无段塞流出现,管道压降最小。 相似文献
39.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