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58篇 |
免费 | 29篇 |
国内免费 | 16篇 |
专业分类
综合类 | 4篇 |
化学工业 | 37篇 |
金属工艺 | 126篇 |
机械仪表 | 29篇 |
建筑科学 | 1篇 |
能源动力 | 1篇 |
轻工业 | 3篇 |
无线电 | 3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85篇 |
冶金工业 | 13篇 |
自动化技术 | 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6篇 |
2022年 | 6篇 |
2021年 | 5篇 |
2020年 | 7篇 |
2019年 | 8篇 |
2018年 | 5篇 |
2017年 | 6篇 |
2016年 | 4篇 |
2015年 | 12篇 |
2014年 | 9篇 |
2013年 | 14篇 |
2012年 | 16篇 |
2011年 | 22篇 |
2010年 | 16篇 |
2009年 | 20篇 |
2008年 | 30篇 |
2007年 | 33篇 |
2006年 | 31篇 |
2005年 | 9篇 |
2004年 | 14篇 |
2003年 | 10篇 |
2002年 | 11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在Cr 12MoV模具钢磨损表面等离子喷涂NiO2、Al2O3+40%TiO2和Ni/Al2O3三种不同陶瓷涂层,采用KYKY-2800B电镜(SEM)等仪器,分析了涂层组织特征、表面粗糙度、结合强度和摩擦学特性等.结果表明:三种涂层与基体表面间的结合均以机械结合为主,结合强度均高于基材本身强度;涂层组织孔隙率均在6%以下;涂层表面粗糙度均大于6.0 μm,不能直接用于有表面粗糙度要求的零件修复;涂层表面硬度高于基材硬度;三种涂层的摩擦性能差异较大,但均优于基材本身的摩擦性能. 相似文献
72.
73.
选用等离子喷涂技术在CuCo2Be合金表面制备Cr3C2-NiCr/NiAl复合涂层。选用DTA、XRD、SEM、EDS等分析手段探讨Cr3C2-NiCr/NiAl复合涂层的形成机理及其组成涂层的化合物、物相的形成特点及规律。结果表明:DTA分析发现镍铝打底层在热喷涂过程中由于系放热反应,可能生成Ni2Al3、NiAl3、NiAl等物相;SEM、EDS分析发现复合涂层组织呈现明显的层状,在镍铝打底层中镍铝化合物为角状;XRD分析发现涂层物相在成形的不同阶段和时间内其生成的化合物类型、数量都呈现不同的变化。利用XRD、EDS分析界面处各相的生成及元素的分布、扩散情况,表明在界面处存在一定的元素扩散,界面为微冶金结合。 相似文献
74.
采用前驱体分解法制备了高纯ZrWMoO8粉体。为获得ZrWMoO8/Cu复合材料,首先将ZrWMoO8与Cu按1:1的比例进行研磨获得混合粉,采用化学镀的方法获得ZrWMoO8与Cu比例为1:1的包覆粉,然后压片并在氩气气氛保护下于500℃烧结3 h获得复合材料。详细研究了复合材料的热膨胀性能并且发现包覆粉更适合制备ZrWMoO8/Cu复合材料。结果表明:烧结后,混粉制备的复合材料中部分ZrWMoO8发生了分解并且与Cu发生了反应,而以包覆粉制备的ZrWMoO8/Cu复合材料未检测出ZrWMoO8的分解产物。包覆粉制备的复合材料在25~250℃显示的热膨胀系数为3.3774×10-6℃-1,其相对密度达到90.6%。 相似文献
75.
选用等离子喷涂技术在CuCo2Be合金表面制备了Cr3C2-NiCr/NiAl复合涂层。以Al2O3陶瓷球为对偶材料运用UMT-2摩擦磨损试验机对基体和复合涂层进行高温摩擦磨损试验,并选用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仪、XRD等分析测试手段,详细研究了CuCo2Be合金表面等离子喷涂涂层物相组成、微观形貌及涂层和基体的高温滑动摩擦磨损行为,结果表明:CuCo2Be合金表面等离子喷涂获得的复合涂层致密,涂层为层状结构,物相组成呈现非晶态。通过高温摩擦磨损研究,结果表明:500℃摩擦磨损磨损过程中,涂层及CuCo2Be合金基体的磨损机制为:疲劳磨损和粘着磨损及少量氧化磨损的共同作用,从磨损的体积形貌来看涂层磨损量明显小于未喷涂之前的基体材料,等离子喷涂工艺制备的Cr3C2-NiCr/NiAl涂层质量优异,提高了材料的高温耐磨性。 相似文献
76.
采用前驱体分解法制备了高纯ZrWMoO8粉体。为获得ZrWMoO8/Cu复合材料,首先将ZrWMoO8与Cu按1:1的比例进行研磨获得混合粉,采用化学镀的方法获得ZrWMoO8与Cu比例为1:1的包覆粉,然后压片并在氩气气氛保护下于500℃烧结3 h获得复合材料。详细研究了复合材料的热膨胀性能并且发现包覆粉更适合制备ZrWMoO8/Cu复合材料。结果表明:烧结后,混粉制备的复合材料中部分ZrWMoO8发生了分解并且与Cu发生了反应,而以包覆粉制备的ZrWMoO8/Cu复合材料未检测出ZrWMoO8的分解产物。包覆粉制备的复合材料在25~250℃显示的热膨胀系数为3.3774×10-6℃-1,其相对密度达到90.6%。 相似文献
77.
采用微波烧结工艺制备B4C/FeCoNiCrAl与B4C/FeCoNiCrCu高熵合金基复合材料,研究了不同含量的B4C对FeCoNiCrAl、FeCoNiCrCu高熵合金组织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B4C的添加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基体合金的晶格畸变,合金微观组织由高熵合金基底区、碳化硼分解生成的硼化物区和碳化物区3部分构成。体心立方结构的FeCoNiCrAl高熵合金中硼化物为针状,面心立方结构FeCoNiCrCu高熵合金中硼化物组织为块状,这与合金体系中的原子尺寸差相关。B4C可显著提高合金的强度和硬度,塑性略有下降。4%B4C/FeCoNiCrAl合金复合材料具有最高的硬度和压缩强度值,分别为627.1 HV0.5和1836 MPa,但是塑性较差,压缩比仅为11%;而4%B4C/FeCoNiCrCu合金复合材料硬度与强度仅为249.3 HV0.5与1413 MPa,低于4%B4C/FeCoNiCrAl复合材料,但塑性较好,压缩比可达35%。 相似文献
78.
为提高其热疲劳性能,对H13钢进行了贝氏体-马氏体(B/M)复相热处理,使其得到了由回火索氏体和贝氏体组成的复相组织。利用OM、SEM、TEM、洛氏硬度计、万能拉伸试验机等设备研究了热疲劳对B/M复相H13钢微观组织、碳化物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较传统H13钢硬度随疲劳次数增加而迅速降低的现象,B/M复相H13钢的硬度随疲劳次数的增加呈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趋势。拉伸试验表明,较传统H13钢,B/M复相H13钢的强塑性配合更加优异,且在热疲劳后,其断面收缩率反而有所增大。通过显微组织观察发现力学性能变化的主要原因是B/M复相H13钢在热疲劳过程中存在贝氏体板条合并及碳化物析出并长大粗化的行为。 相似文献
79.
研究了氯代1-甲基-3-丁基咪唑-三氯化铝([Bmi m]Cl/AlCl3)室温离子液体催化下苊与苯甲酰氯的Friedel-Craft酰基化反应,合成了新型功能高分子中间体及精细化工产品3,6-二苯甲酰基苊。用GC法考察了不同反应条件对3,6-二苯甲酰基苊收率和选择性的影响,当AlCl3在[Bmi m]Cl/AlCl3离子液体中的摩尔分数为0.67,离子液体与苊的摩尔比为6,苯甲酰氯与苊的摩尔比为6,反应温度为45℃,反应时间8 h时,3,6-二苯甲酰基苊收率可达88.4%,选择性90.5%。且[Bmi m]Cl/AlCl3离子液体对环境污染小,并可循环使用。采用萃取、重结晶等方法得到了3,6-二苯甲酰基苊纯品,通过GC、GC/MS、FTIR和1H NMR对该产物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80.
Al-Zr-B体系反应合成复合材料的组织和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开发了原位合成Al-K2ZrF6-KBF4新体系,利用熔体反应法成功制备了新型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XRD和SEM分析表明,合成的复合材料中存在ZrB2和Al3Zr颗粒,颗粒大小为1~4μm,ZrB2颗粒的截面形貌接近于正六边形,且在基体中均匀分布。拉伸试验结果表明,(Al3Zr+ZrB2)p/Al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随着反应物加入量的增加而提高。当反应物加入质量分数为20%时,复合材料最高抗拉强度达到152.3MPa,比铝基体提高了95.2%;屈服强度为112.3MPa,比铝基体提高了167.3%。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