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0篇
电工技术   15篇
综合类   29篇
化学工业   2篇
金属工艺   10篇
机械仪表   12篇
建筑科学   36篇
矿业工程   7篇
能源动力   7篇
轻工业   6篇
水利工程   7篇
石油天然气   15篇
无线电   24篇
一般工业技术   8篇
冶金工业   8篇
自动化技术   1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肖龙 《高保真音响》2013,(11):118-121
歌剧不仅要“读”和“听”,更要“看”,尤其是《尼伯龙根的指环》更是“值得一看”。  相似文献   
12.
滇黔桂“金三角区”岩浆活动与金矿成矿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研究区域岩浆活动的基础上,认为本区微细粒浸染型金矿的成矿作用与岩浆活动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二者空间关系相互依存;基性侵入岩及火山岩是重要的赋矿岩石或矿化主岩;大量产于基性岩浆岩及火山岩区的金矿床(点)及外围金矿床(点),其成矿作用的矿源和水源都与岩浆活动有关.进一步的找矿应注意基性岩出露地区及其隐伏岩体上部的化探异常.  相似文献   
13.
变质核杂岩体是区域性伸展构造的主要类型之一。安徽怀宁即是这种构造在大陆板块内部发育并得到保存的典型地区。通过区域大比例尺构造解析认为:怀宁古变质核杂岩体自下而上由变质核、基底剥离断层、褶叠层及盖层4个部分组成。其经历了2次伸展体制及2次收缩体制的构造叠加,形成了一个多期复合变形变质的古变质核杂岩体。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基于Tspaces技术的分布式系统的特点,提出了多元组服务器共享内存结构模型,进行了初步的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实验证明多元组服务器共享内存结构比单元组服务器结构通信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15.
给出了一种适用于16QAM信号的载波频偏估计算法。该算法先采用前向估计的TD算法粗略估计信号频偏并对其进行补偿。之后采用改进的科斯塔斯环频偏估计算法对信号进行精确的频偏估计并消除频偏。该算法具有估计精度高,频偏估计范围大,计算量小等特点,适合工程实现。  相似文献   
16.
17.
简要介绍平湖油气田开发项目设备采办的“实报实销”(CFRE)模式,和运用这种采办模式降低工程成本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8.
发动机排气门大多使用72%以上Ni和21-4N堆焊Co合金制造,前者虽满足排气门高温强度和特性等要求,但因含Ni量高,成本较高。通过合金设计和特性试验等开发的40Ni合金和30Ni合金,既能保持高温强度,又能保持组织长期稳定等特性,达到了高强度、高性能、节省资源和低成本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对三维模型轻量化技术和可视化检测体系进行研究,分析当前制造企业检测工艺资源与管理脱节、检测质量与效率低、检测可视化程度低、三维数模浏览困难等问题,提出基于三维轻量化模型的可视化检测系统。本文以三维轻量化模型为基础,并采用压缩简化算法对三维模型进行简化,然后通过三维CAD、可视化检测系统和产品数据管理集成,从而实现基于三维轻量化模型的可视化检测系统。该系统完成对检测过程的数据收集和检测资源的传递,有效降低企业成本,解决检测工艺资源管理与检测过程可视化程度低的问题,实现了检测三维模型信息即时反馈、无缝传递。  相似文献   
20.
受褶皱和逆冲断层控制的构造地体中,压力-温度轨迹在单个变质带内是复杂且多变的.压力-温度轨迹复杂性和变化性的原因有褶皱和断层引起的热对流、变形过程中及变形后的热传导及褶皱和断层体内的相对短时间的热衰减.褶铍地体中,从背斜和相邻的向斜之间能观察到明显不同的压力-温度轨迹.在背斜中观察到的是冷却轨迹,而在向斜中观察到的是加热轨迹.这些不同的压力-温度轨迹是变形过程中等温的褶皱作用、紧随着变形之后的等温应力松弛作用的结果.在多期变形的褶皱地体中,由于褶皱过程的反复作用和每个褶皱事件的等温应力松弛,非共轴褶皱造成了一个变质带中短距离范围内(小于15公里)具有复杂的压力-温度轨迹.在由逆冲断层控制的构造地体中,因为变形过程中热是从较热的仰冲地块向较冷的下伏地块运移,使主要推覆体之间有不同的压力-温度轨迹.这样,变形过程中热传导使上覆地块变冷而使下伏地块变热.在发育有多期推覆体的地体中,压力-温度轨迹是复杂的,并与逆冲断层发育的相对定时性及热从一个推覆体运移到下一个推覆体的速率有非常密切的关系.这里所讨论的在褶皱和逆冲断层地体中所观察到的压力-温度轨迹所持续的时间相对较短,其间隔为10~5或10~6年.因为矿物的平衡与小尺度的热扰动相对应,而变质带中在短距离内压力-温度有较宽的变化.所以,在把压力-温度轨迹用于重建构造历史之前,必须完成构造和岩石的调查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