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8篇
金属工艺   10篇
机械仪表   35篇
建筑科学   1篇
矿业工程   1篇
能源动力   1篇
武器工业   18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51.
针对单活塞液压自由活塞发动机自由活塞运动不受机械机构约束的情况,研究单活塞液压自由活塞发动机自由活塞极限位置的液压节流控制方法,保证系统机械结构安全。基于对自由活塞极限位置节流控制原理的分析,建立液压控制回路数学模型,结合试验和仿真分析节流控制的工作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单活塞液压自由活塞发动机极限位置的液压节流控制应考虑单向阀节流、回油阻尼和油液弹性三种作用效果的影响。压缩腔压力在膨胀冲程的第一次压力峰值由单向阀引起,第二次压力峰值由回油阻尼和油液弹性引起。增大回油孔通流面积可减小第一次压力峰值压力波后期高压的持续时间。回油阻尼和油液弹性能有效防止单活塞液压自由活塞发动机机械损坏的发生。  相似文献   
52.
液压自由活塞发动机频率阀工作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维  荆崇波  苑士华 《煤炭学报》2011,36(2):341-345
针对单活塞液压自由活塞发动机工作频率控制的需要,给出一种频率阀结构和连接方式,对频率开启过程的两个阶段和关闭过程进行理论分析,建立了频率阀动态特性压力测试系统,并对频率控制开关过程进行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提出的频率阀具有大通流能力高响应特征,主阀的大通径保证了频率阀的通流能力,先导阀的高响应和次阀的大通径实现了频率阀的高响应。频率阀开启时间延迟包括从先导阀控制信号发出到先导阀开始动作之间的间隔和从先导阀开始动作到主阀芯开始动作之间的间隔。  相似文献   
53.
In order to identify all the appropriate system schemes for the compound split systems formed primarily with a four-port mechanical power split device,power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mpound split systems was analyzed.Considering the structural symmetry and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connection arrangement of the four ports,compound split system was classified into four types.Using black-box modeling method,the generalized models of the speed ratio,the torque ratio and the power split ratio were established.Moreover,a semi-invert diagram was used to distinguish the different schemes in each type.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peed ratio,the torque ratio and the power split ratio in each domain were also analyzed and compared.Through the semi-invert diagram,a selection method based on the rated-power speed ranges in different schemes was presented and all suitable compound split systems were identified,which can be used as references for the scheme selection of this kind of continuously variable power split transmission.  相似文献   
54.
A new CVT(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design which is a traction drive variator has been introduced. Analytical predictions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of the steady state which demonstrate higher efficiencies and power capacities of the new design are presented. The traction and power loss are then predicted by using models including evaluation of creep and spin in the contact patch. Analytical predictions of the transmission reach reasonable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data, and the transmission efficiency of the system increases as the input torque increases while the input speed is certain. The research results can be further used in hydraulic traction drive CVT design and optimization.  相似文献   
55.
尹旭峰  苑士华  胡纪滨 《计算机工程》2011,37(12):262-264,267
介绍ARM微处理器S3C2440A的内存管理单元(MMU)和高速缓存,设计一种实验方法来测定在不同CPU时钟频率下禁用或启用高速缓存时,程序指令在SDRAM和SRAM中的平均执行速度,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实验结果表明,启用高速缓存对提高指令的平均执行速度具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56.
设计了一种对被试件进行冲击性能试验的试验台,介绍了该试验台液压系统和测控系统的设计及工作原理,确定了元件的主要参数。并且应用工程系统仿真软件Easy5对设计方案的动态性能进行了仿真研究,结果表明该试验台能够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57.
等差式液压机械无级变速器的速比控制理论与试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速比跟踪控制是车辆无级变速器控制系统的核心,以等差式液压机械无级变速器为对象开展速比控制理论研究,提出适合于液压机械无级变速器使用的速比控制方法。分析等差式液压机械无级变速器的组成原理,推导出等差式液压机械无级变速器速比关系的一般表达式,获得等差式无级变速器的段位组成方式;结合研究对象具体结构,研究换段时各执行元件的转速关系,提出换段条件;构建速比控制系统的设计框图,分析得到控制器的传递函数,给出控制算法设计方法;对等差两段式液压机械无级变速器进行速比跟踪控制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对液压机械无级变速器实施速比控制,能够实现对目标速比的跟踪;当跟踪阶跃速比时不存在稳态误差,跟踪斜坡速比时存在稳态误差。  相似文献   
58.
轮式车辆速差转向过程的转向阻力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雪原  张宇  胡纪滨  苑士华 《兵工学报》2011,32(12):1433-1438
研究了轮式速差转向车辆的转向阻力特性,运用离散单元方法(DEM)分析速差转向过程中轮胎与地面的相互作用,使用PFC2D软件建立轮胎侧向离散元细观仿真模型,得到转向阻力与相对滑移速度、下陷深度的数值关系.在此基础上,给出了轮胎转向阻力系数的拟合公式.仿真结果表明,轮胎推土阻力远大于轮胎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  相似文献   
59.
考虑油膜润滑作用的渐开线齿轮动载荷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渐开线齿轮为研究对象,综合考虑齿面摩擦和油膜润滑作用,结合油膜与粗糙峰共同承载理论建立齿轮系统动力学模型。为深入研究不同转速对齿轮动态特性的影响,给出基于最小势能原理的稳态载荷分布模型,并对比分析渐开线齿轮在不同转速下冲击载荷沿啮合线的分布规律。计算结果表明:润滑油膜对共振区的动载荷有一定程度的削弱作用;齿廓误差越大,冲击越明显;油膜刚度呈强非线性,且随着润滑油粘度的增加而增大;低速时,冲击动载荷均值接近稳态分布,但在单双齿啮合交替点有明显波动;随着转速的升高,高频冲击衰减,动载荷和相对线位移逐渐呈现周期波动;随着螺旋角的增加,动载荷趋于平稳,且幅值有所降低。啮合初始段,摩擦因数较高;退出啮合段,动载荷减小,油膜变厚,摩擦因数明显降低。随着粗糙度的增加,粗糙峰接触比例升高,摩擦因数变大。  相似文献   
60.
基于动力学仿真的特种车辆操纵稳定性试验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和制定特种车辆操纵稳定性试验方法,在参照相关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的基础上,针对其具体特点,通过整车动力学建模、操纵稳定性仿真、仿真数据处理及计分评价等多工况全流程的动力学仿真计算,分析确立了特种车辆操纵稳定性试验的关键参数,提出了试验方法。经实车验证试验,表明了试验方法的可行性以及通过动力学仿真手段提出的试验方法可以满足特种车辆操纵稳定性试验和计分评价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