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23篇 |
免费 | 25篇 |
国内免费 | 20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52篇 |
综合类 | 19篇 |
化学工业 | 54篇 |
金属工艺 | 20篇 |
机械仪表 | 36篇 |
建筑科学 | 28篇 |
矿业工程 | 8篇 |
能源动力 | 7篇 |
轻工业 | 56篇 |
水利工程 | 22篇 |
石油天然气 | 4篇 |
武器工业 | 8篇 |
无线电 | 61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48篇 |
冶金工业 | 6篇 |
原子能技术 | 5篇 |
自动化技术 | 3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篇 |
2023年 | 13篇 |
2022年 | 13篇 |
2021年 | 37篇 |
2020年 | 22篇 |
2019年 | 13篇 |
2018年 | 12篇 |
2017年 | 19篇 |
2016年 | 14篇 |
2015年 | 13篇 |
2014年 | 29篇 |
2013年 | 29篇 |
2012年 | 39篇 |
2011年 | 24篇 |
2010年 | 36篇 |
2009年 | 36篇 |
2008年 | 22篇 |
2007年 | 22篇 |
2006年 | 14篇 |
2005年 | 18篇 |
2004年 | 5篇 |
2003年 | 6篇 |
2002年 | 2篇 |
2001年 | 2篇 |
2000年 | 8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1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4篇 |
1986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21.
利用固相微萃取与气质联用技术分析鉴定了酿造大麦工业制麦过程中挥发性醛类物质的组成。共分析鉴定出15种挥发性醛类物质,绝大部分醛类都存在于整个制麦过程。通过对醛类挥发物的定量分析发现,热干燥和焙焦过程对醛类含量影响较大,主要表现为使其含量减少,正己醛、壬醛、反-2-辛烯醛含量在整个制麦过程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乙醛、异丁醛、正辛醛的含量在整个制麦过程呈现出波动下降的趋势;2-甲基丁醛的含量在制麦开始时基本保持不变,制麦后期其含量快速增加后又迅速降低;异戊醛的含量基本上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422.
本文以杂色蛤加工废弃水煮液为原料,对不同煮制次数水煮液的基本营养成分、氨基酸组成、脂肪酸组成等进行系统分析,并对其挥发性风味物质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一次、二次、三次水煮液的固形物含量分别为0.84%、1.43%、2.35%,粗蛋白(32.02%32.95%)和灰分(50.40%54.60%)含量相对较高,粗脂肪含量(0.63%1.07%)较低;总氨基酸中,必需氨基酸占22.16%23.38%;脂肪酸中EPA(20c∶5(n-3))和DHA(22c∶6(n-3))含量分别为8.85%10.86%和6.52%7.38%;游离氨基酸中含量最高的是甘氨酸和丙氨酸,鲜味氨基酸为3.003.59 mg/g,甜味氨基酸为49.8853.19 mg/g。杂色蛤水煮液中共检测到42种挥发性风味化合物,其中芳香族化合物4种、醛类2种,醇类1种,酮类1种,酸类1种,其余为烷烃类。杂色蛤加工废弃水煮液仍保留有丰富的营养和风味成分,对其进行回收利用不仅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同时也可提高产品附加值。 相似文献
423.
设计了低碳球铁的两组化学成分,通过金相、拉伸及硬度实验,分别研究了相同奥氏体化工艺(890℃×40 min)、不同等温淬火工艺对低碳球铁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实验发现,A组成分试样奥氏体化后,在340℃×60 min工艺下获得最好的力学性能(σb=1 103.98 MPa,δ=6.84%);B组成分试样在320℃×120 min工艺下获得最好的力学性能(σb=1 352.58MPa,δ=10.67%)。对比金相组织后发现,在最低温度等温淬火的B组成分试样组织最好。球化处理加二次孕育后,其球化级别及石墨球径级别提高、分布均匀。 相似文献
424.
425.
426.
经过明末清初的过渡,青花瓷艺术至清康熙中期,画风与明代风格已是迥然有异,由明至清的转变期宣告结束,青花瓷艺术发展到一个崭新的阶段,《陶雅》谓康熙青花“虽不及明青之浓美者,亦可独步本朝矣。” 相似文献
427.
针对传递对准过程中存在的动态挠曲变形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量测失准角+速度"匹配的快速传递对准方法。通过将动态挠曲变形模型的相关变量引入到传递对准状态方程中,从而降低动态挠曲变形对传递对准精度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降低了动态挠曲变形对传递对准精度的影响,满足传递对准的高精度和快速性要求。 相似文献
428.
429.
研究了光电成像系统中广泛存在着的"猫眼"效应,针对"猫眼"目标的回反射特性,建立了不同情况下回波强度的数学模型,并据此模型,借助Trace Pro软件对典型目标在不同激光发射距离、不同镜头离焦量、不同入射角度下的"猫眼"效应进行仿真计算分析。结果表明,理论计算和仿真结果一致,因此可以用于指导未来激光主动探测系统设计。 相似文献
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