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0篇 |
免费 | 42篇 |
国内免费 | 19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1篇 |
化学工业 | 151篇 |
机械仪表 | 1篇 |
石油天然气 | 36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13篇 |
冶金工业 | 2篇 |
自动化技术 | 7篇 |
出版年
2022年 | 1篇 |
2021年 | 3篇 |
2020年 | 2篇 |
2019年 | 5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2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6篇 |
2013年 | 4篇 |
2012年 | 2篇 |
2011年 | 3篇 |
2010年 | 4篇 |
2009年 | 3篇 |
2008年 | 7篇 |
2007年 | 6篇 |
2006年 | 8篇 |
2005年 | 18篇 |
2004年 | 8篇 |
2003年 | 9篇 |
2002年 | 9篇 |
2001年 | 11篇 |
2000年 | 14篇 |
1999年 | 6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7篇 |
1994年 | 9篇 |
1993年 | 8篇 |
1992年 | 7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5篇 |
1984年 | 7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195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乙炔加氢是乙烯工业中的重要精制反应。以α-Al_2O_3作为载体,采用分步等量浸渍法制备了不同Pd/Ag配比的加氢催化剂,使用N2物理吸附、XRD、ICP、XPS、TEM和CO化学吸附等手段表征催化剂的结构和组成,根据正交实验设计方案进行动力学实验,建立了微观反应动力学模型,并根据动力学模拟结果和动力学参数值的变化分析了Ag助剂含量对乙炔加氢反应动力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以Pd-Ag催化剂上碳二加氢的DFT计算结果为基础参数来源,经过吸脱附步骤活化能的优化,微观反应动力学模型可以很好地模拟不同Pd/Ag配比催化剂上的乙炔加氢反应动力学结果;在所研究范围内,各催化剂上加氢反应的表面最丰物种皆为C2H4*,速率控制步骤为乙烯基加氢,不会随着Ag含量的不同发生变化;但是Ag含量的增加显著降低了氢气脱附活化能,提高了乙烯的选择性,这可能与Ag含量的提高增加了催化剂表面Ag和Pd之间的电子转移现象有关。 相似文献
102.
将Ni/Al_2O_3催化剂浸渍于有机多硫化物(TPS-37)中制备得到硫改性Ni/Al_2O_3催化剂。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XRF)、热重-质谱(TG-MS)联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和程序升温还原(TPR)等方法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并考察了硫改性Ni/Al_2O_3催化剂上丁烯-1双键临氢异构性能。结果表明,硫改性Ni/Al_2O_3催化剂经高温氢气活化及甲苯萃取后,催化剂上硫含量基本不变。硫与催化剂之间存在较强的相互作用,使氧化镍在相对较低的温度下被H2还原;硫改变了Ni金属周围电子环境,从而显著改善催化剂的双键临氢异构性能。在反应温度60℃,氢压1.6 MPa,氢气和碳四烃物质的量之比(氢烃比)为0.013的条件下,硫改性Ni/Al_2O_3催化剂催化丁烯-1双键临氢异构反应,丁烯-1转化率可达92.6%,丁烯-2选择性为97.5%。催化剂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硫改性催化剂催化性能好,稳定性优良。 相似文献
103.
袁渭康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化学反应工程专家,在化学反应工程领域造诣颇深,并有大量学术论文和学术专著发表。最近,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评审通过,教育部批准,由袁渭康、朱开宏两位教授主编的《化学反应工程分析》一书被推荐为化工类研究生教学用书。本书经增删修改后,将由高教出版社出版,其中,由袁渭康院士亲自撰写的“前言”和“后语”凝结了他几十年从事化学反应工程研究的心得和见解。在得到袁院士的同意后,本刊用连载的方式,刊登这一“前言”和“后语”,想必一定会对广大从事化工学科教育的教师、读者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4.
脉冲电晕放电等离子体降解含4-氯酚废水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考察了多种因素对高压脉冲电晕放电等离子体降解废水中4-氯酚效果的影响,同时对4-氯酚降解过程动力学进行了研究.提高脉冲电压峰值和气体的流量以及降低废水溶液的电导率均可提高4-氯酚的降解效果,而醇类化合物的存在将明显降低4-氯酚的降解率.4-氯酚的降解过程符合一级反应,降解速率常数与降解温度的关系符合Arrhenius公式.当废水的初始pH值为7.0、电导率为80μS8226;cm-1、脉冲电压峰值为30kV、放电频率为60Hz、放电电极直径为0.6mm、放电距离为3.0cm时,指前因子A=1.365×10-2min-1,实验活化能Ea= 5.129kJ8226;mol-1.得到了降解速率常数与脉冲电压峰值、放电频率、放电距离和初始氧气流量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5.
106.
对比分析了对苯二甲酸加氢精制用钯炭催化剂的制备技术和工业试验情况。工业试验结果表明.大分子有机物吸附和覆盖了催化剂活性中心是催化剂暂时性失活的主要原因。经过碱洗,可以使催化剂再生,生产操作中控制浆料浓度/饱和溶解度小于90%、原料杂质以及反应压力,有利于提高催化剂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07.
热塑性聚酰胺弹性体因其优异的回弹性和二氧化碳选择透过性而受到广泛关注,而材料内氢键作用对弹性体相分离行为和力学性能有决定性影响。基于PA1212聚醚型弹性体,即PA1212为硬段,聚丙二醇-聚乙二醇-聚丙二醇三嵌段共聚醚为软段,通过原位红外光谱(FT-IR)、二维相关红外光谱(2D FT-IR)、原位广角X射线衍射(WAXD)分析,结合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了PA1212弹性体分子链运动行为和氢键解离方式。弹性体受热导致分子链运动能力增强,体系中氢键作用减弱,有序氢键(ordered hydrogen bond)向无序氢键(disordered hydrogen bond)转变,其中软段C—O—C和N—H形成的氢键优先解离,而硬段微区PA1212中C==O和N—H形成的氢键解离滞后;相比形成氢键的分子链间距d100,氢键面间距d010/110受热变化更敏感,最终分子链间距和氢键面间距近似相等,即发生Brill转变,WAXD结果表明,加热促进了氢键的解离。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验证了红外分析结果,氢键键长增加,氢键作用减弱,PA1212微区的氢键密度... 相似文献
108.
本文研究指出,经典的一维与两维模型传热参数关系式:1U=1hw+R4Ker仅仅在Bi<1.808情况下适用,而Bi的取值通常在1.1和10之间。鉴于此,本文建立了新的传热关系式,它由U=λ122RKer,λ12=12(1-1.33A-0.33和Bi=λ124exp(-aλ12L)T0-TwT(L,m)-Tw-λ12三个式子组成,其使用范围可拓展到Bi10.53,在整个固定床操作域内无条件使用。同时,此法使Ker的估计从两参数的依赖关系中独立出来,实现了分步估计的目的。文中还对一个著名的传热实验(Coberly和Marshal,1951)进行了剖析,揭示出某些实质性问题,对传热研究中应注意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9.
110.
固定床电解槽变电流电解乙二醛合成乙醛酸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支持电解质、阳极类型和变电流电解方式等因素对电解乙二醛合成乙醛酸过程的电流效率和乙醛酸选择性的影响。在选用的支持电解质中盐酸是最合适的支持电解质 ;固定床阳极电解效果优于平板型阳极电解效果 ;变电流电解效果好于恒电流电解效果。当阳极电解液初始组成为w(乙二醛 ) =7.0 %、w(盐酸 ) =8.0 % ,阴极电解液组成为w(硫酸 ) =2 0 %的水溶液 ,变电流电解的平均电流密度为 15 35A/m2 时 ,电流效率为 85 .0 %、乙醛酸选择性为 94.3% ,阳极初产品中m(乙醛酸 )∶m(乙二醛 )≥ 40∶3。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