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407篇 |
免费 | 255篇 |
国内免费 | 151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381篇 |
综合类 | 319篇 |
化学工业 | 382篇 |
金属工艺 | 346篇 |
机械仪表 | 284篇 |
建筑科学 | 387篇 |
矿业工程 | 310篇 |
能源动力 | 108篇 |
轻工业 | 418篇 |
水利工程 | 286篇 |
石油天然气 | 134篇 |
武器工业 | 55篇 |
无线电 | 355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309篇 |
冶金工业 | 303篇 |
原子能技术 | 29篇 |
自动化技术 | 40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4篇 |
2023年 | 110篇 |
2022年 | 110篇 |
2021年 | 135篇 |
2020年 | 86篇 |
2019年 | 122篇 |
2018年 | 121篇 |
2017年 | 56篇 |
2016年 | 71篇 |
2015年 | 87篇 |
2014年 | 211篇 |
2013年 | 161篇 |
2012年 | 189篇 |
2011年 | 228篇 |
2010年 | 185篇 |
2009年 | 222篇 |
2008年 | 230篇 |
2007年 | 192篇 |
2006年 | 191篇 |
2005年 | 204篇 |
2004年 | 218篇 |
2003年 | 166篇 |
2002年 | 135篇 |
2001年 | 153篇 |
2000年 | 118篇 |
1999年 | 121篇 |
1998年 | 126篇 |
1997年 | 98篇 |
1996年 | 90篇 |
1995年 | 80篇 |
1994年 | 105篇 |
1993年 | 71篇 |
1992年 | 67篇 |
1991年 | 68篇 |
1990年 | 55篇 |
1989年 | 52篇 |
1988年 | 31篇 |
1987年 | 24篇 |
1986年 | 12篇 |
1985年 | 14篇 |
1984年 | 9篇 |
1983年 | 16篇 |
1982年 | 14篇 |
1981年 | 6篇 |
1980年 | 8篇 |
1979年 | 5篇 |
1976年 | 2篇 |
1963年 | 2篇 |
1958年 | 2篇 |
1957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8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本文应用常规的守恒方程及湍流模型,对二维池内热分层流动建立了数学模型,并在Patankar的压力校正法基础上对该数学模型进行了数值计算,计算中的差分格式为乘方格式、一阶迎风、二阶迎风和QUICK。通过与实验的比较分析,建议计算应采用QUICK格式,并在进行风格独立性试验的基础上使用加密网络。 相似文献
92.
掺有过渡金属氧化物的氧化铁系统陶瓷的气敏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掺有过渡金属氧化物的氧化铁系统陶瓷在不同温度下烧结,如CuO-Fe2O3和ZnO-Fe2O3系统,形成α-Fe2O3和含有铁空位的尖晶石晶相.材料对还原气体具有显著的气敏性.尖晶石相和其中的铁空位浓度随组成和烧结温度而变化.文章认为材料的气敏性因铁空位而产生,并随铁空位浓度增加灵敏度上升. 相似文献
93.
94.
为了提升套筒调节阀产品质量与应用安全可靠性、助推国产化替代水平,优化石油石化领域采购环节、降低采购成本,实现好中选优目标,解决供应商对质量分级的认识差异导致的评价结果未能达到预期目标等问题。本文通过对T/CAS ES381714001-2022规定的适用范围、基本资质、生产保障能力、产品性能测试等进行了探讨,与TSG 07-2019、GB/T4213-2008等进行对比分析,阐述了现有技术规范、国家标准中对套筒调节阀产品归口特种设备类别、专用生产与测试设备描述、仅能判定合格与否(未能质量分级)等的不足与局限性,为套筒调节阀(控制阀)国家标准的修订、安全技术规范的完善提供了技术指引与支持。 相似文献
95.
96.
97.
热机专业目前尚无成熟的防误操作的技术,管理措施也不完善。热机专业操作参与的人多,操作项目多,持续时间长,而且没有专用的防误装置。提出了要做好热机专业防误操作工作,需要从认识上加强、开发防误、闭锁装置、加强培训与宣传警示工作,同时要认真做好热机操作的组织工作,不断完善操作票及危险点预控单、制定监护制度等建议。 相似文献
98.
为研究非静水压条件下煤体动力学性能及动力扰动后卸荷破坏特征,在三维动静加载实验的基础上,研究了卸荷方式对动力扰动后卸荷煤样宏观破坏特性的影响。首先,采用Ф50 mm的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系统,开展三维动静加载下煤样的动力学实验,研究轴压、应变率对煤样动力学响应规律的影响;其次,基于响应曲面理论,借助中心复合试验法,构建考虑因素交互作用的回归模型,并分析单因素及因素交互作用的显著性;然后,结合因素交互作用、Weibull分布、Drucker-Prager准则,修正煤的强度型统计损伤本构模型,对比理论与实验结果,验证模型可靠性;最后,借助加卸荷电液伺服装置,探究轴压、冲击气压、卸荷方式对煤样破坏特征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构建的强度型统计损伤模型,相关系数R2≥0.88,可表征煤样动力学响应行为。冲击后同步卸荷的煤样多呈层裂破坏,拉伸界面随轴压增大而后移直至消失,无法形成层裂破坏;非同步卸荷下煤样破坏形式主要包括整体完整、层裂、压剪破坏,而当冲击气压0.4~0.6 MPa,轴压14.5 MPa时,表现为“层裂+压剪”混合破坏。 相似文献
99.
100.
采用Kahn撕裂实验,结合金相、扫描电镜、扫描透射电镜、数字图像相关法和电子背散射衍射等手段,研究了Cu含量对Al-9.0Zn-1.5Mg-x Cu合金断裂韧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Cu含量从0%增大到2.6%(质量分数),合金断裂韧性先逐渐增大,在Cu含量为1.0%~1.3%时达到最高值,而后大幅减小。随着Cu含量从0%增大到1.0%~1.3%,合金的再结晶晶粒面积分数逐渐增大,导致裂纹形核过程的变形量和穿过再结晶晶粒扩展的比例增大;裂纹单位面积形核功(UIE)和单位面积扩展功(UPE)逐渐增大。Cu含量为2.6%时,合金残余第二相的面积分数、晶界上部分η相的尺寸增大,导致裂纹形核过程的变形量减小;η′强化相的间距减小,导致晶内-晶界强度差和裂纹沿再结晶晶界扩展的比例明显增大;UIE和UPE均大幅减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