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34篇 |
免费 | 339篇 |
国内免费 | 100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59篇 |
综合类 | 122篇 |
化学工业 | 14篇 |
金属工艺 | 347篇 |
机械仪表 | 334篇 |
建筑科学 | 10篇 |
矿业工程 | 76篇 |
能源动力 | 200篇 |
轻工业 | 88篇 |
水利工程 | 362篇 |
石油天然气 | 35篇 |
武器工业 | 2篇 |
无线电 | 28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28篇 |
冶金工业 | 1篇 |
自动化技术 | 26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7篇 |
2023年 | 65篇 |
2022年 | 193篇 |
2021年 | 126篇 |
2020年 | 90篇 |
2019年 | 115篇 |
2018年 | 61篇 |
2017年 | 252篇 |
2016年 | 209篇 |
2015年 | 174篇 |
2014年 | 211篇 |
2013年 | 111篇 |
2012年 | 27篇 |
2011年 | 21篇 |
2010年 | 44篇 |
2009年 | 24篇 |
2008年 | 83篇 |
2007年 | 11篇 |
2006年 | 12篇 |
2005年 | 9篇 |
2004年 | 2篇 |
2002年 | 3篇 |
2001年 | 4篇 |
2000年 | 88篇 |
1999年 | 9篇 |
1998年 | 11篇 |
199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9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依据鄱阳湖流域“五河”7个入湖控制水文站及出湖湖口站观测资料,对其中人类活动影响较大的李家渡、柘林站进行径流还原,得到7个入湖站和出湖站1953~2011 年天然径流序列。综合采用多种方法对各站径流序列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李家渡站年径流量比以往研究结果增加25%左右,且枯水期增加更明显,与上游站点天然径流演变规律更具有一致性;“五河”各站天然径流量的年际变化和年内分配总体上具有相似性;入、出湖各站径流年内分配极不均匀;1953~2000年,入、出湖各站径流均呈现小幅度上升趋势,但21世纪以来各站径流量处于下降趋势;各站年径流序列存在33~35 a的变化主周期,与流域年降水量变化主周期基本一致。研究结果可为鄱阳湖流域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科学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2.
73.
提出了兼具构件技术和Agent技术二者优点的EMS的多Agent系统(MAS)体系结构。在该分层体系结构中,具体的EMS任务实现为一个CORBA对象,并通过ORB与其他模块进行信息交换;各模块经构件-Agent接口封装为Agent,在MAS层进行交互和相互协作以适应EMS运行环境的变化,并帮助运行人员针对当前运行状态进行合理决策。这种方案可使系统更加稳健、灵活地运行,满足新一代EMS日益提高的可靠性和互操作性要求。 相似文献
74.
为实现区域水网水量的高效调控,从水量、水生态、水质和闸坝管理等4个方面构建包含10个指标的闸坝优选评价指标体系,以廊坊市凤河-永定河区域水网为研究对象,计算区域内32座闸坝的综合关键指数并给出影响程度排序,采用水动力数学模型验证关键闸坝选取的合理性。结果表明:优选出的永丰闸和东张务闸是区域水网的关键闸坝,通过调节这两座闸坝的开度即可满足区域水网的生态需水和防洪排涝调度目标,保持区域水网较优的水力连通能力,提高区域水网水量调控效率。 相似文献
75.
页岩气藏储层孔隙非常细小,国内外页岩孔隙半径主要集中在几个纳米到20个纳米之间,国内部分页岩孔隙半径小于10个纳米。页岩气藏生产受到纳米孔隙中的游离气和吸附于干酪根中吸附气两大主体气源影响,这2种气源气在生产中表现出4种机理。研究了纳米孔隙中气体分子克努森扩散、气体滑脱、达西渗流及吸附于干酪根中气体扩散4种机理下页岩气体渗透率及孔隙压力的变化情况,并以此建立圆柱管内平面单向稳定渗流数学模型。模型模拟结果表明页岩的表观渗透率远远大于达西渗透率,孔隙半径越小,则两者比值越大,当孔隙半径从20个纳米减小到几个纳米,两者比值将会从十增大到几十;孔隙压力越小,则两者比值越大,而当压力小于5MPa时,表观渗透率与达西渗透率之比明显增加1~2个数量级。随着压力降低,克努森扩散作用不断增强,相应的压力损耗不断增加,使得纳米管柱内平面单向从供给边缘到排液道的稳定渗流压力分布已不再是线性分布。干酪根中气体由于扩散速度慢、扩散量小而对压力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76.
通过在烃源岩中加入硫酸盐和不加硫酸盐的热模拟实验,对比分析了实验中气体组分产率的变化特征,对TSR蚀变天然气的变化规律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TSR反应使样品的总产气率增大,增大的部分主要为非烃气体,说明当孔隙体积和温度不变的情况下,气藏经过TSR反应改造后,容易形成高压气藏;同时,甲烷气体的产率降低,但由于在实验条件下,有机质可能受高温裂解和氧化还原2种反应共同作用,因此不能确定甲烷产率降低的原因是TSR反应蚀变甲烷引起的,但是可以肯定TSR反应对甲烷产率有较大影响;TSR反应对乙烷气体产率的影响可能和有机质类型有关。发生TSR反应后,Ⅲ型有机质的乙烷产率增加,Ⅰ型和Ⅱ型有机质的乙烷产率减少,这可能是由于Ⅰ型和Ⅱ型有机质比Ⅲ型有机质更容易发生TSR反应,其相对裂解生成乙烷的能力就弱一些。实验中硫化氢的含量低于二氧化碳的含量,而地质实际天然气中硫化氢的含量普遍高于二氧化碳的含量。二氧化碳与钙等金属离子结合形成碳酸氢盐,可能是二氧化碳含量降低的主要原因。二氧化碳分异过程可能是使储层物性明显改善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7.
由于冷却油供油路中出油不均匀,使得油槽中存在大量漩涡或空气,造成轴瓦上半部分的油膜无法形成或形成不均匀,从而在运行过程中产生了油膜压力波动。同时,由于轴瓦轴向摆动的灵活性较差,轴瓦上半部分与滑转子间隙较小,轴瓦只有上半部分与滑转子接触,致使轴瓦表面单位面积受力过大。上述两种原因造成的瓦面上半部分应力幅值增加,使轴瓦产生了疲劳破坏。为此,利用光学显微镜和直读光谱仪对轴瓦巴氏合金的组织和成分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宜的改进措施。实践表明,轴瓦金相组织中再无区域性偏析、聚集和组织分层现象出现,Cu6Sn5分布均匀,Sn Sb未发生区域性偏析,组织形貌与两种硬相Sn Sb和Cu6Sn5的总量符合要求。通过对轴瓦衬垫结构进行改进,使得轴瓦摆动的灵活性加大,轴瓦和滑转子之间形成了稳定的油膜,从而使轴瓦受力均匀,运行平稳。 相似文献
78.
79.
为研究气候变化和人为因素影响下长江入海口径流的变化趋势,采用长江大通水文站1950~2009年逐日平均流量资料,运用Pettitt突变点检验法,对年、枯季、洪季、汛后及逐月平均流量序列进行突变点分析。利用突变点对时段平均流量序列进行分段,并采用M-K趋势性检验法分析各段及整体序列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长江年平均入海径流量序列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70年代末期、80年代末期和21世纪初,均发生了一定的突变,但突变趋势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80.
针对介质各向异性条件下探地雷达成像分辨率不高的问题,采用各向异性条件下的FDTD正演公式,对单轴各向异性介质模型进行正演模拟计算,然后对模型数据进行克希霍夫偏移成像。通过对比偏移处理前后的剖面,采用偏移处理后,剖面中的地下界面、异常特征得到了很好的收敛归位效果,大大提高了探地雷达成像的分辨率,对实测数据的处理结果亦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