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6篇
电工技术   4篇
综合类   6篇
金属工艺   2篇
机械仪表   104篇
建筑科学   1篇
矿业工程   1篇
轻工业   1篇
武器工业   1篇
无线电   3篇
自动化技术   1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以鳐科模式游动的底栖鱼类魟鱼为仿生对象,设计了一种基于环形长鳍波动推进的仿生水下机器人。在分析其胸鳍肌肉和骨骼结构的基础上,建立了柔性胸鳍运动的简化模型,提出了一种仿生水下机器人设计方案。研制了仿生水下机器人样机,并进行了直线巡游、原地转弯和动态浮潜游动试验。结果表明:在波动频率0.8 Hz,鳍条摆角±20°,直线巡游单侧波数1.25时,其游动速度可达45 mm/s;在环形长鳍波数为2时,原地转弯的速度可达42.8°/s;游动状态表明仿生样机依靠环形长鳍能实现高稳定性和高机动性的游动运动。  相似文献   
102.
李志梅  赵东标 《风机技术》2007,(4):63-65,68
主要对风电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其发展趋势等作了简明扼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103.
104.
脉冲电解加工间隙测控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电解加工间隙测控的意义及重要性 ;总结电解加工技术中加工间隙的测控方法 ;分析国内外加工间隙测控的现状及关键问题 ,提出一种可实现在线测控加工间隙的新思路———建立六维力、电流信号与加工间隙之间的关系方程式。  相似文献   
105.
应用模糊数学理论,根据各茧质指标的特点建立隶属函数并对茧质进行模糊评判;运用神经网络技术建立具有自学习功能的煮茧工艺专家系统。根据模糊评判的结果及煮茧目标,可自动进行煮茧工艺的设计;根据试煮结果可对煮茧工艺进行调整;随着数据积累的增多,通过自学习,本系统性能更趋完善。  相似文献   
106.
混凝土砌块模具的生产特点是品种多、批量小,模具生产企业要以最快的速度、最高的质量、最低的生产成本占领市场,就需要不断将最先进的制造技术应用于模具制造。本文主要浅析机械制造领域中的新技术及其应用特点,对提高混凝土砌块(砖)模具的制造水平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7.
提出一种基于Hilbert扫描与弹性模型相结合的图像缩放新算法。首先将2维形式的图像通过Hilbert扫描转化为1维的灰度序列,然后将所得的灰度序列想象成一根橡皮筋,通过橡皮筋的伸缩实现图像的放大与缩小。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操作简单,效果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108.
针对在高速高精度加工过程中非均匀B样条曲线(non-uniform rational B-spline,NURBS)的实时插补时,机床加减速容易出现冲击或者振荡现象,提出了S型加减速(S-shape ADC/DEC)前瞻方法。建立了曲线的S型加减速离散采样模型,提出了S型曲线加减速前瞻算法,通过此算法可以根据实际插补轨迹的几何特性,能够自适应地确定加减速点。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在保证加工精度的同时有效消除加减速过程中对机床的冲击,提高加工精度。  相似文献   
109.
实验研究了用小型数控铣床进行微槽形工件微细端铣削过程中,不同切削条件对工件表面粗糙度的影响。通过对每齿进给量、切削速度、切削深度及刀具直径取不同的值,设计并实施了一系列微槽形工件微细端铣削实验,确定每一因素对表面粗糙度定性、定量的影响特性,分析各因素间交互作用对表面粗糙度值的影响,并确定主要影响因素。根据工件表面粗糙度轨迹特征获悉,刀具跳动不仅影响微细端铣削零件的尺寸精度,同时对零件的表面粗糙度也会造成显著影响,减小刀具跳动对改善零件表面质量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10.
风电机组电动变桨距传动机构设计与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叶素理论建立了风电机组变桨距调节原理.设计了一套新型变距传动机构--电动变桨距传动机构.构建了基于Pro/E的三维实体模型,施以正弦运动律,其动态仿真结果验证了该变桨模型建立的有效性和准确性,进一步为风力机变桨距系统的优化设计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