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3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5篇
电工技术   35篇
综合类   39篇
化学工业   34篇
金属工艺   29篇
机械仪表   64篇
建筑科学   51篇
矿业工程   12篇
能源动力   36篇
轻工业   103篇
水利工程   19篇
石油天然气   22篇
无线电   24篇
一般工业技术   43篇
冶金工业   28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3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为明确大鲵肉腥味成分以及对其进行有效脱腥,利用气相-离子迁移色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分析大鲵不同可食部位(头、背、腹、尾、爪和肝)挥发性气味物质差异.结果 表明,GC-IMS技术可以对大鲵不同部位气味物质实现较好分离.大鲵不同部位共鉴...  相似文献   
22.
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导向,为培养面向区域经济发展的现代高素质应用型食品人才,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概况、课程体系结构调整、整合优化理论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体系等方面介绍兰州理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路和实践。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茶叶水提液对大鲵肝的脱腥效果。方法:采用感官腥味值结合气相—离子迁移色谱(GC-IMS)分析经茶叶水提液处理不同时间(0,5,10,15,20 min)大鲵肝中挥发性成分的变化。结果:与未脱腥组相比,经茶叶水提液脱腥处理5 min后大鲵肝脏腥味值显著下降(P<0.05),处理10 min后腥味值基本稳定。不同脱腥时间下大鲵肝样品中共鉴定出32种挥发性有机物,包括10种醇类、8种醛类、5种酯类、5种酮类、3种烯烃类和1种醚类。经脱腥处理后,大鲵肝中醇、烯烃、醚、酯类物质相对含量下降,酮类和醛类物质相对含量增加。通过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结合变量投影重要性(VIP)筛选出10种潜在特征标志物(VIP>1),包括4种酮类、2种醇类、2种醛类、1种烯类和1种醚类。随着脱腥时间的延长,蘑菇醇、2-丁酮二聚体、异戊醇单体、2-丁酮单体相对含量呈降低趋势,而正己醛单体、异戊醛单体、丙酮相对含量呈增加趋势。结论:茶叶水提液处理5~10 min能够明显降低大鲵肝腥味,通过GC-IMS技术结合多元统计分析可以对脱腥过程中大鲵肝挥发性有机物进行区分。  相似文献   
24.
葵花籽粕乙醇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萍  王雅  张轶  郭宏刚 《食品科学》2007,28(10):219-222
利用超声波提取葵花籽粕中的乙醇提取物,通过单因素分析得到最优的提取工艺条件:提取料液比1:10、时间30min、温度40;用还原力法测定葵花粕乙醇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高于VC;用734Rancimat食用油氧化稳定性测定仪测定知葵花粕乙醇提取物粗提物浓度为187.5mg/L时的抗氧化性最佳,以同一浓度的VC、VE、BHA为对照,比较抗氧化活性,从而得到葵花籽粕中的乙醇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与BHA相当,小于VE、大于VC。  相似文献   
25.
芳香多羧酸常用于构筑金属有机框架(MOFs)材料,为了增加MOFs材料的比表面积,从而提高材料对气体的吸附性能,分别以1,3,5-三溴苯和9,10-二溴蒽为原料,通过Suzuki偶联反应设计合成两个芳香多羧酸配体,即3,3'-(9,10-蒽二基)-二苯甲酸和三-(3'-羧基苯基)苯(H3TCPB),其中前者为新化合物,其结构经1HNMR、13CNMR和HRMS表征。由于含蒽材料具有强荧光性能,研究了3,3'-(9,10-蒽二基)-二苯甲酸的固体室温UV/Vis和荧光激发光谱。结果表明,该化合物的最大吸收λmax为252和366 nm,最大发射波长为428 nm,具有发紫光的性质。使用配体H3TCPB和锌盐水热合成一个MOF,即{[Zn4(TCPB)2(OH)2(CH3OH)(DMF)3]·2DMF·H2O}∞。BET比表面积测试结果表明,其比表面积为290 m2/g。  相似文献   
26.
凹凸棒石改性方法及其应用现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介绍了我国凹凸棒石的矿产资源及改性技术的发展状况,叙述了凹凸棒石的各种改性方法,提出了微波改性方法的可行性.概括了国内外的应用和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27.
文章以1.0MW风电叶片(DF64A)为例,研究了在单点单轴恒幅值加载方式下,疲劳试验的疲劳载荷计算方法。根据Bladed软件仿真得出的叶片在风场的疲劳载荷谱(Markov矩阵),利用疲劳损伤理论分析方法及有限元软件研究分析了叶片疲劳试验载荷设计点的位置;最终确定了疲劳载荷设计点在单轴疲劳载荷My作用下的疲劳损伤值;并给出了单点恒幅值加载方式下,该位置的静态载荷参数和动态加载载荷。最终确定出试验方案。  相似文献   
28.
非球面超精密抛光技术研究现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非球面应用范围的拓展以及应用精度要求的不断提高对非球面元件的尺寸精度与表面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作为终加工手段,非球面超精密抛光技术也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掌握非球面超精密抛光过程中的材料去除机理以及由此导致的亚表面损伤等特性对提高非球面抛光的精度与效率十分重要。对非球面抛光技术的发展进行回顾,并根据非球面超精密抛光技术的发展脉络,阐述当前主要非球面超精密抛光技术的加工原理及加工实例,随后从亚表面损伤、边缘效应等方面对几种非球面超精密抛光技术进行比较,并以提高抛光精度与效率为目标,对非球面超精密抛光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29.
1999年,都兰县沟里地区开展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圈出了26处多元素综合异常,其中AS-7、AS-10、AS-17等异常均为矿致异常.AS-23、AS-24、AS-25综合异常位于工作区;2005年峻田物化探公司对这3个多元素综合异常进行了Ⅲ级查证,开展了1:2.5万沟系岩屑测量,共圈定4个综合异常.其中AS-23异常分解为(I、Ⅱ、Ⅲ)3个多元素综合异常,AS-24异常区圈出Ⅳ号多元素综合异常.经2007年普查工作,在Ⅳ号异常内发现了金多金属矿体8条.  相似文献   
30.
提出了一种新的不定偏心平面研磨方式,主动驱动工件使其在绕自身回转轴自转的同时,绕垂直于研磨盘表面的轴线公转.该方式涵盖了定偏心研磨和行星轮式双面研磨.对该方式进行了运动分析,得到了工件相对于研磨盘速度的表达式.在Preston方程基础上,建立了材料去除函数和研磨均匀性函数.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通过设置选择适当的转速比组合,可使工件获得均匀研磨.讨论了转速比与偏心距对研磨均匀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