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9篇
综合类   61篇
化学工业   12篇
金属工艺   3篇
机械仪表   4篇
矿业工程   96篇
轻工业   1篇
石油天然气   5篇
一般工业技术   6篇
冶金工业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31.
动力煤广泛应用于电力、冶金,建材以及化工等领域,筛分是动力煤加工利用的关键环节。随着采煤机械化的发展,其细粒含量逐渐增加,当物料水分较高时易造成颗粒团聚,筛分作业难以进行,因此开展黏湿动力煤高效干法深度筛分至关重要。传统干法筛分过程多为6 mm分级、甚至13 mm以上分级,原煤入选比例低,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等问题,降低其分级下限是目前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传统筛面为刚性筛面和弹性筛面,前者容易造成物料卡堵,后者在筛分过程中筛面局部易发热老化,大大降低筛分效率和筛机处理能力。为提高黏湿动力煤3 mm干法高效筛分效果,笔者提出了刚柔耦合弹性筛分方法。采用振动测试手段研究了刚柔耦合弹性筛面运动学特性,阐明了筛面的运动行为与弹性区域形变规律,揭示了刚柔耦合弹性筛分机理。采用多因素逐项试验方法,探究了处理能力与外水含量对动力煤3 mm刚柔耦合弹性筛分过程的影响规律与机制。结果表明:弹性区域较刚性区域位移幅值增加87. 69%,加速度幅值增加98. 08%;随处理能力的增加,综合分离指数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处理能力为2. 00 kg/s、物料外水含量为6. 13%时,综合分离指数在89. 00%以上;外水含量的增加导致综合分离指数降低,外水含量升至11. 01%时,综合分离指数达78. 92%,表明刚柔耦合弹性筛面可实现黏湿动力煤3 mm的干法高效筛分。  相似文献   
32.
空气重介质脉动流化床流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脉动流化床的流化效果,对不同脉动气流参数条件下脉动流化床和传统流化床的流化特性进行了对比试验,并分别对流化曲线、流化床床层压降以及床层中心点密度波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脉动流化床在临界流化状态时,床层压降变化平稳,流化曲线不会出现凸峰。脉动流化床中床层压降波动显著小于传统流化床,其床层密度的稳定性更高,相同流化数(流化床工作气流速度与起始流化速度的比值)时,脉动流化床具有更低的床层密度。  相似文献   
33.
中国洁净煤技术发展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中国的环境污染问题,提出了中国洁净煤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展望。  相似文献   
34.
作者研究和发展的煤用概率分级筛能有效地对潮湿煤炭进行细粒级筛分,自1980年至今在中国已经有许多煤矿得到应用,使煤矿和煤炭用户收到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本文介绍和讨论了煤用概率分级筛的主要研究成果,并给出了一些来自生产实际和实验室试验的数据。  相似文献   
35.
浓相高密度分选流化床气体分布参数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描述了气固浓相高密度分选流化床的特性,分析了影响床层密度均匀稳定性的主要参数,研究了气体分布器的主要参数(阻降、开孔率、孔的分布等)对形成浓相高密度分选流化床的影响,提出了压降准数CP判别法,并以此判别分选流化床的流化质量及分选性能.结果表明,气体分布器阻降越大,流化性能就越好.当气体分布器阻降大于等于其临界值时,可以形成密度均匀稳定的分选流化床。气体分布器开孔率相同,孔径越小,床层密度的均匀稳定性及分选性能越好,而孔径相同,开孔率越大,床层密度的均匀稳定性及分选性能也越好。  相似文献   
36.
高压电脉冲破碎电路板的基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高压脉冲技术对电路板进行了破碎,分析了破碎产物的粒度分布及解离特性,将不同实验条件下的能耗与平均粒径对不同破碎能耗模型进行非线性拟合.实验结果表明,与机械破碎方法相比,高压电脉冲破碎能够减少"过粉碎"现象,破碎产物-1.5mm粒级的解离度为100%,1.5~2.0mm粒级的解离度大于71.91%.非线性拟合结果表明,当n=2.59时,实验结果与Walker方程有较好的关联性,而传统的机械破碎方程不适合用于描述高压电脉冲破碎产物粒度与能耗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7.
Research on Selective Shredding of Wasted Printed Circuit Board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Electronic scrap, especially wasted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s), is regarded as an environmental challenge. At present, the physical separation is thought to be the environmental friendly and economical method of treating and reutilizing electronic waste. An effective liberation of metals from non-metallic components is a crucial step towards mechanical separation and recycling of wasted PCBs. In this paper, the selective shredding theory and mechanics characteristics of wasted PCBs were analyzed, and the shredded experiments of wasted PCBs by hammer mill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selective shredding exists in the wasted PCBs shredded process by hammer mill. The shredding velocity of non-metallic components is far greater than that of metals in the wasted PCBs shredding, which makes the metals concentrate in the coarserfr action. And the impact force of hammer mill is superior to metai liberation from non-metallic components, a satisfied metal liberation degree can be achieved in the wasted PCBs shredding by hammer mill.  相似文献   
38.
利用示重块和煤块在流化床中进行了三产品分选实验,结果表明:低密度分选区的分配密度约为 1.52 g/cm3,可能偏差值马为 0.08,高密度分选区的分配密度约为1.87 g/cm3, Ep值为 0.11。  相似文献   
39.
固硫剂微观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固硫剂微观结构表明,添加剂CaCl2和MgCl2可以改变固硫剂孔结构,使固硫剂孔隙增加,不同的添加剂作用效果不同,经CaCl2处理的CaO形成连同性好、孔径较大的沟槽;而经MgCl2处理CaO形成孔径较小的孤立圆形孔.添加剂量增加,CaO颗粒内裂隙数量增加,破裂成的碎块越细.添加剂改变固硫剂孔结构的作用机理在于碱金属或碱土金属离子的扩散迁移导致固硫剂晶体结构破坏和加热过程中的热应力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40.
王立章  乔启成  赵跃民 《化工进展》2007,26(7):1053-1057
以泡沫分离和三维电极法作为主体工艺,对淀粉废水进行的两个月的现场中试结果表明:气水比为10时,泡沫分离工艺对废水COD去除率高达51.2%,植物蛋白回收量为2.5kg/t(原水);三维电极反应器在反应时间、输入电压和极板间距分别为70min、10V和15cm时能获得96.9%的COD去除率,吨水能耗仅为1.78kW.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