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4篇
化学工业   16篇
机械仪表   12篇
建筑科学   4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1篇
石油天然气   9篇
无线电   7篇
冶金工业   1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31.
32.
利用三维Wheeler图形进行地质过程控制下的地震解释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地质学明确提出且将一种自动生成三维Wheeler图形的交互使用方法引入到解释过程中后,出现了一系列新的地震地层解释模式分析技术.Wheeler图形可以贯穿在全部解释过程中,能够清晰地识别地质现象,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进行快速质量控制和数据分析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33.
当可持续发展已成为21世纪主题的时候,特别是随着人们对生态和环境问题关注程度的加深,除市场驱动力外,"清洁生产"、"绿色产品"、"生态纺织品"、"生态学"等概念已经大范围进入了国际纺织品服装贸易领域.  相似文献   
34.
邢雷 《国家电网》2014,(1):26-26
新的一年我国煤炭市场总量宽松,结构性、区域性过剩局面不会发生根本性改变,因而煤价也不会发生大的波动。  相似文献   
35.
目前针对轴入式结构旋流器磨蚀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鉴于此,基于Fluent中的离散相模型(DPM),针对采出液含砂对同井注采工艺中轴入式井下油水分离器壁面磨损情况,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井下油水分离器的螺旋流道内最大磨损位置发生在方位角108°~144°范围内,且随着入口流速的增加,壁面磨损率逐渐增大;当砂相粒径小于0.30 mm时,旋流器壁面磨损率受粒径影响较大,砂相粒径大于0.30 mm时,壁面磨损率受粒径影响较小;同时砂相质量分数在0.1%~3.0%范围内,随着采出液含砂量的增加,旋流器壁面磨损率逐渐增大。研究结果可为轴入式井下油水分离器的现场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6.
为解决常见的气液分离器气相出口含液量大和管汇连接复杂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同向出流式气液旋流分离装置。该装置能有效降低气相出口的液相含量,主要针对其不同结构参数开展了数值模拟及试验研究,并完成了结构参数的优选。研究结果表明:影响气相运移速度及分离性能的最佳内锥角度为2°,最佳进气孔角度为30°,最佳脱气效率模拟值为96%;随着内锥角度的增大,气相溢流管内的轴向速度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规律,内锥角度为2°时,轴向速度最大达到0.58 m/s;随着进气孔角度的增大,气相溢流管内的轴向速度基本呈上升规律,进气孔角度为30°,轴向速度最大达到0.60 m/s;优化后的气液分离器结构适用于含气体积分数区间为15%~30%,最佳分离效率为92.6%。研究结果可为同向出流气液分离器的工程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37.
38.
以单入口固-液分离水力旋流器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与离散元(DEM)耦合的方法,对固-液两相分离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得出了固相颗粒在内旋流、外旋流作用下呈现出的不同运动特性。结果表明:在零轴向速度包络面的影响下,圆柱段与圆锥段过渡处的轴心附近存在颗粒高浓度分布区域;在旋流分离过程中由溢流口逃逸用时约为2s的颗粒浓度分布最高,被底流口捕获用时约为4s左右的颗粒浓度分布最高。  相似文献   
39.
针对温度信号实时性和同步性有较高要求的工业生产领域,设计一种具有PROFIBUS现场总线接口的多通道实时温度采集系统。系统采用Nios II软核处理器实现SOPC设计;采用热电偶构建温度采集前端电路,利用FPGA实现模数转换器ADC以及其他外围设备工作的控制;采集的数据利用乒乓控制原理存储在高速FIFO中,从而实现数据的高速无缝缓存和处理,并通过PROFIBUS现场总线实现与上位机之间的高速数据通信。  相似文献   
40.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油、水、砂三相介质在渐扩管中流动时受扩张比和雷诺数的影响进行分析,获得了管道内流场的分布规律、砂相和油相的流动特性以及压力分布规律。该研究可为采出液集输管网系统的节能设计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