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2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21篇
电工技术   16篇
综合类   87篇
化学工业   82篇
金属工艺   21篇
机械仪表   44篇
建筑科学   29篇
矿业工程   32篇
能源动力   32篇
轻工业   45篇
水利工程   14篇
石油天然气   9篇
无线电   34篇
一般工业技术   24篇
冶金工业   28篇
原子能技术   4篇
自动化技术   5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0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In order to improve structure performance of the dish solar concentrator, a three-dimensional model of dish solar concentrator was established based on the high-precision numerical algorithms. And a virtual wind tunnel experiment with constant wind is adopted to investigate the pressure distribution of the reflective surface, velocity distribution of the fluid domain for the dish solar concentrator in different poses and wind speeds distribution. Some results about wind pressure distribution before and after dish solar concentrator surface and wind load velocity distribution in the entire fluid domain had been obtained. In particular, it is necessary to point out that the stiffness at the center of the dish solar concentrator should be relatively raised. The results can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improvement of solar concentrator dish structure as well as the failure analysis of dish solar concentrator in engineering practice.  相似文献   
102.
深度学习实体关系抽取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实体关系抽取作为信息抽取、自然语言理解、信息检索等领域的核心任务和重要环节,能够从文本中抽取实体对间的语义关系.近年来,深度学习在联合学习、远程监督等方面上的应用,使关系抽取任务取得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目前,基于深度学习的实体关系抽取技术,在特征提取的深度和模型的精确度上已经逐渐超过了传统基于特征和核函数的方法.围绕有监督和远程监督两个领域,系统总结了近几年来中外学者基于深度学习的实体关系抽取研究进展,并对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和展望.  相似文献   
103.
利用Math CAD软件对固贴式薄膜体声波谐振器(SMR-FBAR)器件建立数学模型进行仿真,分析了不同压电薄膜材料和厚度,不同电极材料和厚度对FBAR器件谐振特性的影响。采用射频磁控溅射方法制备氮化铝(AlN)薄膜,利用扫描探针显微镜中的压电力显微镜(PFM)模块对AlN薄膜的压电性能进行了测试。得到主要结论为:复合FBAR的谐振频率因为增加了电极厚度因素相比理想FBAR的谐振频率偏低;压电材料的机电耦合系数对器件带宽起决定性作用,器件的机电耦合系数正比于材料的机电耦合系数;AlN具有较高的压电系数,可以有效提升器件性能,增大带宽,适合作为压电薄膜材料;采用小尺寸压电薄膜和电极厚度有益于提高器件的频率。  相似文献   
104.
云原生数据湖已经成为数据管理和分析领域的研究热点,相关技术和应用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探索。数据湖部署存在着成本高、组件之间兼容性差等问题,存算不分离制约着数据湖平台延展性,缺乏完备的数据入湖体系容易引起数据湖沼泽的形成,导致用户无法从中提取数据价值。该文设计并实现了云原生数据湖服务平台,平台以Kubernetes为底层构建云原生环境,结合容器技术将数据湖组件镜像化,同时设计数据湖存算分离方案来提高数据湖平台的可扩展性和可移植性,并配合监控、组装生产线将镜像容器化,实现数据湖上云操作。并建立用户入湖作业与云原生计算引擎之间的桥梁,对入湖信息进行预处理,提供多类型作业以满足多元化入湖场景,以统一catalog的方式将数据写入数据湖中。实际运行结果表明,该平台既提高了数据湖平台的灵活性和可靠性,又确保了元数据和数据资产的规范性存储。  相似文献   
105.
讨论了抛物型反射面镜内的光波场的转换,指出了获得严格付氏变换的条件,也讨论了反射面镜内成像特征及聚焦误差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6.
韶关冶炼厂塔式锌精馏炉燃烧室热工数值仿真与结构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谢锴  梅炽  张全  鄂加强 《有色金属》2003,55(2):43-46
采用计算机全息仿真和现场测试方法研究韶关冶炼厂塔式锌精馏炉燃烧室内温度场不均匀问题。仿真和现场测试结果显示燃烧室内温度分布不均匀,呈现北侧和上部温度比南储和下部温度高的“三角形”分布,仿真和现场测试结果偏差小于3.5%。温度场“三角形”分布的原因是空气和煤气流量不均衡。优化试验确定出燃烧室喷口尺寸最优组合,优化后燃烧室内温度分布均匀性大大提高,气相最高温度降低51K,塔盘外壁温度分布标准差降低31.9K,有效利用热提高5.9%,产量将随之提高。  相似文献   
107.
正涂装工艺美国3M公司推出了一种管道内壁涂装方法及其涂饰件(国际专利申请号:WO 2017116734)。该涂装方法涉及到以下步骤:将A、B两种组合物混合,得到一种涂料组合物,然后将该涂料组合物涂覆于管道内壁  相似文献   
108.
将独立成分分析用于紫外光谱定量分析,结合多模型共识的基本思想,建立了共识独立成分回归方法。从训练集随机取样建立一系列独立成分回归模型,选取其中性能较好的部分模型作为成员模型,并用这些成员模型预测未知样品。用该方法对苯甲酸、苯胺及苯酚3组分水溶液的紫外光谱进行分析,并与单模型偏最小二乘法了进行比较。结果PLSR对独立测试集中3种组分进行50次重复预测的平均RMSEP分别为2.349,7.413和1.605,RMSEP的标准偏差分别为1.781,2.918和1.266;而本方法重复50次预测的平均RMSEP分别为1.633,3.390和1.496,RMSEP的标准偏差分别为6.642×10-3,6.573×10-2和4.484×10-2。可见,共识独立成分回归所建立的模型更加稳健和可靠,预测的准确性也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09.
锌精馏铅塔燃烧室变温情况下的温度测量误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韶关冶炼厂铅塔燃烧室抽气热电偶中输入单位阶跃烟气温度信号后的输出信号情况 ,对热电偶测头以及热电偶隔热罩在静态下的辐射热损失以及动态响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 :在动态响应过程中热电偶读数误差主要决定于热电偶测头以及热电偶隔热罩的辐射热损失 ,并且它的辐射热损失又受热电偶测头的滞后时间常数τ0 的限制 ;随着动态响应过程的进行 ,热电偶读数的误差急剧变化 ;当τ =3τ0 时 ,基本上可以认为动态响应过程结束 ,但升温变化时误差更大。此研究结果将十分有益于韶关冶炼厂铅塔燃烧室温度在线检测  相似文献   
110.
中和滴加法制备梯形聚苯基倍半硅氧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苯基三氯硅烷为原料,利用中和滴加法合成了可溶性的梯形聚苯基倍半硅氧烷(Ph-T),通过凝胶渗透色谱(GPC)、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和核磁共振硅谱法(29Si-NMR)等方法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产物具有梯形双链分子结构,以热失重分析(TGA)测定了其在氮气中的耐热性;500℃时产物的热失重不超过5%,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这种制备Ph-T的方法原料易得,反应条件比较温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