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12篇 |
免费 | 19篇 |
国内免费 | 21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16篇 |
综合类 | 87篇 |
化学工业 | 82篇 |
金属工艺 | 21篇 |
机械仪表 | 44篇 |
建筑科学 | 29篇 |
矿业工程 | 32篇 |
能源动力 | 32篇 |
轻工业 | 45篇 |
水利工程 | 14篇 |
石油天然气 | 9篇 |
无线电 | 34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24篇 |
冶金工业 | 28篇 |
原子能技术 | 4篇 |
自动化技术 | 5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10篇 |
2022年 | 7篇 |
2021年 | 12篇 |
2020年 | 10篇 |
2019年 | 26篇 |
2018年 | 22篇 |
2017年 | 3篇 |
2016年 | 6篇 |
2015年 | 8篇 |
2014年 | 34篇 |
2013年 | 18篇 |
2012年 | 15篇 |
2011年 | 21篇 |
2010年 | 20篇 |
2009年 | 29篇 |
2008年 | 28篇 |
2007年 | 19篇 |
2006年 | 19篇 |
2005年 | 21篇 |
2004年 | 25篇 |
2003年 | 28篇 |
2002年 | 22篇 |
2001年 | 19篇 |
2000年 | 22篇 |
1999年 | 5篇 |
1998年 | 9篇 |
1997年 | 5篇 |
1996年 | 12篇 |
1995年 | 11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10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10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7篇 |
1986年 | 9篇 |
1985年 | 6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1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1篇 |
1974年 | 1篇 |
196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继出版引起广泛关注的《断舍离》之后,山下英子又推出了该书的进阶版——《断舍离(心灵篇)》。作者告诉我们,断舍离既是生活的减法哲学,也是心灵的加法哲学。作者在新书中提出了俯瞰力的概念,倡导培养俯瞰力,为心注入自在能量。以下选登的是《断舍离(心灵篇)》作者与编者的序文及书中的格言。 相似文献
83.
采用动态规划法建立了矿用自卸车经济寿命模型,并对其进行了预测,计算结果表明,矿用自卸车的经济寿命约为10年。这与实际情况相一致,这种预测有利于矿用自卸车的运行与维护. 相似文献
84.
2006年9月4~6日,世界著名的专业组展公司科隆国际展览有限公司将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隆重举办三大专业食品展览会———2006中国国际甜食及休闲食品展览会、2006世界食品中国展览会、2006中国上海国际食品加工及包装机械展览会。科隆国际展览有限公司成立于1922年,是世界第四大展馆的拥有者和运营者,也是全球最重要的食品行业展览会Anuga的组织者,同时还是甜食糖果领域内领先展览会ISM和食品技术类展览会AnugaFoodTec的主办方。科隆旗舰展Anuga、AnugaFoodtec、ISM全力概念支持2006中国国际甜食及休闲食品展览会、2006世界食品中国… 相似文献
85.
介绍硬质合金拉铰刀在加工小孔径淬火钢中的应用及拉铰刀的结构、参数的选择及对冷却润滑液的要求。采用此刀具加工小直径淬火钢内孔,不仅加工精度高、加工质量稳定,又能大大提高刀具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86.
为解决获取起重机臂筒固有焊接变形的不便利及复杂性问题,应用支持向量机模糊理论融合技术对起重机臂筒焊接变形测量方法进行研究,并采用遗传算法对支持向量机的核参数及惩罚因子进行寻优,以误差函数为评价指标,最终确定了核参数σ=1.8和惩罚因子c=26。将该测量模型应用于焊接变形的预测,同时采用智能图像检测法对相同预测点进行测量对比,结果显示所建立的融合模型对起重机臂筒焊接变形的测量和智能图像检测法的误差在5%以内,验证了该测量方法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7.
88.
在橡胶压块机的设计中,主体结构设计是关键,要求具有良好的刚度、强度及加工工艺性,设计时根据所需胶块尺寸和橡胶本身的物理特性,确定腔体尺寸及结构,通过INVENTOR三维软件进行实体建模,利用ANSYS软件进行有限元分析,得出模型的应力云图和变形图,再根据加工工艺需要,最终确定出经济合理的压块机结构。 相似文献
89.
本文对R134a在水平微细管内的流动沸腾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测试段选用了内径为1 mm、2 mm、3 mm共3种不同的水平光滑不锈钢管,实验的饱和温度为5~30℃,热流密度为2~70 k W/m2,流量范围为200~1500 kg/(m2·s)。实验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干涸前2 mm管较3 mm管换热系数平均增幅为11.6%,1 mm管较2 mm管换热增幅为26.3%,1 mm管径换热系数比3 mm管径平均增大40.8%。随着管径的减小,换热系数在更低的干度开始减小,质量流速和强制对流蒸发作用对换热系数的影响变小,热流密度的影响依然显著;塞状流和弹状流区域减小,泡状流和环状流区域增大。 相似文献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