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电工技术   5篇
综合类   6篇
化学工业   2篇
金属工艺   4篇
机械仪表   5篇
建筑科学   39篇
矿业工程   1篇
轻工业   1篇
水利工程   2篇
石油天然气   2篇
武器工业   1篇
无线电   5篇
一般工业技术   14篇
冶金工业   1篇
自动化技术   9篇
  2020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9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张建  陆新 《城市建筑》2014,(18):257-257
房屋建筑裂缝是常见的建筑问题,导致这些裂缝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分析了房屋建筑裂缝出现的原因以及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92.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强夯有效加固深度预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朱建凯  陆新 《地下空间》2003,23(1):56-58
当粘性土地基用强夯进行处理时对其处理效果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总结,并利用神经网络对强夯加固效果进行了预估,证明了由于神经网络能处理高度非线性问题而能够较好地预估强夯的加固效果,它在预估强夯加固效果的同时还可以进行施工参数的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93.
加筋土挡墙或地基这样的构筑物,是典型的逐层铺设筋材,然后再回填土体的工程。为了很好地模拟加筋土体的沉降蠕变过程,在修正剑桥模型的基础上,考虑土的流变性,建立了一种较全面地反映土体粘、弹、塑性变形特征的本构模型。该模型由弹塑体元件和牛顿粘壶并联而得到。论文采用MATLAB软件,对一个典型单元算例进行数值分析。计算单元模型的应力-应变特性如下:模型单元总应力保持不变,而应变逐渐增加,最后趋于一稳定值;弹塑性体部分,应力与应变都是逐渐增加,最后趋于稳定;粘性体部分应力逐渐减小,最后趋于0,而应变逐渐增加,最后趋于稳定。计算表明,该模型可以较好地反映加筋土的工程变形特性。  相似文献   
94.
从热力学出发,发现了基于不可逆热力学土体损伤理论所存在的两大基本问题:①岩土材料是否存在耗散势函数;②耗散势函数可否分解为塑性势函数和损伤势函数,即塑性、损伤两种耗散机制可否解耦。分别给出了全量型和增量型两种耗散势函数存在的充分必要条件并加以严格证明,结合土体的基本变形性质,证明了土体不存在耗散势函数。进一步考察耗散势函数的解耦性,给出了全量型和增量型这两种耗散势函数塑性耗散与损伤耗散可解耦的充分必要条件并进行了严格论证,结合土体的基本变形性质,证明了土体塑性耗散和损伤耗散机制不可解耦。从而证明了塑性耗散势与损伤耗散势都是不存在的。  相似文献   
95.
胡源  陆新  周培岳 《四川建筑》2012,32(6):87-89
文章针对粗颗粒填土地基处理与变形机理的问题,对填土的分类、工程特性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归纳总结,对粗颗粒填土地基的处理方法及其选择进行了分析,讨论了目前粗颗粒土试验的研究现状,指出了粗颗粒土变形机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其发展情况,探讨了在粗颗粒填土地基处理的相关研究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96.
基于应力空间变换的原状软土本构模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刘元雪  施建勇  尹光志  陆新 《水利学报》2004,35(6):0014-0020
根据原状土的高刚度、明显的非线性和各向异性特点,给出了原状土的应力空间和应力增量变换公式。在变换应力空间,屈服面、边界面只能在允许的应力空间中运动(等向硬化或运动硬化),从而合理地反映了土体各向异性与应力路径的影响.借助边界面与损伤的概念建立了可以反映原状软土从小应变到大应变的力学特性的本构模型.土体弹性变形用横观各向同性模型来描述,提出了一种新的边界面与加卸载准则,它同时考虑了塑性体应变与塑性剪应变对原状土体结构性的损伤.与有关试验结果对比表明,本模型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97.
周培岳  陆新  王兵 《四川建筑》2007,27(6):117-119,122
山区填土地基多为土石混填,具有颗粒大小不均、孔隙率大、含水率低等特点。采用强夯法加固此类地基时,夯坑形状接近于倒圆台体。文中从夯坑的形状出发,以现场实测夯坑数据为基本参数,考虑夯点间距、夯锤半径及地基土性质等因素的影响,建立模型预估强夯有效加固深度,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