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综合类   5篇
化学工业   8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1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提出了测试振动流化床与浸没水平管局部传热系数的新方法 ,就通气振动流化床与浸没水平管间的局部传热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 .结果表明 ,局部传热系数随水平管圆周位置而变 ,这种变化受流化气速、振动频率和振幅的影响 ,通气条件下达到最佳传热效果的振动强度比不通气时低 ,振动条件下达到最佳传热效果的流化气速比不振动时小 ,通气条件下振幅和频率对局部传热系数具有大致相同的影响趋势 .实验还表明 ,局部传热系数随颗粒粒径的增加而减小 .  相似文献   
12.
振动流化床与浸没水平管间局部传热系数的测试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提出了振动流化床中测试水平加热管局部传热系数的新方法。该法考虑了管体温度场的非均匀性对测量结果的影响。根据管体的材质和结构。扣除了由于分布引起热损失。从而采用较简单的测试手段就能够获得较准确的局部传热系数数据。将本所所得测试结果与其他研究者的测试结果作了比较。并上局部热系数求得的平均传热系数和实测的平均传热作了比较。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测试方法可靠。  相似文献   
13.
作者对45号钢、YG-8硬质合金分别与石墨偶对的机械密封摩擦副,在几种电解质溶液中的动态电偶腐蚀进行了实验研究。本文分析了动态电偶腐蚀结果并与静态电偶腐蚀作了比较。结果表明,密封材料在腐蚀性介质中具有显著的电偶腐蚀效应,随着转速的增加,其腐蚀速率较之静态时约增大几倍至十几倍。  相似文献   
14.
在机械密封试验台上进行模拟实际工况的腐蚀磨损实验,并以清水中的磨损作为比较标准,研究了电偶腐蚀对密封磨损速率的影响规律。对恒定温度下的给定摩擦副组对,本文提出了腐蚀磨损速率的数学表达式: 实验结果表明,对腐蚀磨损影响最大的是介质,转速次之,比压最小。  相似文献   
15.
端面内侧开螺旋槽机械密封性能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实验方法测量研究了端面内侧开螺旋槽液体润滑机械密封端面间的液膜压力,液膜形成的开启力和摩擦功耗。其实验结果与相应的理论计算结果吻合。  相似文献   
16.
对国内新开发研制的SiC内直肋管的传热及流阻性能进行了实验测试,拟合出传热Nu数和摩擦系数f的关联式;并针对高温热能回收,以分析方法对SiC内直肋管及其相对于SiC空管的强化传热性能和能耗比进行了综合评价分析,为SiC内肋管应用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零压差零泄漏"液体润滑螺旋槽机械密封性能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通过实验方法,研究了内外双螺旋槽机械密封端面简的液膜压力和端面温升。液膜压力直接反映了密封端面的润滑状况,液膜压力开始随转速的增加而增大,当转速较大时,随转速的再增大而下降。正常运转时,端面温升很小。实验研究表明,螺旋槽机械密封能在保持零泄漏的同时,实现端面的非接触。  相似文献   
18.
液体润滑螺旋槽机械密封性能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有了差分数值计算方法,求解螺旋槽液体润滑的雷诺方程,获得了液体润滑螺旋槽机械密封端面的液膜二维压力分布,并计算了分析操作参数和结构参数对密封端面开启力和液膜刚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径向直线槽液体机械密封端面间压力分布的数值计算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端面开槽机械密封是为适应高参数工况和追求长寿命而开发的一种新型密封,而径向直线槽机械密封具有可正反旋转的特性,受到密封研究者的重视。本文用有限差分数值方法研究了该类机械密封用于液相时端面间的压力分布.发现端面的压力分布沿径向和周向均有变化,属于两维压力分布问题,并指出径向直线槽能产生足够的流体动、静压力而实现端面的非接触。  相似文献   
20.
Heat transfer coeffients between an immersed horizontal tube and an aerated vibrated fluldlzed bed are measured. There is a maximum value in the h-Г experlmental curve. The heat trander coefllcient increases with decreases in particle diameter in the fully fluidized region. The particle density has less effect on the heat transfer coetftclents. High smplltude and low frequency, or low amplitude and high frequency are favorable to heat transit. Exceedingly high gas veloclty is unfavorable to the surface-bed heat transfer. A model based on the ‘pocket‘ theory was proposed for predicting the surface-to-bed heat trausfer coefllclents in fully fluldlzed region. The predlctlons from the model were compared with observed data The reasonable fit suggests the adequacy of the mode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