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3篇
电工技术   4篇
化学工业   3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6篇
建筑科学   2篇
轻工业   6篇
石油天然气   9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3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31.
淀粉和变性淀粉的粘度测定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糊粘度大小,性质为淀粉和变性淀粉最重要的性质之一。本文介绍了淀粉行业使用的各种粘度计,粘度测定方法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32.
目的研究叠轧温度对AZ31镁合金板材组织与性能的影响。方法在450℃和550℃下,对AZ31镁合金板材进行2道次叠轧,研究不同温度下板材界面裂纹的金相组织、RD-ND面晶体取向、力学性能以及断面形貌的异同。结果 450℃累积叠轧制备的ARB2镁合金板材室温断裂伸长率为2.3%,550℃累积叠轧制备的ARB2镁合金板材室温断裂伸长率为8%;450℃叠轧板材中动态再结晶晶粒大多数尺寸约为1~3μm左右,550℃叠轧板材中动态再结晶晶粒大多数尺寸约为600 nm~2μm。结论通过提高温度,可改善界面结合性能,促进基面晶粒往非基面取向偏转,提升了叠轧板材的力学性能,使叠轧板材由较低温度下的脆性断裂向韧性断裂转变。  相似文献   
33.
磨溪气田雷一段地层压力系数因开采多年降为0.8左右,修井漏失严重。针对磨80-C1侧钻水平井地层孔隙裂缝发育、地层压力系数低、钙侵、矿化度高,采用绒囊钻井液。现场应用表明,绒囊钻井液流变性能稳定,密度调节范围大,在0.70~1.20g/cm3之间,随钻封堵地层。现场利用现有设备加入专用处理剂即可配制完成绒囊钻井液且维护无需特殊处理,与原聚磺井浆混合后施工。钻进2564~2906m,钻井周期19d,增斜段机械钻速为1.95m/h,水平段机械钻速2.38m/h,全井无明显漏失。利用PPS28测压仪实测2500m井深处压力的当量钻井液密度1.05g/cm3。水平段钻进,密度1.05~1.07g/cm3,漏斗黏度48~55s,塑性黏度13~16mPa·s,动切力14~17Pa,API失水3.8~5mL,控制起下钻摩阻为40~100kN。  相似文献   
34.
淀粉是广泛地用于造纸、纺织、食品、发酵、制药、饲料等行业的重要的且价廉的原辅材料。国家和行业主管部门早已制定了多种常用淀粉的标准 ,为淀粉的生产、贸易和质量管理提供了依据。随着产品加工技术和品质要求的提高 ,在一些领域里 ,常用淀粉已难以满足其应用要求 ,需要对淀粉进行变性 ,以增强其在工业上应用 ,扩展其用途。现国内变性淀粉的产量和应用面正日益增加和扩大 ,预糊化淀粉、氧化淀粉、酸变性淀粉、糊精、交联淀粉、酯化淀粉和阳离子淀粉等各类变性淀粉的年生产量约 12~ 15万吨 ,进口量也相当大。变性淀粉在国内已逐渐受到重…  相似文献   
35.
淀粉糖品的糖分组成及其检测方法标准的制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酶法工艺与糖分组成淀粉是由无水葡萄单元经糖甙键连接而成的天然高分子 ,由于来源广泛 ,产量大 ,提取和生产较容易 ,且价格便宜 ,已成为食品、发酵、纺织、造纸、医药和化工等工业的重要原料。 19世纪 ,人们开始用酸水解淀粉的方法生产胶粘剂和淀粉糖甜味剂 ,并用葡萄糖值DE表示淀粉水解程度 ,以此进行生产控制 ,其中酸法制取中转化淀粉糖浆 (3 6~ 44DE)的工艺至今仍被采用。随着各种新型的液化酶、糖化酶、脱支酶、异构酶等酶制剂的出现和商品化 ,酶法生产淀粉糖品 (浆 )已成趋势。用酶法工艺可生产多品种淀粉糖品 ,具体的有各种规格…  相似文献   
36.
37.
该研究探讨了姜黄植物饮料(以下简称“姜黄饮”)对KM小鼠的解酒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构建高浓度酒精致小鼠醉酒模型,通过小鼠防醉试验行为学变化、醉酒小鼠血液乙醇浓度、体内乙醇代谢关键酶的含量或活性及胃肠组织的变化,评价姜黄饮对小鼠的解酒作用。结果显示,姜黄饮高剂量组醉酒潜伏期为235.00 min,与模型组相比显著延长(p<0.05);醒酒时间为232.00 min,与模型组相比显著缩短(p<0.05)。血液乙醇含量为4.21 mg/mL,与模型组相比极显著降低(p<0.01);乙醇脱氢酶、乙醛脱氢酶活力分别为3.74 U/mg prot和8.36 U/mg prot,与模型组相比显著提高(p<0.05);辅酶Ⅰ和还原型辅酶Ⅰ含量分别为0.08 nmol/mg prot和0.39 U/mg prot,NADH/NAD+比值与模型组相比极显著提高(p<0.01);细胞色素P450、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含量分别为78.51 pg/mg和1341.00 pg/mg,与模型组相比极显著提高(p<0.01)。胃部、肠组织观察和病理切片结果显示,姜黄饮低、高剂量组可减轻乙醇对小鼠肠道引起的损伤,减少小鼠肠道出血和水肿。上述结果表明,姜黄饮对醉酒小鼠有明显的解酒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增强机体乙醇代谢路径关键酶及抗氧化酶的活性,加快体内乙醇代谢速度,保护肝脏及胃肠道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