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68篇 |
免费 | 28篇 |
国内免费 | 17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15篇 |
综合类 | 20篇 |
化学工业 | 39篇 |
金属工艺 | 29篇 |
机械仪表 | 28篇 |
建筑科学 | 70篇 |
矿业工程 | 17篇 |
能源动力 | 7篇 |
轻工业 | 32篇 |
水利工程 | 11篇 |
石油天然气 | 42篇 |
武器工业 | 3篇 |
无线电 | 27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22篇 |
冶金工业 | 12篇 |
自动化技术 | 3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10篇 |
2022年 | 11篇 |
2021年 | 17篇 |
2020年 | 14篇 |
2019年 | 13篇 |
2018年 | 17篇 |
2017年 | 6篇 |
2016年 | 8篇 |
2015年 | 19篇 |
2014年 | 26篇 |
2013年 | 23篇 |
2012年 | 14篇 |
2011年 | 19篇 |
2010年 | 15篇 |
2009年 | 16篇 |
2008年 | 13篇 |
2007年 | 29篇 |
2006年 | 14篇 |
2005年 | 9篇 |
2004年 | 15篇 |
2003年 | 12篇 |
2002年 | 8篇 |
2001年 | 18篇 |
2000年 | 9篇 |
1999年 | 7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6篇 |
1992年 | 8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6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3篇 |
197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401.
“RoHS”专题(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杰 《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环境试验》2005,23(5):I0001
连续介绍几期有关ROHS的内容之后,得到很多读者的关注和好评,这是对编者工作最大的支持。根据读者来信要求,这一期将重点介绍无铅的概念、无铅的应用以及无铅工艺对电子行业的影响,希望广大读者继续支持。 相似文献
402.
PM10室内外浓度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测试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湖南省部分城市不同建筑类型室内的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10μm的可吸入悬浮颗粒物(PM10)室内外浓度进行了测试。分析测试结果表明,当室内无任何发生源和人的活动时,PM10的室内外浓度比(I/O)接近于0.85。在室人员的室内活动、吸烟、烹饪和空调的运行都会导致PM10室内外浓度比发生变化。在所有的室内发生源中,吸烟对PM10室内外浓度比(I/O)影响最大。在室内放置某些绿色植物,可降低PM10室内外浓度比,提高室内空气品质。 相似文献
403.
404.
韩杰 《机械工人(热加工)》1992,(7):10-13
一、工艺参数 1.加工余量 因树脂自硬砂型芯尺寸精确,铸型强度高,热稳定性好,浇注过程型壁位移小,铸件尺寸精度高,因此,其加工余量应相应减小。一般规定为3~6mm,小件取下限,大件取上限。浇注位置的下平面、立面取小值,上平面取大值。 相似文献
405.
406.
一、浇注时间 树脂自硬砂发气量大,发气速度快,为避免产生气孔缺陷和避免长时间受到高温铁水的冲刷,必须采取高温快速浇注,以利于充型和迅速建立压头,使铸型在大量发气前并在具有高的强度下充型完毕。我们采用封闭加压浇注系统。浇注时间按快浇经验公式计算: 相似文献
407.
介绍了GIS的接地方式,对运行中出线套管下部连接螺栓发热情况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处理对策.在GIS套管下部用铜排将钢支架与外壳连在一起,形成闭合回路以消除感应电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08.
以普通硅酸盐水泥固化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为建筑材料,探索了剩余污泥资源化处置方法。将剩余污泥与水泥按照一定配比混合均匀,置于标准养护箱中养护3~28 d,以污泥-水泥固结体无侧限抗压强度(RC)和总有机物质量分数(TOC)为评价指标。结果表明,当污泥与水泥质量比(Rm)为0.63、液固质量比(Rl/s)为0.31时,固结体28 d的RC约为6.9 MPa,该强度不满足非烧结砖最低强度要求,但满足剩余污泥填埋要求;污泥-水泥固结体浸出液中有机物质量分数(TOCl)较固结体中初始有机物质量分数(TOC0)减少约86%。硅酸盐水泥固化剩余污泥可以有效地将剩余污泥中有机物稳定在固结体中,对其进行填埋处理可有效抑制剩余污泥对土壤的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409.
410.
1 建筑形式的演变 1.1 平面的演变 由于沈阳地区村镇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均衡,住宅建设水平也存在校大差,其建筑平面形式可归纳为:“第一代村镇住宅”、“第二代村镇住宅”“第三代村镇住宅”。 (1)第一代村镇住宅的基本特点,是随着人们不断提高的文化生活而逐步形成的传统住宅形式,即“一明两暗三开间”等平面形式。这些类型住宅平面格局其本相同,只是开间不同,虽有一定的地方特色,但使用效率低,功能划分不明确,设备简陋,卫生条件,已不能满足当前农村物质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