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4篇 |
免费 | 6篇 |
国内免费 | 4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3篇 |
综合类 | 3篇 |
化学工业 | 3篇 |
金属工艺 | 9篇 |
机械仪表 | 45篇 |
武器工业 | 6篇 |
无线电 | 4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16篇 |
冶金工业 | 6篇 |
原子能技术 | 1篇 |
自动化技术 | 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4篇 |
2021年 | 4篇 |
2020年 | 3篇 |
2019年 | 6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3篇 |
2014年 | 8篇 |
2013年 | 6篇 |
2012年 | 21篇 |
2011年 | 13篇 |
2010年 | 5篇 |
2009年 | 2篇 |
2008年 | 3篇 |
2006年 | 1篇 |
2005年 | 4篇 |
2004年 | 4篇 |
2003年 | 4篇 |
2000年 | 3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1篇 |
199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单目深度估计是计算机视觉领域中的一个基本问题,面片匹配与平面正则化网络(P2Net)是现阶段最先进的无监督单目深度估计方法之一.由于P2Net中深度预测网络所采用的上采样方法为计算过程较为简单的最近邻插值算法,使得预测深度图的生成质量较差.因此,本文基于多种上采样算法构建出残差上采样结构来替换原网络中的上采样层,以获取更多特征信息,提高物体结构的完整性.在NYU-Depth V2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反卷积算法、双线性插值算法和像素重组算法的改进P2Net网络相较原网络在均方根误差RMSE指标上分别降低了2.25%、2.73%和3.05%.本文的残差上采样结构提高了预测深度图的生成质量,降低了预测误差. 相似文献
52.
传统的外螺纹滚压过程参数优化大多采用试错法,依赖个人经验进行模具设计和工艺摸索,不仅费时费力,而且试验效率和经济价值极低。针对外螺纹滚压成形过程有限元模型进行研究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建立外螺纹滚压有限元模型,能够从应力-应变、滚丝轮最大成形力及最大成形扭矩等多角度深入理解外螺纹滚压成形过程中金属塑性流动规律。首次针对外螺纹滚压成形过程有限元仿真模型的研究进行综述,对外螺纹滚压模型进行分类,阐述了多个有限元仿真模型的特点及验证方法,并给出了相应研究结论及后续研究建议。 相似文献
53.
54.
永磁式线性力电机是直驱式电液伺服阀的重要部件之一,其驱动力可以对进入阀口的金属碎片进行切割,防止阀口被碎片挡住,因此,准确预测其驱动力对永磁式线性力电机的设计具有极其重要的研究意义。首先基于ANSOFT对永磁式线性力电机电磁场进行有限元仿真,获得其零位在极限电流作用下的驱动力。其次根据优化目标和约束条件确定永磁式线性力电机的关键结构参数及其取值范围。随后,采用基于最大最小距离准则的拉丁超立方算法进行关键结构参数在多维空间尺度上的样本采样。最后,提出带有转换层的深度神经网络模型,把电机结构参数经过转换层后提取出电机模型的100个参数,使深度神经网络能从更多的特征中组合出新的高维特征,从而提高模型预测精度,且应用PReLU激活函数和SmoothL1Loss损失函数,建立了舵机用永磁式线性力电机驱动力预测模型。与传统的预测模型Kriging和RBF相比,充分验证了此模型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55.
利用大型有限元软件MSC.MARC对MCrAlY熔覆粉末单向冷压成形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建立了粉末片压制成形过程的二维有限元模型,确定了MCrAlY熔覆粉末的材料模型、单向冷压成形过程的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获得了粉末单向冷压过程中沿其高度和直径方向位移的变化规律.提出将粉末片最大相对密度作为其理论相对密度,获得了粉末片孔隙度、致密度、相对密度及其高度随压制力的变化关系.基于Matlab对压制后的粉末片进行图像处理,获得了粉末片的实际高度和粉末片上下表面的相对密度,验证了有限元仿真模型的合理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56.
57.
模拟研究离焦量对7050铝合金Al/Ti熔覆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针对7050铝合金表面激光熔覆Al/Ti复合粉体,建立了三维瞬态温度场有限元模型,模拟了不同离焦量条件下的熔池大小、温度梯度、冷却速度及形状控制因子.结果表明,熔池宽度与深度尺寸随着离焦量数值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在离焦量为20 mm时熔池宽度与深度都出现了最大值.沿熔池深度方向(即Z向)的温度梯度数值最大,散热条件最好,表明熔覆凝固过程中的晶粒生长方向主要集中在Z向.离焦量为40 mm时的冷却速度最大、晶粒细小,离焦量为80 mm时的冷却速度最小、晶粒粗大,且得到实验验证.离焦量为60 mm时的形状控制因子最大,金相组织出现柱状晶;离焦量为80 mm时的形状控制因子最小,金相组织主要为胞状晶,并有相应的实验验证. 相似文献
59.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