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407篇 |
免费 | 334篇 |
国内免费 | 286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393篇 |
综合类 | 386篇 |
化学工业 | 433篇 |
金属工艺 | 156篇 |
机械仪表 | 305篇 |
建筑科学 | 778篇 |
矿业工程 | 110篇 |
能源动力 | 188篇 |
轻工业 | 362篇 |
水利工程 | 119篇 |
石油天然气 | 162篇 |
武器工业 | 73篇 |
无线电 | 590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333篇 |
冶金工业 | 198篇 |
原子能技术 | 56篇 |
自动化技术 | 38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7篇 |
2023年 | 118篇 |
2022年 | 133篇 |
2021年 | 163篇 |
2020年 | 141篇 |
2019年 | 142篇 |
2018年 | 141篇 |
2017年 | 63篇 |
2016年 | 82篇 |
2015年 | 96篇 |
2014年 | 271篇 |
2013年 | 165篇 |
2012年 | 173篇 |
2011年 | 214篇 |
2010年 | 225篇 |
2009年 | 221篇 |
2008年 | 211篇 |
2007年 | 283篇 |
2006年 | 194篇 |
2005年 | 202篇 |
2004年 | 188篇 |
2003年 | 146篇 |
2002年 | 118篇 |
2001年 | 150篇 |
2000年 | 129篇 |
1999年 | 101篇 |
1998年 | 71篇 |
1997年 | 56篇 |
1996年 | 50篇 |
1995年 | 70篇 |
1994年 | 73篇 |
1993年 | 50篇 |
1992年 | 50篇 |
1991年 | 61篇 |
1990年 | 58篇 |
1989年 | 47篇 |
1988年 | 37篇 |
1987年 | 44篇 |
1986年 | 41篇 |
1985年 | 32篇 |
1984年 | 22篇 |
1983年 | 35篇 |
1982年 | 33篇 |
1981年 | 23篇 |
1980年 | 14篇 |
1979年 | 19篇 |
1978年 | 7篇 |
1976年 | 4篇 |
1963年 | 3篇 |
1956年 | 6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0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01.
龚方生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21,(4):54-56
本文研究了微服务中的Docker技术应用。微服务架构作为大型云平台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水平直接营销了大型云台运行性能,而Docker技术在微服务架构设计中充当着重要角色,通过将Docker技术应用于微服务架构设计中,不仅可以提高信息系统的运行性能,还能保证信息的安全性。为了充分发挥和利用Docker技术的应用优势,现以作战筹划微服务系统为例,根据Docker技术在微服务中的应用特点,从微服务架构设计、作战筹划微服务系统分解、微服务部署、系统验证三个方面入手,将Docker技术科学应用于作战筹划微服务系统中,应用结果表明:Docker技术具有非常高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不仅实现了对微服务架构的科学设计,还提高了信息系统的部署效率和效果,为实现对系统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控和管理,提高信息系统运行性能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希望通过这次研究,为相关人员提供有效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2.
外辐射源雷达的研究和应用正朝着由单收发对向多收发对体制发展。作为该型雷达的一种重要机会照射源,新一代数字广播电视广泛采用单频(或同频)网覆盖方式,其内在决定了基于此的外辐射源雷达是分布式和网络化的。鉴于照射源单频网配置下外辐射源雷达不同寻常的工作和处理方式,该文归纳提出了单频网分布式外辐射源雷达的概念,阐述了该型雷达的主要特性以及所面临的核心问题,并就部分关键技术讨论了若干可供尝试的解决方案,结合原理实验结果展示了该型雷达的可行性,最后提出了集外辐射源雷达探测网的四网融合的概念并展望了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3.
天地波组合传播模式高频外辐射源雷达受电离层和海洋表面环境、短波段电磁环境及收发配置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针对该新体制外辐射源雷达的定位问题,研究了天地波组合传播模式下的目标定位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直达波到达仰角的定位新方法,并分别从测量误差理论和几何精度因子(Geometric Dilution Of Precision,GDOP)两方面分析了定位精度与目标方位的关系. 仿真结果表明,在简化定位模型的情况下,利用该方法的定位结果在一定区域内仍然具有较高的定位精度,根据研究结果有针对性地提供了改善定位精度的工程方案. 相似文献
104.
为了获得低噪声铟镓砷(InGaAs)焦平面,需要采用高质量的非故意掺杂InGaAs(u-InGaAs)吸收层进行探测器的制备。采用闭管扩散方式,实现了Zn元素在u-InGaAs吸收层晶格匹配InP/In0.53Ga0.47As异质结构材料中的P型掺杂,利用扫描电容显微技术(SCM)对Zn在材料中的扩散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扩散温度和时间增加,p-n结结深显著增加,u-InGaAs吸收层材料的扩散界面相比较高吸收层浓度材料(5×1016 cm?3)趋于缓变。根据实验结果计算了530 ℃下Zn在InP中的扩散系数为1.27×10?12 cm2/s。采用微波光电导衰退法(μ-PCD)提取了InGaAs吸收层的少子寿命为5.2 μs。采用激光诱导电流技术(LBIC)研究了室温下u-InGaAs吸收层器件的光响应分布,结果表明:有效光敏面积显著增大,对实验数据的拟合求出了少子扩散长度LD为63 μm,与理论计算基本一致。采用u-InGaAs吸收层研制的器件在室温(296 K)下暗电流密度为7.9 nA/cm2,变温测试得到激活能Ea为0.66 eV,通过拟合器件的暗电流成分,得到器件的吸收层少子寿命τp约为5.11 μs,与微波光电导衰退法测得的少子寿命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05.
中国南方海相与陆相页岩裂缝发育特征及主控因素对比——以黔北岑巩地区下寒武统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依据裂缝发育特征与对应分析测试资料,分析了下寒武统变马冲组二段(变二段)页岩裂缝发育特征、主控因素及海相与陆相页岩裂缝发育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变二段兼具海相与陆相页岩部分特征,页岩段裂缝以低角度层理、层间和滑脱缝为主,与陆相页岩相似;砂泥互层与砂岩段裂缝发育程度高,以高角度构造缝为主。裂缝发育受构造应力、岩性与矿物组分、地层厚度、TOC和储层非均质性影响,主要表现为:岩性与岩石力学性质控制构造缝的发育,地层厚度控制裂缝的密度与尺度,TOC控制层间超压裂缝发育,储层非均质性控制层理缝的发育。海相与陆相页岩TOC、石英、脆性和裂缝具有不同耦合特征,海相页岩较大的脆性与单层厚度利于储层改造,但在强改造下易发育穿层裂缝,不利于保存。陆相页岩较低的单层厚度、较强的塑性与非均质性能有效避免穿层裂缝的发育,利于页岩气保存。变二段不同岩性组合及其裂缝发育特征与主控因素对海相与陆相页岩气保存、富集与储层改造等方面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6.
107.
红外探测器组件作为目标探测和成像系统的核心器件,其空间分辨能力直接影响着探测系统的成像质量.评估探测器组件空间分辨能力时,常使用调制传递函数(MTF),而不同的探测器组件结构与其MTF直接相关.介绍了一套弥散斑直径为30μm的红外小光点测试系统,采用扫描狭缝法测试不同结构红外探测器组件的MTF.测试结果表明叠层电极结构侧面存在的光响应会导致线扩散函数(LSF)展宽和次峰等现象,从而造成探测器组件MTF下降,同时0.17 mm和0.30 mm两种芯片和滤光片间距对于探测器组件MTF的影响甚微,该结果为红外探测器组件杂光抑制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8.
面向国家"战略性先进电子材料"的发展目标,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如全球气候观测、农林普查、国土资源探测、环境监测、深空探测和天文观测等领域的技术发展中面临的光探测器瓶颈问题为突破口,瞄准半导体材料及其光探测器正在朝全光谱覆盖、大面阵、高灵敏等方向快速发展的国际态势,开展低维半导体异质结构材料与光电器件研究,发展该体系材料人工设计精细调控的关键技术,推动多波段多种类型的光电探测器技术进步,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国家安全及科学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9.
在某些情况下斯特林制冷机采用间歇式工作方式,以延长卫星在太空中的服务年限,因此由斯特林机致冷的低温半导体器件如HgCdTe中长波红外探测器会经受成千上万次从-173℃以下到常温的温度循环,这个过程可能会造成器件的失效.为了研究器件的失效机理和可靠性,帮助筛选器件,本文介绍了一种自制新型的温度循环实验设备,型号TCE-a.经过数千次温度循环,设备满足器件筛选实验要求. 相似文献
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