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764篇
  免费   6494篇
  国内免费   3007篇
电工技术   4025篇
综合类   4499篇
化学工业   4303篇
金属工艺   2498篇
机械仪表   2934篇
建筑科学   3259篇
矿业工程   1761篇
能源动力   1144篇
轻工业   4878篇
水利工程   1620篇
石油天然气   1410篇
武器工业   423篇
无线电   4206篇
一般工业技术   3190篇
冶金工业   1553篇
原子能技术   754篇
自动化技术   5808篇
  2025年   28篇
  2024年   858篇
  2023年   958篇
  2022年   1717篇
  2021年   2105篇
  2020年   1537篇
  2019年   1049篇
  2018年   1152篇
  2017年   1277篇
  2016年   1207篇
  2015年   1778篇
  2014年   2279篇
  2013年   2703篇
  2012年   3351篇
  2011年   3465篇
  2010年   3229篇
  2009年   3039篇
  2008年   3210篇
  2007年   3195篇
  2006年   2646篇
  2005年   2061篇
  2004年   1423篇
  2003年   979篇
  2002年   879篇
  2001年   890篇
  2000年   639篇
  1999年   215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8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19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4篇
  1959年   9篇
  1951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优化了微波预处理亚麻籽降低其压榨饼生氰糖苷含量的条件,并比较了甘肃亚麻籽在最佳微波条件下微波前后压榨油的品质变化,同时对比了另外五个不同品种亚麻籽在最佳微波条件下其压榨饼生氰糖苷含量在微波前后的变化。结果表明:最佳微波条件为功率700 W,时间6 min,亚麻籽水分17%。在此微波条件下,甘肃亚麻籽压榨饼生氰糖苷含量降低至(4.18±0.23)mg/kg,其压榨油的酸价显著升高,过氧化值显著降低,黄色值、红色值均微弱增加。脂肪酸组成、甾醇含量没有显著性变化,总酚含量是直接压榨亚麻籽油的1.42倍;另外五个不同品种亚麻籽仅哈尔滨亚麻籽压榨饼中生氰糖苷的含量为(15.40±0.47)mg/kg,其余四个品种的压榨饼生氰糖苷含量均在5 mg/kg以下。   相似文献   
22.
为促进肉制品生产的多样性并同时拓展果蔬的应用领域,使得肉制品营养、保健、色泽诱人且口味独特,在肉制品的加工中添加果蔬形成复合果蔬肉制品,已经成为肉制品发展的一个新方向,开发及应用前景广阔。果蔬的添加形式与添加量、工艺路线等因产品形式不同而异。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复合果蔬肉制品的研究进展情况,包括原料研究、新产品的开发、关键技术研究、研究与应用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及应对策略,以期为肉类深加工、果蔬的充分利用及高档复合肉制品的开发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23.
为得到优质速溶红茶,本研究以低档绿茶为原料,对其水提液添加外源过氧化氢酶(CAT)进行液态发酵酶促转化成红茶茶汤,探讨液态发酵工艺对红茶色素生成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参照优质红茶色素含量标准,CAT酶促转化的最优条件为:加酶量0.25 U/m L,反应温度45℃,反应时间2 h,p H6。CAT与多酚氧化酶(PPO)存在双酶协同作用,绿茶水提液先用PPO处理后(酶添加量0.05 U/m L,温度40℃,p H5,时间1.5 h)再用CAT处理,合成红茶色素的效果比单一酶源好。   相似文献   
24.
为了获得适用于纯种强化发酵泡菜生产的优良菌种,采用平板筛选法和发酵筛选法从泡菜中分离、筛选乳酸菌,采用形态、生理生化和16S rDNA等特性的分析技术对优选菌种进行鉴定,并通过发酵实验进一步研究优选菌种的发酵特性。经筛选,获得一株乳酸产量最高的菌种LP-09,该菌种被鉴定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发酵实验结果表明,菌种LP-09的最适温度和初始p H分别为37℃和6.0,具有较强的耐盐性,在含有40 g/L Na Cl的培养基中生长正常,在含有100 g/L Na Cl的培养基中可缓慢发酵产酸;同时,菌种LP-09具有较强的亚硝酸盐降解能力,对200 mg/L亚硝酸盐的降解率可达99.3%以上。   相似文献   
25.
为了获得适宜甘蔗醋酿造的高产菌株,以自然发酵的甘蔗渣为筛选材料进行筛选。通过对筛选样品进行富集培养和平板分离,获得116株菌株,再采用产醋酸发酵、耐酒精性发酵以及传代稳定性发酵等方法进一步筛选,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法分析发酵液的乙酸含量,最后获得1株具有产酸高、耐酒精性强、遗传稳定的菌株C22。菌株C22在12%(v/v)的酒精度下仍能够表现出较强的发酵作用,在起始酒精度为6%(v/v)和12%(v/v)的培养基中,菌株C22的醋酸产量分别为41.8g/L和62.2g/L。经过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以及16S rDNA等方面的分析,鉴定菌株C22为巴氏醋酸杆菌。   相似文献   
26.
研究了创伤弧菌优化培养的方案,用以提高该菌的检出率。利用Design-Expert软件中的Box-Behnken中心组合实验原理,设计一组3因素3水平实验,通过响应曲面分析,得到优化培养参数为:含盐量3.65%,pH6.75,培养温度37.00℃,在该条件下培养液的OD595nm为0.520。利用创伤弧菌优化培养条件对市售海产样品进行了培养,并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对样品进行快速检测,且该菌的检出率高达23.3%。结果表明:应用本实验的优化培养方案、PCR法能快速有效检测水产品中存在的创伤弧菌。   相似文献   
27.
以江西瑞昌山药皮为主要发酵原料,采用粗壮脉纹孢菌(Neurospora crassa)和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混合固态发酵生产类胡萝卜素。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选取料液比、发酵时间、植物乳杆菌接种量和粗壮脉纹孢菌接种量四个因素进行L9(34)正交实验,确定最优发酵条件为料液比1∶1,发酵时间60h,植物乳杆菌接种量10%,粗壮脉纹孢菌接种量5%。在此条件下,产类胡萝卜素的量为(179.22±1.44)μg/g培养物。   相似文献   
28.
本论文采用热浸提法,以食用酒精为溶剂,考察酒精度数、液料比、D-异抗坏血酸钠用量、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对辣木叶多酚提取率的影响,并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实验分析,优化了辣木叶多酚的提取工艺。结果表明,辣木叶多酚的最优提取工艺条件:食用酒精度数为64%vol,液料比为20∶1(m L·g-1),D-异抗坏血酸钠添加量为0.15‰,提取温度为64℃,提取时间为115 min,在此条件下多酚的得率为3.39%。   相似文献   
29.
切削加工中的大塑性变形与超细晶形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常用金属材料平面应变切削过程中的大塑性变形以及超细晶的形成.为了得到切屑根部,特别设计了快停装置.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了切屑试样的微观结构.通过理论模型和数值分析模型对变形区的大塑性变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变形过程的晶粒细化是由变形区较大的应变引起.如果加工过程中采用了适当的切削参数,将得到尺寸为100~300 nm的相互分离的大角度晶界等轴细晶.由此可见,切削加工法制备超细晶材料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30.
大口径页岩气地质调查井(川沐地2井)部署在四川盆地西南缘五指山—天宫堂构造带建全—龙华复向斜的核部,设计井深2500 m,完钻井深2406.00 m。钻探目的是主探须家河组陆相页岩气,兼探雷口坡组常规气。本文介绍了川沐地2井的钻探施工情况,针对侏罗系易垮塌的泥岩和三叠系可钻性差的砂岩,开展了高效提速复合钻进、复杂地层钻井液、下套管固井工艺等应用研究,解决了垮塌段下套管固井难题,提高了钻探效率,建成了一口可供地层含气性测试的合格井,获取了岩心等实物资料,查明了该井区的地层层序,在三叠系须家河组—雷口坡组钻遇37层油气显示,实现了钻探目的及油气发现,为页岩气地质调查评价奠定了基础,对巩固乌蒙山区脱贫攻坚成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