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6篇
  免费   97篇
  国内免费   44篇
电工技术   73篇
综合类   48篇
化学工业   80篇
金属工艺   36篇
机械仪表   76篇
建筑科学   52篇
矿业工程   41篇
能源动力   18篇
轻工业   50篇
水利工程   13篇
石油天然气   29篇
武器工业   5篇
无线电   88篇
一般工业技术   93篇
冶金工业   36篇
原子能技术   29篇
自动化技术   60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 毫秒
21.
介绍了利用定向爆破方法拆除钢筋混凝土大楼的方案选择、参数计算、施工方法和安全措施。通过试爆,取得了较为准确的孔网参数,爆破后楼房梁柱全部解体,周围建筑物完好无损。  相似文献   
22.
23.
Carbon-fiber-reinforced carbon–silicon carbide (C/C–SiC) composites were prepared by impregnating carbon fibers with ethynylphenyl-terminated poly(silylene–acetylene) (EPTSA) as a single-source precursor with subsequent hot pressing and pyrolysis. The structural evolution, crystallization behavior, and graphitization of bulk C–SiC ceramics, as well as their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ablation behavior, were investigated. The EPTSA precursor starts to transform into inorganic SiC ceramic materials at 800°C, 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an amorphous structure with weight loss, shrinkage, and densification between 800 and 1000°C. The formation of SiC crystals inhibited the growth of the graphitic structure between 1000 and 1200°C. As the temperature was raised, both graphite and SiC crystals continued to grow, and the crystalline forms became more complete. The carbon-fiber cloth (T300CF)-reinforced C–SiC composite (T300CF/C–SiC) prepared using polymer infiltration and pyrolysis (PIP) exhibited excellent mechanical properties. After five PIP cycles, the flexural strength, flexural modulus, and interlaminar shear strength of the T300CF/C–SiC composite reached 169 MPa, 32.5 GPa, and 9.38 MPa, respectively. In addition, the chopped-carbon-fiber-reinforced C–SiC composite fabricated using the PIP process demonstrated good oxyacetylene-torch ablation properties.  相似文献   
24.
采用低密度聚乙烯(PE-LD)为基体材料,石墨、Al N为导热填充材料,通过双辊混炼、模压制备了导热复合材料,并对该复合材料的导热性能、力学性能、热行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石墨或Al N含量的增加,PE-LD/石墨复合材料和PE-LD/Al N复合材料的热导率逐渐增大;PE-LD/石墨复合材料的热导率高于PE-LD/Al N复合材料的热导率。当石墨与Al N的总质量分数为50%、石墨与Al N的质量比为4∶1时,PE-LD/石墨/Al N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2.8,17.15 MPa;此时PE-LD/石墨/Al N复合材料的热导率达到最大值,为0.618 W/(m·K),略低于添加质量分数50%的石墨时的PE-LD/石墨复合材料的热导率[0.634 W/(m·K)];当石墨与Al N质量比为1∶4时,PE-LD/石墨/Al N复合材料的热导率为0.488 W/(m·K),高于只添加质量分数50%Al N的PE-LD/Al N复合材料的热导率[0.410 W/(m·K)]。当石墨和Al N总质量分数为50%时,随着Al N含量的增加,PE-LD的结晶度增大。  相似文献   
25.
该实验采用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醋酸菌3种菌种发酵猴头菇,通过比较发酵液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确定猴头菇发酵的最优条件。用猴头菇益生菌发酵液对酒精性胃溃疡模型的小鼠进行灌胃,测定胃溃疡小鼠胃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过氧化氢酶(CAT)和血清中炎症因子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结果表明,最佳发酵条件为起始p H值6.5、菌种复配比(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醋酸菌)1:1:1、接种量8.8%、发酵温度37.5℃、发酵时间27 h,发酵液菌落数为8.72×109 CFU/mL、发酵液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可达79.59%。与模型组相比,高剂量组小鼠胃组织的SOD和CAT水平分别升高了71.38%和99.89%、MDA含量降低了47.45%;小鼠血清中的炎症因子TNF-α和IL-6含量分别降低了32.66%和34.95%、IL-10含量升高了100.46%,表明猴头菇益生菌发酵液对小鼠的急性酒精性胃溃疡有保护作用。该研究为猴头菇的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持,为猴头菇新产品的开拓和益...  相似文献   
26.
抗压强度作为评价再生混凝土主要性能指标之一,从四篇文献中搜集了43个抗压强度样本。基于改进的BP神经网络理论,建立了以再生粗骨料取代率、水灰比、龄期为输入,抗压强度为输出的神经网络模型,其结构形式为3-7-9-1。对该网络进行训练和学习,对并测试样本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训练效率不仅大大提高,且而误差较小,并结合回归拟合系数,进一步表明该模型能够有效的的预测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值,能满足工程需要。  相似文献   
27.
为研究深部高应力条件下层状岩体巷道的承载特性及失稳机理,采用物理相似模拟试验方法,并借助高速摄像机、静态电阻应变仪、位移计等手段,研究了不同支护方式(无支护、锚杆支护、锚杆索支护)层状岩体巷道的变形破坏特征和应力演化规律;同时,从压力拱的角度分析了层状岩体巷道的成拱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无支护条件下,巷道围岩变形破坏严重,顶板大面积垮落,呈现倒V型破坏区,无法形成有效的压力拱结构;采取锚杆支护和锚杆索支护后,巷道围岩应力状态得到改善,能够形成有效的压力拱,围岩变形量减小。研究成果为类似地质条件巷道支护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8.
采用理论分析、物理模拟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重点研究了招贤煤矿工作面的高位离层的时空演化,并将开采期间水位变化、微震监测数据作为高位离层涌(突)水前兆信息,揭示了特厚煤层综放开采覆岩主控裂隙(纵向主导水裂隙和横向离层裂隙)演化特征及离层水害机理。以永陇矿区招贤煤矿为研究对象,黄陇侏罗系煤田永陇矿区煤层覆岩具有弱胶结、泥质含量高和单层厚度大等特点,侏罗系覆岩之上为巨厚高水压白垩系含水层,厚及特厚煤层开采时易在侏罗-白垩系交界上下形成高位离层积水;当导水裂隙与高位离层积水沟通时,形成离层水害。离层水害具有瞬时性、大流量并伴随强烈矿山压力显现等特点。研究结果表明:当工作面达到充分开采时,采空区两帮离层裂隙较为发育,中部处于压实区,最大横向高位离层位于梯形破坏区顶部;工作面上覆亚关键层的周期性破断造成工作面周期性来压、高位离层空间周期性扩张、闭合,导致宜君组水位周期性异常下降;工作面经长时间停采,恢复开采后,重复扰动覆岩诱发覆岩岩体结构失稳,导水裂缝带沟通离层空间,造成离层涌(突)水;水位突降、水位下降速率突增、微震大能量事件可作为1304工作面突水前兆信息;关键层的破断会引起微震能量事件,伴随关键层的快速回转、下沉扩大离层空间,造成宜君组水位异常下降;工作面多次复采造成覆岩自稳能力逐渐劣化严重,加快离层涌(突)水通道形成,离层涌(突)水通道逐步增大;随着出水次数增加,水位提前下降时间减少,微震能量事件能量降低,涌水量增大;采动过程中离层涌(突)水的前兆信息-白垩系含水层的水位变化以及矿井微震监测数据验证了模拟结果是可信的。  相似文献   
29.
针对传统瓷砖人工检测工艺和判据单一化问题,在MATLAB开发性工作环境中,鉴于神经网络所具有的自组织、自学习和分布式存储信息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综合处理颜色特征和形状特征进行瓷砖图像检测的方法,利用Matlab神经网络工具箱建立特征参数检测模型,检测图像中的缺陷。首先,根据分类要求选定合适的神经网络结构,依据产品对象选择最基本的特征参数,并通过试验总结出最佳的算法设计。最后,运用该方法对sonydscp73型号照相机所采集的产品图像进行实验。实验证明,神经网络为瓷砖检测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工具。  相似文献   
30.
磁通负反馈空心线圈传感器特性和噪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间域空地电磁系统可以实现大深度探测,能够探测金属沉积矿床和地热储层,其接收装置常采用空心线圈传感器,传感器的匹配方式是输出端并联阻尼电阻,该电阻可以有效地抑制线圈的时域振荡,但是增加了传感器的噪声.研制了一种基于磁通负反馈机制的低噪声、大面积空地接收线圈传感器,通过理论分析给出了该方法的实现原理,建立了传统匹配方式和基于磁通负反馈方式的线圈等效模型,并深入分析了2种模型下传感器的幅频特性、带宽及影响空心线圈传感器信噪比的各噪声源,给出了2种方式下使传感器处于临界阻尼状态时系统噪声的仿真结果,将两者在相同带宽下的噪声有效值指标进行对比,证明了基于磁通负反馈方式的接收线圈能够达到与传统方式接收线圈一致的性能.噪声方面,在相同的线圈结构、温度不变(27 ℃)、频率范围为3 dB带宽的情况下,相比传统方式信噪比提高了10.6 dB.最后,采用小线圈传感器等效模型在野外进行了噪声测量,验证了理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