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18784篇 |
免费 | 74242篇 |
国内免费 | 41264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49109篇 |
综合类 | 58896篇 |
化学工业 | 61886篇 |
金属工艺 | 36765篇 |
机械仪表 | 38621篇 |
建筑科学 | 40568篇 |
矿业工程 | 24206篇 |
能源动力 | 14160篇 |
轻工业 | 58788篇 |
水利工程 | 18462篇 |
石油天然气 | 18470篇 |
武器工业 | 8783篇 |
无线电 | 55064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41984篇 |
冶金工业 | 21303篇 |
原子能技术 | 8818篇 |
自动化技术 | 78407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36篇 |
2024年 | 10202篇 |
2023年 | 10525篇 |
2022年 | 21570篇 |
2021年 | 26625篇 |
2020年 | 19370篇 |
2019年 | 13383篇 |
2018年 | 14010篇 |
2017年 | 16452篇 |
2016年 | 15003篇 |
2015年 | 23427篇 |
2014年 | 29582篇 |
2013年 | 34320篇 |
2012年 | 43578篇 |
2011年 | 45423篇 |
2010年 | 43609篇 |
2009年 | 41387篇 |
2008年 | 43008篇 |
2007年 | 42153篇 |
2006年 | 35677篇 |
2005年 | 29083篇 |
2004年 | 20908篇 |
2003年 | 13527篇 |
2002年 | 12612篇 |
2001年 | 11542篇 |
2000年 | 9004篇 |
1999年 | 3143篇 |
1998年 | 818篇 |
1997年 | 606篇 |
1996年 | 470篇 |
1995年 | 412篇 |
1994年 | 278篇 |
1993年 | 329篇 |
1992年 | 293篇 |
1991年 | 175篇 |
1990年 | 192篇 |
1989年 | 230篇 |
1988年 | 138篇 |
1987年 | 102篇 |
1986年 | 94篇 |
1985年 | 49篇 |
1984年 | 67篇 |
1983年 | 58篇 |
1982年 | 47篇 |
1981年 | 88篇 |
1980年 | 167篇 |
1979年 | 109篇 |
1965年 | 16篇 |
1959年 | 106篇 |
1951年 | 11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平面组合连杆机构的多目标优化设计及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使平面连杆机构满足运动平稳、传动效率高、结构尺寸小等多重要求,对某高频率工作的四连杆机构与曲柄滑块机构组成的组合机构建立了模型,以杆长比为设计变量,以加速度绝对值的最大值、压力角最大值及连杆长最小为目标函数,应用统一目标法的线性加权和法,对其各杆长度进行了多目标优化设计,得到了最佳机构。并应用Matlab/Simulink软件,对优化后的机构运动特性进行了模拟仿真。仿真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机构具有较好的运动特性,可满足各项要求。 相似文献
962.
近年来,鱼雷技术内涵的延伸和功能的扩展给水下武器探测和信息处理带来了新的应用和发展空间,水下探测与信息处理模式呈现出了多样化和综合化的新局面,主要体现在新的探测平台带来的优势。未来作战模式的改变,使得实现平台—武器探测一体化以及武器探测与信息处理技术的融合成为其技术发展的主流趋势。利用平台的成套传感器,把接敌信息下载到武器上,以改进其捕获目标能力和提高其自导性能;利用平台处理器来增强武器的处理能力;利用平台显示器可以实时显示武器的战术态势;利用平台能实现武器对威胁的快速响应等等。当前常规鱼雷、低速UUV和反鱼雷鱼雷的技术发展分别代表了水下武器探测技术的3个主要应用方向。本文试图跟踪近年来这3种武器平台的发展状况以及与其相关的探测技术的发展趋势,归纳了这3种武器平台探测与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动向,并阐述了其目前的研究状况和面临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963.
964.
965.
在智能化最佳后坐力控制(FORC)测控系统的研究中,强电磁干扰是影响系统能否正常工作的关键.针对火炮发射环境下如何抑制干扰,提高电磁兼容性这一重要课题,主要从接地、屏蔽、隔离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硬件抗干扰设计.在软硬件设计的基础上,通过模拟试验验证了智能化FORC测控系统的可行性.本文研究结果对宽射频、高射速自动机缓冲装置的测控系统设计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66.
967.
968.
969.
文章分析了传统ERP系统存在的问题,针对系统智能性、可重构性差等缺点,基于"软件人"、多库协同等技术提出了"分布式智能ERP系统"的体系结构模型,为系统的设计和应用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