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7863篇 |
免费 | 7997篇 |
国内免费 | 4006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5431篇 |
技术理论 | 5篇 |
综合类 | 5349篇 |
化学工业 | 7801篇 |
金属工艺 | 3458篇 |
机械仪表 | 3515篇 |
建筑科学 | 4808篇 |
矿业工程 | 2108篇 |
能源动力 | 1609篇 |
轻工业 | 6503篇 |
水利工程 | 1650篇 |
石油天然气 | 2475篇 |
武器工业 | 733篇 |
无线电 | 6534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5707篇 |
冶金工业 | 2343篇 |
原子能技术 | 1176篇 |
自动化技术 | 8661篇 |
出版年
2025年 | 36篇 |
2024年 | 1273篇 |
2023年 | 1367篇 |
2022年 | 2427篇 |
2021年 | 3126篇 |
2020年 | 2380篇 |
2019年 | 1787篇 |
2018年 | 1868篇 |
2017年 | 2001篇 |
2016年 | 1838篇 |
2015年 | 2617篇 |
2014年 | 3217篇 |
2013年 | 3909篇 |
2012年 | 4604篇 |
2011年 | 4700篇 |
2010年 | 4226篇 |
2009年 | 4018篇 |
2008年 | 4012篇 |
2007年 | 3937篇 |
2006年 | 3494篇 |
2005年 | 2837篇 |
2004年 | 2056篇 |
2003年 | 1417篇 |
2002年 | 1231篇 |
2001年 | 1156篇 |
2000年 | 1055篇 |
1999年 | 667篇 |
1998年 | 443篇 |
1997年 | 365篇 |
1996年 | 341篇 |
1995年 | 261篇 |
1994年 | 266篇 |
1993年 | 173篇 |
1992年 | 166篇 |
1991年 | 124篇 |
1990年 | 92篇 |
1989年 | 89篇 |
1988年 | 43篇 |
1987年 | 56篇 |
1986年 | 50篇 |
1985年 | 20篇 |
1984年 | 18篇 |
1983年 | 16篇 |
1982年 | 20篇 |
1981年 | 10篇 |
1980年 | 23篇 |
1979年 | 8篇 |
1966年 | 1篇 |
1959年 | 12篇 |
1951年 | 1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作品紧扣设计大赛主题,将改善建筑工人的居住生活条件作为目标,通过社会调查和深入研究,设计出了拆装方便、实用美观的建筑集合体。该集合体主要由居住空间和公共服务空间两部分组成,基本组成单元可通过内部构件的灵活布置转换成学习空间和娱乐空间;采用钢架结构,预制构件的规格较为统一,便于施工并且可重复使用。 相似文献
42.
43.
44.
45.
46.
针对目前基于Retinex原理的图像增强技术在对夜间彩色图像处理中存在颜色失真、在高对比度边缘区域存在“光晕伪影”等问题, 提出了一种基于引导滤波的Retinex快速夜间彩色图像增强的算法.该算法首先构造优化的颜色恢复函数, 然后对夜间彩色图像在色调、饱和度、亮度(hue, saturation, value, HSV)颜色空间下的亮度图像采用具有边缘保持功能的引导滤波进行平滑处理, 估计场景的光照分量, 进而获得仅包含物体本身特性的反射分量图像, 经过Gamma校正与颜色恢复后最终实现夜间彩色图像增强.实验结果表明, 本文提出的算法增强效果显著、效率较高, 同时具有颜色保真、抑制过增强和能较好保留边缘细节信息等特性. 相似文献
47.
48.
采用超滤技术分离纯化β-葡萄糖苷酶粗酶液,以膜通量、回收率和比酶活为综合评价指标,筛选出合适的截留分子量的膜材料,并进一步考察了进口压力、回流压力、粗酶液固形物含量、膜过滤时间等因素对β-葡萄糖苷酶粗酶液超滤浓缩的影响。结果表明,β-葡萄糖苷酶粗酶液最佳超滤工艺条件为:选用50 ku的超滤膜,对0.9%的料液浓度在进口压0.12 MPa、回流压0.08 MPa条件下超滤20 min,浓缩倍数达3倍,β-葡萄糖苷酶回收率达95.05%,比酶活提高1.24倍,平均膜通量达96.0 L/(m2·h)。用超滤膜浓缩β-葡萄糖苷酶具有工艺简单、能耗低、绿色环保、β-葡萄糖苷酶活性损失小等优点,为β-葡萄糖苷酶的工业化生产放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9.
研究了大孔吸附树脂从栀子黄色素生产废液的京尼平苷碱水解液中纯化制备京尼平苷酸(GPA)的影响因素及工艺条件,比较了大孔吸附树脂对GPA的脱色、吸附及解吸附性能,确定了最佳制备工艺。结果表明,弱极性DA201树脂的脱色效果较好,且对GPA的吸附性差;非极性树脂DA201C对GPA的吸附率、解吸率较高,分别达到88.7%、98%。在树脂用量1 g/25 m L 10 mg/m L GPA粗提液稀释液、p H 4.0、25℃、120 r/min振荡6 h的条件下,DA201树脂的脱色率为85.9%,GPA保留率为92.3%。DA201C树脂高效吸附GPA的条件为10 mg/m L脱色液、p H3.0、上样速度1 BV/h、上样量7.2 BV。经25%乙醇溶液洗脱、干燥,制备的GPA纯度达到95.1%,回收率为86.2%。上述结果表明,在GPA的分离纯化中,DA201适用于脱色,DA201C适用于吸附和解吸。 相似文献
50.
为更加准确预测PE塑料中化合物向食品中迁移的分配系数。以PE中抗氧剂为代表,从大量文献中筛选PE中有害迁移物向食品模拟液迁移测试的可靠实验数据,将分配系数实验值Fexp与模型预测分配系数计算值Fsim对比分析,并对Scatchard-Hildebrand热力学模型进行实验校正,研究了温度(T)、迁移物分子量(M)和醇-水分配系数(log P)以及模拟液极性(ln Ps)与修正系数Ks(Ks=ln(Fsim/Fexp)的关系。结果表明除个别化合物因其分子结构特殊外,PE中化学物向脂肪类食品模拟液中迁移分配系数预测模型的修正系数Ks与M、log P、ln Ps均呈显著的线性相关性,得到修正后的Scatchard-Hildebrand热力学模型F’sim=exp(V迁移物/RT·[φ模拟液2(δ迁移物-δ模拟液)2-φ聚合物2(δ迁移物-δ聚合物)2]-7.289-0.021M-1.317ln Ps+0.901log P),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预测PE中有害物质向脂肪类食品模拟物中迁移的分配系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