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8320篇 |
免费 | 4321篇 |
国内免费 | 2415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2796篇 |
综合类 | 2958篇 |
化学工业 | 3154篇 |
金属工艺 | 1835篇 |
机械仪表 | 2278篇 |
建筑科学 | 2600篇 |
矿业工程 | 994篇 |
能源动力 | 742篇 |
轻工业 | 3169篇 |
水利工程 | 1005篇 |
石油天然气 | 608篇 |
武器工业 | 404篇 |
无线电 | 3350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2630篇 |
冶金工业 | 1074篇 |
原子能技术 | 734篇 |
自动化技术 | 4725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9篇 |
2024年 | 513篇 |
2023年 | 551篇 |
2022年 | 1150篇 |
2021年 | 1378篇 |
2020年 | 976篇 |
2019年 | 700篇 |
2018年 | 691篇 |
2017年 | 906篇 |
2016年 | 788篇 |
2015年 | 1250篇 |
2014年 | 1631篇 |
2013年 | 1859篇 |
2012年 | 2286篇 |
2011年 | 2460篇 |
2010年 | 2358篇 |
2009年 | 2359篇 |
2008年 | 2430篇 |
2007年 | 2344篇 |
2006年 | 2006篇 |
2005年 | 1794篇 |
2004年 | 1165篇 |
2003年 | 764篇 |
2002年 | 719篇 |
2001年 | 688篇 |
2000年 | 612篇 |
1999年 | 199篇 |
1998年 | 72篇 |
1997年 | 72篇 |
1996年 | 48篇 |
1995年 | 43篇 |
1994年 | 37篇 |
1993年 | 34篇 |
1992年 | 19篇 |
1991年 | 13篇 |
1990年 | 21篇 |
1989年 | 12篇 |
1988年 | 12篇 |
1987年 | 13篇 |
1986年 | 10篇 |
1985年 | 7篇 |
1984年 | 5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4篇 |
1980年 | 5篇 |
1979年 | 4篇 |
1976年 | 3篇 |
1962年 | 4篇 |
1959年 | 11篇 |
1951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芳纶及其功能织物的研究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芳纶是一种耐高温的高强高模特种纤维。介绍了间位芳纶和对位芳纶的结构和性能,以及当前利用其性能制得的各种功能芳纶织物。指出芳纶今后的研究方向:更高的力学性能,130~170GPa的弹性模量,60~90GPa的抗拉强度;更多的功能特性,尤其是耐500~600℃高温的特性。以期芳纶功能织物特性大幅度提高,应用更广泛。 相似文献
102.
103.
104.
105.
采用氢氧化镁[Mg(OH)2]复配聚氨丙基苯基倍半硅氧烷(PAPSQ)阻燃改性尼龙6(PA6),测定了阻燃PA6的极限氧指数(LOI),利用锥形量热仪测定了阻燃PA6的释热速率、总释热量、质量损失速率等多种参数,并用扫描电镜(SEM)观察了阻燃PA6残炭的形貌。实验表明,当Mg(0H)2的质量分数为40%,PAPSQ质量分数为5%时,PA6的LOI为41%,垂直燃烧通过UL94V-0级,PA6的释热速率、总释热量和质量损失速率均明显下降,PAPSQ与Mg(OH)2复配对PA6有协同阻燃效果。 相似文献
106.
聚乙烯醇水凝胶的制备及其溶胀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化学交联方法制备了PVA水凝胶,研究了PVA聚合度、醇解度等分子结构参数,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合成工艺参数,交联剂用量、疏水单体用量、阴离子单体用量等化学组成对PVA水凝胶溶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聚合度为1700、醇解度为95%的PVA1795为基体,当交联剂用量为1mL,反应温度为80℃,反应时间为8h,所制得的PVA水凝胶具有较高的溶胀率。 相似文献
107.
108.
109.
通过分析两制件的使用要求和结构特点,介绍了一模成型两个不同制件的模具结构特点及模具的动作原理,研究和分析了模具结构采用斜导柱侧抽芯和斜顶相结合,进行内、外侧抽芯成型方案的合理性,给出了模具设计的详细计算过程,实现了一模成型两个不同制件的设想,得出了此模具既方便加工又节约了材料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0.
A kind of fine and quasi-spherical Y2O3:Eu^3+ phosphor was prepared by firing a preparative precursor at 1 200 ℃ for 2 h with the molten salts of Na2CO3, S and NaCl. The precursor was obtained by homogeneous precipitation of yttrium and europium with oxalic acid when using EDTA, citric acid or starch as complexant. The structure and morphology of the phosphors were characterized by XRD and SEM, respectively. The influence of complexing environment, firing temperature and molten salts on formation of the phosphor Y2O3:Eu^3+ was discussed. The result show that the prepared Y2O3:Eu^3+ phosphor is of quasi-spherical structure with size of 2-3 μm. Its luminescent intensity is 30%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same phosphor prepared by the same procedure but without molten salts, and is 5% higher than that of commercial Y2O3:Eu^3+ red phosphor.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