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0篇
  免费   141篇
  国内免费   139篇
电工技术   110篇
综合类   107篇
化学工业   197篇
金属工艺   128篇
机械仪表   76篇
建筑科学   56篇
矿业工程   31篇
能源动力   20篇
轻工业   204篇
水利工程   31篇
石油天然气   94篇
武器工业   23篇
无线电   88篇
一般工业技术   85篇
冶金工业   107篇
原子能技术   10篇
自动化技术   26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59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101篇
  2012年   96篇
  2011年   127篇
  2010年   131篇
  2009年   93篇
  2008年   104篇
  2007年   144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66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水合物生成诱导期是用于表征水合物生成过程的重要参数,其研究对于水合物风险控制和水合物技术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研究方法、水合物客体分子类型、研究内容和诱导期分布等4个方面总结回顾了国内外近期开展的水合物生成诱导期研究概况,表明其主要围绕诱导期定性影响因素的分析和诱导期定量表征模型的建立两方面展开。介绍了诱导期的主要定性影响因素及其对诱导期的影响规律,阐述了不同类型诱导期定量表征模型的建立过程及其适用范围。结果说明,目前对于水合物生成诱导期定性影响因素的分析研究系统性不强,需要从微观角度对水合物生成及成核机理本质展开进一步研究,而所建立的诱导期定量表征模型也大都只适用于特定条件下的水合物生成诱导期预测。  相似文献   
62.
三联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其表面化学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丙三醇、环氧氯丙烷、十二醇及氯磺酸为主要原料合成了三联阴离子表面活性剂Ⅲ-12S.采用元素分析、液相色谱和质谱对产物结构进行表征,通过表面张力的测定研究了其在不同温度和不同反离子浓度下的表面化学性质,并计算了其溶液的胶团化热力学函数.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Ⅲ-12S具有更低的临界胶团浓度(cmc)和降低表面张力的能力,40℃、c(NaCl)=0.20 mol/L时,最低表面张力(γcmc)和cmc分别为27.54 mN/m和4.898×10-5mol/L.其胶团化热力学函数表明其形成胶团的过程为熵驱动.  相似文献   
63.
曹俊雅  张绅  张涛  雍玉梅  杨超 《化工学报》2019,70(10):3914-3923
上流式反应器设置在固定床渣油加氢反应器前有利于提高渣油原料适用性,延长装置运行时间。实验研究了上流式反应器气液相间传质,采用五齿柱形氧化铝催化剂模拟工业催化剂颗粒,水溶液模拟渣油,空气模拟氢气,采用无氧水物理吸收和亚硫酸钠化学吸收的方法,测定了在高气液比的条件下上流式反应器床层气液相间传质特性实验。考察了表观气速、表观液速、填料粒径、内构件、催化剂级配和床层高径比对液相体积传质系数和气液相界比表面积的影响规律。实验数据表明,液相体积传质系数随着气、液速的增大而增大;随填料颗粒增大而减小;在床层内安装合适的内构件或增大反应器高径比,能够促进气液相间传质。基于实验数据拟合了适合上流式反应器液相体积传质系数和气液相界比表面积的经验关联式,拟合误差最大分别为12%和24%;表明所建气液相间传质的经验关联式能更好地预测上流式反应器中的气液相间传质特性。  相似文献   
64.
为了进一步降低某48 V轻混车辆油耗,采用软件模拟仿真和台架试验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了整车运行过程,搭建了48 V轻混系统的整车经济性仿真模型,进行了仿真与试验相关性研究。基于精度较高的相关性模型,分析了优化运行工况点、液力变矩器锁止离合器策略、制动回收策略等因素对节油的贡献,并在实车上完成了优化方案的验证。结果表明:燃油经济性明显改善,优化后该48 V轻混车辆新欧洲行驶循环(new European driving cycle,NEDC)工况下综合燃油消耗量降低约12%。  相似文献   
65.
玉米秸秆生物法制取酒精的中间试验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建立了玉米秸秆采用蒸汽爆破预处理、纤维素酶水解和戊糖己糖同步发酵技术制取酒精的中间试验装置。玉米秸秆在1.6~2.0 MPa条件下蒸汽爆破预处理,在提高玉米秸秆对纤维素酶可及度的同时,玉米秸秆中纤维素、木聚糖和木质素损失分别为4.08%、40.02%和9.91%。里氏木霉以10%的原料制备纤维素酶,并用于降解剩余的90%的原料,滤纸酶活力和纤维素酶水解得率分别为2.27 FPIU/mL和71.3%。初始还原物浓度为43.65 g/L的水解糖液经树干毕赤酵母发酵16 h,还原物利用率和酒精得率分别为87.17%和0.43 g/g(酒精/消耗的糖)。  相似文献   
66.
基于Abaqus软件模拟井下矿用12.00R24全钢工程机械轮胎使用工况下的胎肩部位受力情况,分析轮胎肩空脱层的原因,并对轮胎设计方案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轮胎肩空脱层的原因为3#带束层端点应力集中;采用优化方案(4层带束层+0°带束层结构、适当调整带束层角度、合理优化带束层宽度)可以有效改善轮胎胎肩部位应力分布,将胎肩部位的应力集中点分散;优化方案轮胎的TKPH值比原始方案轮胎提高了93%。  相似文献   
67.
采用平衡溶胀法测定了日本瑞翁公司生产的活氯型丙烯酸酯橡胶(AR840)在24种不同有机溶剂中的溶胀行为,得到了AR840的一维溶解度参数值,其范围在18~23(MPa)1/2之间.进一步用汉森三维溶解度参数软件(HSPiP)对溶胀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得到AR840三维溶解度参数值,色散分量(δd)、极性分量(δp)和氢键...  相似文献   
68.
毛竹竹屑经10%低用碱量 (以Na2O计)、20%硫化度、160 ℃下保温1 h预处理,木质素脱除率达到62.35%,预处理物料酶水解48 h葡萄糖和木糖得率分别为56.04%和53.47%。研究了硼氢化钠、三聚磷酸钠、2-蒽醌磺酸钠3种蒸煮助剂对毛竹竹屑10%用碱量硫酸盐预处理的成分以及糖化效果影响,其中2-蒽醌磺酸钠影响最大。在10%用碱量和20%硫化度的预处理液中添加0.15%的2-蒽醌磺酸时,160 ℃下保温1 h的葡聚糖回收率和木质素脱除率分别为94.93%和68.55%,与空白对比分别提高5.45%和9.94%;预处理物料酶解48 h葡萄糖和木糖得率分别为62.88%和58.97%,与空白对比分别提高12.21%和10.29%。  相似文献   
69.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二氧化硅负载磷钨酸催化剂,使用IR、XRD和SEM对其进行了表征,并用该催化剂催化间苯二酚与苯乙烯反应合成了美白剂4-(1-苯乙基)-1,3-苯二酚,经二甲苯重结晶后使用MS和~1H NMR确定了产物的结构;应用酪氨酸酶活性抑制实验、Fe~(3+)还原力和自由基抑制实验评价了4-(1-苯乙基)-1,3-苯二酚的美白和抗氧化活性,并与β-熊果苷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以L-酪氨酸为底物时,4-(1-苯乙基)-1,3-苯二酚对酪氨酸酶的半抑制浓度IC_(50)=0.010 5 g/L,明显低于β-熊果苷(IC_(50)=0.64 g/L),4-(1-苯乙基)-1,3-苯二酚的美白效果远强于β-熊果苷;4-(1-苯乙基)-1,3-苯二酚对Fe~(3+)还原力的半效应浓度EC50=0.033 g/L,去除羟基自由基的EC_(50)=0.06 g/L,去除超氧自由基的EC50=0.32 g/L,与β-熊果苷的抗氧化能力相比,其对Fe~(3+)还原力和去除超氧自由基的能力强于β-熊果苷。  相似文献   
70.
V--N微合金钢的C含量(质量分数)在0.05%---0.30%范围内变化时, V(C, N)在铁素体中析出开始时间随温度降低单调增加. 实验得到的开始析出点是在750 ℃时的10 s左右, 含C量不同的4种钢得到的形核率--温度 (NrT)曲线 和析出--温度--时间 (PTT) 曲线单调变化的趋势相同. 热力学与动力学计算得到的不同C含量钢中的V(C, N)形核驱动力非常接近, 其NrT和PTT曲线随C含量无明显变化. 实验与计算均证实, 实验钢的C含量在0.05%---0.30%范围内变化时, V(C, N)在铁素体中的析出动力学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