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360篇 |
免费 | 553篇 |
国内免费 | 513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979篇 |
综合类 | 691篇 |
化学工业 | 1175篇 |
金属工艺 | 422篇 |
机械仪表 | 660篇 |
建筑科学 | 1105篇 |
矿业工程 | 567篇 |
能源动力 | 236篇 |
轻工业 | 1223篇 |
水利工程 | 429篇 |
石油天然气 | 421篇 |
武器工业 | 141篇 |
无线电 | 931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652篇 |
冶金工业 | 353篇 |
原子能技术 | 246篇 |
自动化技术 | 119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05篇 |
2023年 | 287篇 |
2022年 | 333篇 |
2021年 | 357篇 |
2020年 | 300篇 |
2019年 | 332篇 |
2018年 | 323篇 |
2017年 | 189篇 |
2016年 | 231篇 |
2015年 | 282篇 |
2014年 | 579篇 |
2013年 | 464篇 |
2012年 | 464篇 |
2011年 | 469篇 |
2010年 | 503篇 |
2009年 | 486篇 |
2008年 | 501篇 |
2007年 | 477篇 |
2006年 | 492篇 |
2005年 | 432篇 |
2004年 | 395篇 |
2003年 | 406篇 |
2002年 | 300篇 |
2001年 | 284篇 |
2000年 | 255篇 |
1999年 | 210篇 |
1998年 | 171篇 |
1997年 | 176篇 |
1996年 | 150篇 |
1995年 | 173篇 |
1994年 | 166篇 |
1993年 | 144篇 |
1992年 | 112篇 |
1991年 | 111篇 |
1990年 | 123篇 |
1989年 | 128篇 |
1988年 | 61篇 |
1987年 | 77篇 |
1986年 | 65篇 |
1985年 | 51篇 |
1984年 | 58篇 |
1983年 | 37篇 |
1982年 | 42篇 |
1981年 | 29篇 |
1980年 | 24篇 |
1979年 | 14篇 |
1978年 | 6篇 |
1959年 | 9篇 |
1958年 | 7篇 |
1956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71.
72.
73.
针对现有的联合目标跟踪与分类算法不具备封闭解析形式、计算量大且缺乏模块化结构等特点,将预知的各类目标的多种模型联合起来,组成一个多模型集合,并在运动学传感器和属性传感器观测过程相互独立的前提下,对目标状态概率密度函数和目标类别概率质量函数同时进行贝叶斯推理,得出一种基于多模型的联合目标跟踪与分类算法。该算法由卡尔曼联合多模型滤波器和贝叶斯分类器组成,实现了跟踪器与分类器的模块化,提高了跟踪和分类性能,具有封闭解析形式,计算量较小,适合工程实时应用。通过仿真,证实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4.
本文首先简述了MMS的实际应用环境及其在MAP上的实现,然后论述了BITBUS上MMS服务的建立,并在网络互连的基础上提出了异构网络MMS互连实现的方法及步骤,最后对MMS在制造环境中的应用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75.
本文主要针对暂态伴随模型的时域分析法的不足之处,提出了耦合电感的暂态伴随模型和导出了混合方程的递推公式。从而大大拓宽了该方法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76.
77.
为了适应复杂的边界条件,新一代液体运载火箭管路系统中通常使用三铰链管路作为补偿导管.由于三铰链管路的补偿能力取决于铰链补偿器的变形能力,因此在管路设计时需要对给定补偿工况下各补偿器的变形情况进行评估,确保各铰链补偿器的角位移值均在设计允许范围之内.以某型号三铰链增压管为例,分别采用理论计算、有限元仿真以及试验测量3种方... 相似文献
78.
松辽盆地滨北地区生物气资源量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松辽盆地滨北大部分地区中浅层的烃源岩有机质成熟度较低,常规油气资源将相当有限,生物气是通过微生物食物链反应而成气,在埋藏很浅的时候就开始形成生物气,因此成熟度较低恰好是适合生物气的生成条件。文章对源岩的发育、分布、埋深、地层温度、母质输入类型、稳定碳同位素组成等特征进行分析后认为,滨北地区有形成生物气的良好条件,应用同柴达木盆地和莺琼盆地进行类比的方法,确定生化甲烷产气率和生物气聚集系数,通过对滨北地区生物气资源量的计算,认为滨北地区不仅具有生物气的生成条件,而且具有一定的资源潜力。 相似文献
79.
对传统驱油实验装置进行改进,建立裂缝-基质模型以模拟裂缝性油藏。应用该模型开展CO_2混相连续注入和吞吐实验,研究CO_2混相注入提高裂缝性油藏采收率特征,并测试产出原油组分,据此分析不同连续注气时间下基质原油产出机理。结果表明,CO_2混相连续注入很难显著提高裂缝-基质模型原油采收率,基质长度为10.0 cm时采收率仅为18.2%,长度为20.0 cm时采收率降至14.1%。原油组分测试结果表明:CO_2注入初期(0~8 h),产出原油组分基本不变,溶解膨胀为主要产油机理,是主要出油阶段;注气后期(8~40 h),产出原油组分明显变化,萃取为主要产油机理,但产油量较少。CO_2吞吐可在连续注气基础上大幅提高采收率72.8%~73.9%;但吞吐效果受生产压差影响,当生产压差为5 MPa时,累积采收率仅为7.9%~12.4%;当生产压差增至20 MPa时,累积采收率最高可达73.9%。 相似文献
80.
采用XeCl准分子脉冲激光,在室温、真空环境下烧蚀银靶,通过改变激光能量密度和靶衬间距,在与靶面平行放置的Si(111)衬底上沉积了一系列纳米银晶薄膜。利用扫描电镜以及X射线衍射仪、选区电子衍射技术对薄膜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薄膜由不同尺寸的银纳米晶粒组成;在固定激光能量密度的条件下,随着靶衬间距增加,薄膜的厚度和晶粒尺寸逐渐减小,晶粒间的聚合程度减弱,薄膜(111)晶面的XRD特征谱线强度减弱,(200)晶面的特征谱线强度增强;在固定靶衬间距的条件下,随着激光能量密度的增大,薄膜的厚度和晶粒尺寸逐渐增大,晶粒间的聚合程度增强,薄膜(111)晶面的特征谱线强度增强,(200)晶面的特征谱线强度略有减弱。结合晶粒成核和传输特性、烧蚀粒子迁移率,以及薄膜沿不同晶面生长所需表面能存在差异的情况,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