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30篇 |
免费 | 8篇 |
国内免费 | 24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38篇 |
综合类 | 46篇 |
化学工业 | 105篇 |
金属工艺 | 21篇 |
机械仪表 | 46篇 |
建筑科学 | 37篇 |
矿业工程 | 11篇 |
能源动力 | 12篇 |
轻工业 | 27篇 |
水利工程 | 4篇 |
石油天然气 | 22篇 |
武器工业 | 2篇 |
无线电 | 13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49篇 |
冶金工业 | 9篇 |
自动化技术 | 2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5篇 |
2021年 | 11篇 |
2020年 | 6篇 |
2019年 | 6篇 |
2018年 | 11篇 |
2017年 | 7篇 |
2016年 | 9篇 |
2015年 | 14篇 |
2014年 | 34篇 |
2013年 | 30篇 |
2012年 | 17篇 |
2011年 | 30篇 |
2010年 | 21篇 |
2009年 | 15篇 |
2008年 | 21篇 |
2007年 | 35篇 |
2006年 | 24篇 |
2005年 | 19篇 |
2004年 | 18篇 |
2003年 | 27篇 |
2002年 | 18篇 |
2001年 | 11篇 |
2000年 | 14篇 |
1999年 | 12篇 |
1998年 | 10篇 |
1997年 | 7篇 |
1996年 | 6篇 |
1995年 | 8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90年 | 2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4篇 |
198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本文首先基于T—H方程推导了椭圆参考轨道编队飞行的周期性条件,讨论了椭圆参考轨道卫星编队飞行的典型模态,该模态是圆形参考轨道空间圆形模态的推广。然后论述了二阶带谐项(J2项)摄动对编队飞行构型保持的影响。最后,基于相平面法提出了一种编队飞行构型保持控制方法,该控制方法不是消极的抵消干扰的影响,而是积极的利用干扰的作用达到节约燃料并精确保持构型的目的。仿真表明,采用该控制方法可对椭圆参考轨道卫星编队构型进行有效的保持,卫星的相对位置保持精度可达到厘米量级。 相似文献
42.
针对ASP.NET网站开发中可能遇到的逻辑推理问题,提出并实现了用Prolog语言与ASP.NET混合编程方法开发专家系统框架的方案,为开发基于Web的专家系统提供了一条方便快捷和高效的途径。此方案用ASP.NET2.0(C#)实现专家系统的Web用户界面,用Prolog语言实现推理过程,介绍了该专家系统的实现原理,给出了关键程序连接语句用来论述其结合技术,从而提高了软件开发的效率。 相似文献
43.
44.
45.
46.
研究了添加0.1mass%稀土Y的铸造K38G高温合金在1000℃的恒温氧化行为.结果表明,较之不含Y的合金,含Y铸态K38G合金的氧化速率显著降低; 氧化时形成双层的外氧化膜,表层为以Cr2O3和TiO.2为主的混合氧化物层,内层为连续的Al2O3层;没有内氧化和内氮化,没有氧化膜的剥落,加入稀土Y有效地提高了氧化膜的粘附性能. 相似文献
47.
WLG—900型和1100型沉降过滤式离心脱水机,在制造过程中经过不断改进,性能有了很大提高。用于选煤厂的煤泥水和浮选尾煤脱水,可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48.
煤炭的清洁利用和产氢是电解煤制氢气的两大优势,其实际消耗的能量仅是电解水制氢的1/3~1/2,在实际应用中,不仅降低了成本而且避免了煤燃烧带来的环境污染.本论文探讨了煤浆电解过程中煤颗粒大小、硫酸浓度、铁离子及搅拌速率对煤电解制氢工艺的影响;采用线性伏安扫描法和计时电流法进行电化学测试,电流密度越大,煤的电解效率越高.... 相似文献
49.
为了提高超疏水膜的使用寿命,通过改变聚二甲基硅氧烷修饰的二氧化硅(PDMS-SiO_2)纳米粒子的含量,用简单的提拉法在A3碳钢表面构建一层包含聚苯胺(PANI)、PDMS-SiO_2和环氧树脂的超疏水膜。通过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仪和接触角测量仪对其表面进行表征。PDMS-SiO_2纳米粒子不仅能够增加膜的表面粗糙度,而且能够降低膜的表面能,当PDMS-SiO_2含量达到25.0%时,所制备的膜具有超疏水性。采用电化学工作站对复合膜的防腐蚀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的聚苯胺环氧树脂涂层相比,采用PDMS-SiO_2/PANI构建的超疏水膜具有更好的防腐蚀效果。 相似文献
50.
住宅建筑生命周期碳排放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住宅建筑生命周期碳排放的阶段划分和计算2个方面入手,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住宅建筑生命周期碳排放的研究进展,得到了2点基本认识:一是传统的线性生命周期阶段划分已经不能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需要在消耗型建筑生命周期中加入循环的概念;二是在计算住宅建筑碳排放时,为了保证其完整性和准确性,应侧重主要排放阶段,并考虑建筑以外的一些影响因素.据此,笔者认为,我国住宅建筑生命周期碳排放的阶段可以划分为原材料生产、建筑施工、建筑使用、维护、建筑的废弃和处理5个阶段.在计算碳排放时,应将重点放在建筑使用阶段,可忽略建筑施工阶段,同时还应注意科技发展对不同阶段碳排放量变化的影响,以及建筑废物回收和住区绿地的负碳排放效应.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