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1篇
综合类   37篇
化学工业   1篇
金属工艺   1篇
建筑科学   11篇
矿业工程   78篇
石油天然气   3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3篇
冶金工业   4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9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用电磁辐射法非接触预测煤与瓦斯突出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简述了煤岩体受载破坏变形时产生电磁辐射的规律和产生的机理 ,分析了电磁辐射法预测煤与瓦斯突出的原理 ,并用KDB5本安型煤与瓦斯突出电磁辐射监测仪在现场进行了实测。结果表明 ,采用电磁辐射法非接触预测突出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地球物理方法。  相似文献   
32.
煤吸附瓦斯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叙述了煤的物理结构及煤吸附瓦斯气体的本质;形象描述了煤体吸附瓦斯气体的全过程;分析得出不同控制步骤下,煤吸附瓦斯气体的吸附速率方程及相互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3.
孔隙气体在煤层中扩散的机理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分析了孔隙气体在煤体中的扩散模式和微观机理,得出在煤体中存在菲克型扩散、诺森扩散、过渡型扩散、表面扩散和晶体扩散几种扩散模式,并分析了抽放时瓦斯气体在煤层中的运移过程及其在煤微孔隙中的扩散过程,根据分子运动论,从微观上讨论了压强和温度对甲烷分子平衡自由程的影响规律,并解释了升高压强和温度增强甲烷气体在煤层微孔隙中扩散能力的机理,分析了前人测定的不同压力下瓦期在煤体中的扩散系数与分子平均自由程之间的关系,表明孔隙气体在煤微孔隙中扩散的宏观参数从根本上来看是由于分子微观参数的改变引起的。  相似文献   
34.
针对国家提出的加快煤层气地面开发和推广煤矿"先抽后建"理念,分析了新建突出煤矿"先抽后建"的基本特征,构建了"先抽后建"的时间-空间-安全条件模式模型与政策落实-技术研究-工程实施路径图,并对官寨煤矿工程实例进行了研究。研究得出:煤层气地面井抽采是煤矿区域瓦斯治理的创新举措,是推动实现新建突出煤矿"先抽后建"的有效途径;"先抽后建"模式为科学规划煤层气抽采与矿井建设的工程分区,统筹衔接和协调实施煤层气与煤炭开发;实施路径是在煤矿筹建阶段明确落实"先抽后建"政策的总体方案,根据项目可行性研究的成果,研究编制"先抽后建"的技术实施方案,按照地面钻井-瓦斯先抽-矿井后建的步骤进行"先抽后建"的工程实施。现场工程实践显示,官寨井田煤层气开发与矿井建设工程"先抽后建"方案可行,具有典型的代表性和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5.
以含瓦斯软煤流变力学性质的试验研究为基础,从宏微观两方面分析了其破坏过程的机理,结合现场突出现象分析了突出的能量耗散过程。初步论证了非接触式预测预报指标的可行性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6.
利用煤岩破坏电磁辐射特性测定煤岩卸压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理论及实验研究表明,通过测定钻孔钻进过程中的电磁辐射强度,能够确定煤岩却压带的范围。测试方法简便易行,测定系统与声发射系统相比,灵敏可靠,抗干扰能力强,投资少,操作简单方便,便于推广应用,可望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7.
针对3组不同变质程度的软硬煤样,采用等温吸附实验分析了不同软硬煤的瓦斯吸附特性;通过低压液氮吸附实验,研究了不同软硬煤的孔隙结构特征,从煤的物理微结构(孔隙结构)角度分析了不同软硬煤的瓦斯吸附控制机理;同时对不同软硬煤样进行了红外傅里叶光谱(FTIR)实验,研究了不同软硬煤的表面化学微结构特征及其对瓦斯吸附行为的微观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软硬煤样的瓦斯吸附能力差异明显,随煤阶的升高,VL从17.35cm3/g增加到37.89cm3/g,pL在0.88~1.75 MPa范围内变化;肥煤和焦煤软煤的瓦斯吸附量均明显高于同种变质程度的硬煤,而无烟煤则正好相反;软煤的总比表面积始终明显大于对应的硬煤,不同软硬煤样的孔径分布峰值均出现在3~10nm的微孔范围内,微孔所占孔比表面积比例均大于50%,是比表面积的主要贡献者;肥煤和焦煤软煤较同阶硬煤拥有更大的比表面积和更少的含氧官能团,具有超前演化的特征,展现出了更好的瓦斯吸附性能;而无烟煤软煤较硬煤的成熟度更低,含氧官能团含量更高,导致其瓦斯吸附量小于相应的硬煤.煤体瓦斯吸附行为不仅受孔隙结构的影响,还与化学结构紧密相关,在实际应用中应同时予以考虑.  相似文献   
38.
矿井煤岩动力灾害电磁辐射预警技术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煤岩破坏力电耦合模型、煤与瓦斯突出和冲击矿压发生的不同特点及现场测试的大量数据,得到了两种灾害的电磁辐射预警临界值系数和动态变化趋势系数的确定方法.研究表明:煤岩动力灾害电磁辐射预警可以采用脉冲数和强度两个指标同静态临界值和动态趋势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预警,电磁辐射可以将动力灾害危险分为无危险、弱危险和强危险的3级预警方案,对不同的预警级别可以采用对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9.
煤与瓦斯突出的流变电磁辐射机理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当前尚未彻底弄清煤与瓦斯突出的本质,对其发生、发展过程中各主要影响因素的相互关系知之甚少,在前人研究基础上,采用新兴交叉学科理论,建立煤与瓦斯模型,较为详细地论述了地应力、瓦斯、含煤瓦斯和时间等在突出发展过程中相互作用。从而可以考虑用电的方法抑制含瓦斯煤在自然破坏过程中产生的电磁辐射对煤-瓦斯体系的影响来达到防治突出的目的,并利用各阶段的电磁辐射特点来预测、监测煤与瓦斯突出。  相似文献   
40.
本文采用数学反问题方法探讨了煤层原始瓦斯压力边界移动规律,得出了煤层中原始瓦斯压力边界线移动的位移无量纲准数和速度无量纲准数,从而为确定煤层中原始瓦斯压力边界位置提供了一种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