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93篇
化学工业   72篇
建筑科学   39篇
能源动力   5篇
轻工业   1篇
水利工程   27篇
一般工业技术   3篇
冶金工业   1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研究粉末活性炭对生活饮用水中钼污染物的去除效果,通过试验确定最适宜的PAC种类、投加量、吸附时间、pH等工艺参数,为饮用水中钼污染物的去除提供依据.方法以自配的钼质量浓度为1mg/L溶液为原水,模拟钼污染的饮用水,通过试验验证粉末活性炭吸附对钼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结果粉末活性炭对钼污染物的吸附在40min内能达到吸附容量的80%~90%;粉末活性炭对钼污染物的吸附等温线符合弗兰德里希(Freundlich)吸附模式,在钼的平衡质量浓度为0.07mg/L时,粉末活性炭对其吸附容量大约为12mg/g.结论比表面积大的木质粉末活性炭适合对钼污染饮用水的处理,溶液的最佳pH值范围为5—8.  相似文献   
102.
目的为延长高铁酸盐的保存时间,筛选出对高铁酸盐起到最佳稳定作用的添加剂,并确定碱液的最佳浓度和与高铁酸盐的体积比以及缓冲药剂组分的最佳物质的量比和添加量.方法将高铁酸盐溶液与不同浓度NaOH溶液、缓冲药剂混合,低温避光保存,定时测其吸光度,比较分解速率.结果NaOH溶液与Na2FeO4混合,浓度越高,体积比越大,Na2FeO4分解率越低.添加碳酸盐缓冲药剂时,n(NaHCO3):n(NaOH)为2:1,且以高铁酸盐浓度的100倍浓度添加效果最好,磷酸盐缓冲药剂稳定效果次之,除50倍浓度的硼酸盐缓冲药剂外,其他浓度的硼酸盐药剂都会加速高铁酸盐的分解.结论高浓度碱液可抑制高铁酸盐的分解,碳酸盐缓冲药剂对高铁酸盐能起到一定的稳定作用,为高铁酸盐的长时间稳定保存提供了有效的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使用灰色残差模型,解决预测城市需水量问题.方法 在传统灰色预测基础上,通过模型模拟的还原值与原始数据比较,取其差值,构建新数列模型代回原模型修正误差.结果 通过对2000-2004年沈阳市生活用水量计算,灰色残差模型中均方差比值c为0.32,小误差概率p为0.94.而传统灰色方法 中均方差比值c为1.03,小误差概率p为0.62.表明灰色残差模型在模型精度方面高于传统灰色方法 ,更能对外界因素的影响做出反应.结论 通过对比验证.灰色残差模型弥补了传统灰色模型在预测中不足而且能更好地预测城市未来需水量.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检测混合细菌对铁锰氧化过程各因素的变化,深入了解微生物除铁除锰的过程及其特性,为微生物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亚铁杆菌属分离培养基、嘉氏铁柄杆菌分离培养基、缠绕纤发杆菌分离培养基和PYCM分离培养基对细菌进行驯化培养,后分别混合,通过在不同条件下的对比试验,检测细菌氧化铁锰时各因素的变化.结果 细菌在氧化铁锰时所引起的溶液pH值的变化与细菌在氧化锰过程中,锰去除率的变化曲线有着一定的线性关系;每种混合菌对锰的去除率都能达到50%以上,对铁的平均去除率在80%以上.结论 有无载体对细菌除铁影响并不是很大.在有砂摇动和无砂摇动情况下由嘉氏铁柄杆菌分离培养基、缠绕纤发杆菌分离培养基和PYCM培养基培养出的细菌混合后对铁锰的去除效果好,在有砂不摇动情况下由亚铁杆菌属分离培养基、嘉氏铁柄杆菌分离培养基、缠绕纤发杆菌分离培养基和PYCM培养基培养出的细菌混合后对铁锰去除效果好.细菌对铁锰的氧化作用影响着溶液的pH值.  相似文献   
105.
目的研究粉末活性炭应急处理苯酚水源水污染的可行性,提供应对突发的水污染处理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方法用浑河水配制一定质量浓度苯酚污染水,模拟突发的苯酚水污染,进行粉末活性炭(PAC)对苯酚的吸附性能以及投加工艺参数的试验.结果结果表明PAC对苯酚的吸附性能曲线符合弗兰德里希(Freundlich)吸附模式.在苯酚的平衡质量浓度为0.002 mg/L时,粉末活性炭对其吸附容量为1.46 mg/g;PAC对苯酚有较快的吸附速率,吸附20 min就能够达到其吸附容量的90%以上;比表面积大的木质炭是应急处理苯酚水污染的最佳炭种;PAC投加的炭浆质量浓度对处理效果有一定的影响;当溶液的pH值小于10时,PAC对苯酚有较高的吸附效果.结论对突发的苯酚污染,投加粉末活性炭是切实可行的应急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研究A/O生物滤池工艺脱碳硝化原理,确定该工艺的运行参数.方法 通过试验对比水力负荷变化对COD、NH3-N和TN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 试验结果表明:A/O生物滤池的缺氧段对COD、NH3-N和TN的去除起到重要作用.为了达到最佳处理效果,缺氧段要保持在一定的高度范围内.最佳高度在500~600mm;当A/O生物滤池水力负荷为(2~3)m/h,缺氧区与好氧区体积比为1:3时,原水中的COD、NH3-N和TN都取得了较好的去除效果.结论 A/O生物滤池水力负荷的增加,回流混合液带入更多的溶解氧,加强水流在滤柱内的扰动,增强了滤柱内的复氧,破坏缺氧滤柱内缺氧环境,这对反硝化及总氮的去除是不利的.  相似文献   
107.
饮用水二次消毒方法评析与择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典型的氯化、二氧化氯、次氯酸钠、臭氧、紫外线和微电解等水的主要消毒技术与工艺,在灭菌可靠性,产物毒副性,管理安全性,操作方便性,经济适用性等方面进行了评价与分析,并对适用于居住区生活饮用水二次消毒技术和工艺进行了择优与探讨,认为紫外线灭菌具有高效、安全、经济等特点,可作为饮用水二次消毒首选方案,微电解消毒具有较高的灭菌效果,持续灭菌能力和方便安全等特点,作为饮用水二次消毒技术具有潜在、广阔的开发与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8.
傅金祥  罗迪  柳溪若  钱杰  由昆  张黎 《水处理技术》2021,(3):110-113,118
通过批次实验和UASB反应的连续实验考察了在不同缺乏外源磷的程度时,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对基质氮的去除情况以及出水磷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批次实验中,PO43--P的质量浓度在2.3~0 mg/L对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的脱氮效能没有明显的消极影响,而当PO43--P的质量浓度为1.0 mg/L时基质去除率93.160%比进水PO43--P的质量浓度2.3 mg/L的实验组的高3.93百分点。在连续实验中,外源PO43--P的质量浓度在2.3~0 mg/L时,对NH(4)+-N和NO2--N的去除没有消极影响,NH(4)+-N和NO2--N去除率始终保持在99.68%和99.69%左右;当进水PO43--P的质量浓度为0时,出水NO3--N含量稍有减少,PO43--P的质量浓度约为0.222 mg/L。  相似文献   
109.
曝气生物滤池在污水回用中的挂膜启动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曝气生物滤池在污水深度处理中的挂膜启动中,先用活性污泥闷曝接种,然后通入污水厂初沉池出水,逐步提高进水流速,到滤料表面形成稳定生物膜后改进污水厂二级出水.试验结果表明,挂膜启动中使用污水处理厂初沉池的出水作为原水,挂膜速度快,两周后出水CODCr和NH3-N去除率分别稳定在70%和80%以上.  相似文献   
110.
对国内外湖泊、水库水质数学模拟的研究现状进行概述,并对几种应用较广泛的水质模型软件在可模拟水质参数、所需数据、实际应用结果等方面进行详述.当前湖库水质监测数据、地质水文及周边环境资料的限制,我国湖库水质模型在参数选取优化、不确定性分析等方面存在不足,仍待研究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