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3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3篇
综合类   100篇
化学工业   44篇
金属工艺   2篇
机械仪表   2篇
建筑科学   405篇
能源动力   37篇
水利工程   6篇
石油天然气   4篇
一般工业技术   26篇
冶金工业   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李静  刘加平 《华中建筑》2009,27(10):159-162
该文从高原地域因素,即自然环境、社会文化和经济技术三个方面分析对藏族民居室内空间布局、空间组织和视觉塑造的影响,以期从理论上进行经验总结,为当地民居的发展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2.
研究了自制CaO和MgO膨胀剂的掺加对C60自密实混凝土力学、变形性能及基本徐变的影响,并将徐变测试结果与fib 2010模型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6%CaO膨胀剂、6%(CaO+MgO)膨胀剂和10%(CaO+MgO)膨胀剂的掺加对C60自密实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影响较小,但会显著降低混凝土自收缩,并增...  相似文献   
73.
中国南海地区常年四季如夏,温湿度波动小,辐射热是建筑的主要热源。为了研究南海岛礁上围护结构长波散热强度及建筑围合对长波散热的影响,建立由直射分量和反射分量组成的长波辐射计算模型。该模型采用视野因子替代传统辐射计算中的角系数,采用基尔霍夫电流定律计算多个表面的反射辐射。通过多地的实测数据验证该模型的有效性,为后续建筑长波散热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4.
该新风预热墙是一种兼顾供暖和新风预热需求的太阳能墙体,由渗透型集热板、空气夹层、出风口、保温墙体等组成。通过人工气候室实验测试的方法,分析该太阳能墙系统在不同太阳辐射强度、开孔高度和集热板高度比例、抽吸速度以及渗透孔径等工况下各运行阶段集热板、出风口等热性能。结果表明:随着太阳辐射强度、开孔高度和集热板高度比例的增加,系统的热效率和新风温度显著提升,集热效率最高达到75%,最高温升约为15.0℃;并根据风温和风量需求,给出合理的风机抽吸速度和渗透孔径取值,可为太阳能墙体的实际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5.
在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中,市政给排水管道的设置是一下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这项工程的建设质量会直接影响到市民的供水效果,还会对城市的排水效果产生影响。对于给排水管道的设计方案,以及相关的修建技术,都是相关人员需要认真探讨的要点。文章对主要对各种管道的布置特点和关键的施工技术进行介绍,希望能够对相关工作人员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6.
从流体力学的角度对水泥净浆流动度试验开展研究,在考虑流体表面张力和表面浸润性的情况下,对流体屈服应力和流动度之间的关系开展了较文献中现有结果更为严格的理论分析,获得了一组新的公式,完善了Roussel等人的理论工作。在此基础上,定量计算了表面张力和浸润性、截锥圆模容积、浆体密度对屈服应力和流动度之间关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77.
78.
79.
骑楼建筑是近代在中国岭南地区发展起来的一种独特的建筑类型.笔者通过实地调研与测绘的研究方法,对海口骑楼建筑的发展脉络进行了梳理,并针对不同时期骑楼建筑的空间与构造特点进行了探寻.经过研究发现,伴随着时代与技术的进步,海口骑楼建筑的空间尺度与使用功能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同时,骑楼建筑还呈现出由海口中心地区向周边地区及县级市区扩散的趋势.  相似文献   
80.
古今建筑环境设计观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人类住区环境,应当挖掘中国传统建筑规划设计理论中的“绿色”经验和精华,结合现代建筑科学技术,才能完成当代建筑学人的历史重任。文章试用现代环境科学的观点对古今建筑环境设计思想和方法作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