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4篇
化学工业   3篇
建筑科学   6篇
能源动力   3篇
水利工程   80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多孔管的压力分布特性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室内试验并结合水力学理论分析多孔管沿程压力分布规律,研究了坡度、压力水头、孔距、管长4个参数对沿程压力分布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多孔管沿程压力随压力水头和孔距的增大而增大,随管长的减小而增大,多孔管沿程压力在平坡、顺坡、逆坡3种情况下分别有不同的变化规律。对推导出的水力学理论公式进行了验证,试验证明该公式在与试验条件类似或基本一致的条件下可用于实际计算。  相似文献   
32.
溢流槽对沉沙池溢流堰长度的影响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在沉沙池溢流堰区加设溢流槽对传统沉沙池进行了改进,以增加沉沙池溢流堰有效长度,降低出池水流含沙量;在模型试验基础上,分析了溢流槽对溢流堰长度的影响关系,得出了溢流槽长度与溢流堰水头之间的定量关系式,经实测资料验证,该关系式实测值和计算值符合较好,可以用于实际工程溢流槽的设计;为了验证理论分析和模型试验结果,开展了传统沉沙池和改进后沉沙池泥沙沉降的原型对比观测试验,结果表明:在沉沙池溢流堰区加设溢流槽后,沉沙池末端淤积泥沙中细颗粒所占比重大于传统沉沙池,同时末端水流含沙量明显小于传统沉沙池,充分说明溢流槽对提高沉沙池泥沙沉降效果的作用.  相似文献   
33.
悬移质涡管排沙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涡管排沙措施以前主要是解决推移质泥沙问题。本通过对悬移质涡管排沙的近似分析,建立了悬移质涡管排沙分流比与截沙率之间的关系,并指出了其适用范围,从而将涡管排沙技术由解决推移质问题扩展到解决悬移质泥沙问题,试验基本上验证了理论分析结果。为了提高悬移质涡管排沙效果,中还建议了几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34.
对坝头局部冲刷深度、壅水高度、下游回流长度及坝群合理间距等透水丁坝工程设计中需要解决的关键设计参数的确定方法进行了介绍,指出了透水丁坝工程设计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建议:①综合考虑透水丁坝不同挑角等相关因素的影响, 给出完整的透水丁坝坝头局部冲刷深度的研究成果;②深入分析透水丁坝局部水头损失产生的原因,从理论上确定透水丁坝局部水头损失的计算公式,进而给出透水丁坝壅水高度计算公式;③应针对不同的透水率进行详细研究.  相似文献   
35.
透水丁坝工程设计参数的合理选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自20世纪70年代各地河务部门开始逐步试用以来,到目前透水丁坝在全国大部分河道或航道治理中都有所应用,成为一种极具发展前景的河工建筑物。本文以钢筋混凝土透水桩坝为例,通过参考实际工程经验并结合室内模型试验,对目前新型透水丁坝工程规划时透水率的选择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对透水桩坝设计方法的进展作了系统的评述,针对透水桩坝的结构特点,对设计中的关键参数的选取作了一般性的推荐,可供应用透水丁坝进行河道或航道治理时参考。同时,对目前透水丁坝在整体设计中存在的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6.
试验及理论计算都证明:在断面扩大了的渠道中,流速逐渐减小,悬移质泥沙将分选沉降转化为推移质。沉降到渠底的及临底运动的悬移质泥沙,可由设在渠底上的排沙涡管排出,从而形成一种涡管排沙式的沉沙池。本文介绍这种沉沙池的设计方法、模型试验和沉沙池建成后的初步运行情况。  相似文献   
37.
原文在分析弯道切向垂线平均流速和水面超高的基础上,建立了弯曲河道内水深和切向垂线平均流速平面分布的计算公式.笔者对其中一些问题提出来讨论. 1.关于弯道水面径向比降问题 当水流通过弯道作曲线运动时,将受到离心力的作用.在惯性和离心力的共同作用下,凹岸水面升高,凸岸水面降低,形成水面径向比降.在进口直线段,距弯道进口断面较远处,水面径向比降J_R  相似文献   
38.
各种水位流量关系曲线的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9.
弯道纵向垂线平均流速的分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从连续性方程的讨论出发,建立了沿垂线积分的弯道水流纵向运动方程.根据弯道水流纵向运动方程,提出了弯道水流纵向垂线平均流速计算公式.此公式获得了与弯道水流实测试验成果基本吻合的计算成果.由纵向垂线平均流速分布公式,进一步导出了水流出弯后流速调整段长度的计算公式.同时,根据理论公式,分析了各种因素对弯道水流平面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0.
对铅丝笼丁坝的应用概况、优点、设计要点及研究方向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铅丝笼丁坝具有造价低、施工速度快、自适应性强、选材容易及具备透水性等优点;建议铅丝笼长2~5m、宽1~2m、高0.5 ~1 m、孔眼尺寸为15 cm×15cm,坝头宜呈圆滑曲线状;铅丝笼丁坝宜修建为下挑式,挑角为45°~90°;丁坝间距与所处位置有关,一般凹岸较密;下一步的研究方向包括丁坝附近的水流结构、缓流落淤效果及水毁机理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