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9篇
综合类   7篇
建筑科学   31篇
一般工业技术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以一栋高层框架-剪力墙科研办公楼为工程背景,对装配整体式框架-现浇剪力墙结构的设计方法进行了详细论述。结合办公楼的特点,探索采用叠合预应力空心楼板(SPD板)技术,该体系免模、免支撑,取得了良好的综合效益。围绕装配整体式框架-现浇剪力墙结构的PC设计,从预制构件标准化设计、关键构件连接节点设计、预制构件施工过程验算、BIM装配式一体化三维模型设计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和研究,相关方法与思路可为类似的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采用有限元数值方法,建立了带框架边主梁结构的计算模型。通过对边主梁扭转角的无量纲分析来反映周边构件(次梁、柱、板)对其受扭的影响,考虑了矩形截面梁的翘曲效应,探讨了边主梁抗弯刚度(抗扭刚度)、截面形式、现浇板厚、与次梁相交点位置等设计参数对受扭效应的作用。结合工程算例分析表明,边主梁扭矩与扭转角存在耦合反比关系,其值随边主梁抗弯刚度增强而增大。在大跨空间结构中,按线弹性计算的扭矩难以满足边主梁抗扭性能的设计要求,设置斜撑可以得到有效减小。  相似文献   
13.
根据三角形重心坐标系原理提出了基于松耦合计算的流固耦合网格协调插值新方法,提高了流固耦合的计算效率;为解决由于柔性结构加速度过大而导致的求解不稳定问题,通过在1个时间步上进行流体及结构间反复交替求解来得到稳定的时程解。应用上述方法对一柔性平屋盖结构进行风振响应的数值模拟计算,通过与风洞试验的对比验证了计算结果的可靠性,并较全面地再现结构在风作用下的实际行为。在此基础上,联合采用经验模态分解法(EMD),随机减量法(RDT)和希尔伯特变换法(HT)从结构的动力响应时程数据中提取到了结构的气动阻尼特性信息。分析结果表明,气动阻尼在柔性结构的风振响应中作用不容忽视,主要表现为:四周封闭建筑的阻尼比远小于迎风面开孔建筑的阻尼比,且四周封闭状态下气动阻尼随风速变化小,其对总阻尼的影响较小;而迎风面开孔状态下气动阻尼较大且随风速的增大而增大。因此,对于柔性且阻尼较小的结构,特别对于开孔结构,气动阻尼的影响不可忽略。  相似文献   
14.
在采用松耦合方法进行建筑物的风致流固耦合计算时,由于结构模型的节点数量通常要比流体计算模型的节点少,因此变形的连续性和协调性往往会由于所采用算法的不当而失真,继而导致计算收敛困难和结果误差。提出一种基于自由变形(Free-Form Deformation,FFD)原理的高层建筑三维变形方法,即在不改变建筑表面流体网格数量和拓扑关系的前提下,通过将结构节点作为建筑物变形的控制点,实现利用少量结构节点变形信息完成大量流体网格的高阶连续变形的功能。通过算例验证以及与风洞试验结果和已有文献成果的比较表明,本文方法实现高层建筑的任意复杂连续侧弯及扭转变形,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吻合得更好,提高数值计算的精度,增强计算的收敛性。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现有装配式混凝土叠合梁在施工现场安装纵筋困难问题,设计一种箍筋环扣连接的新型装配式混凝土叠合梁.为进一步研究搭接箍筋对叠合梁受剪性能的影响,设计制作2组6个箍筋环扣连接预制混凝土叠合梁试件进行单调静力加载试验,分析其破坏形式、荷载-挠度曲线及混凝土应变和钢筋应力等,探讨试件剪跨比、箍筋间距等参数对叠合梁受剪承载力...  相似文献   
16.
将风速时程作为数值风洞的入口边界条件,采用非稳态计算方法,获得了世博轴索膜结构的表面风压时程。将该风压时程的统计平均值与采用稳态计算得到的平均风压做比较,验证了前者的准确性。分析结果表明:利用数值风洞非稳态计算获得的阵风系数将比现行《建筑结构荷载规范》中的数据更能反映脉动风的空间分布特性;由于风速模拟和数值风洞分别考虑了风荷载时间和空间的相关性,动力时程分析又包含了结构高阶振型的影响,将非稳态计算得到的风荷载时程直接加载到有限元模型上进行动力时程分析,与采用风振系数的等效静力风荷载方法相比,能较好地反映结构的实际风振情况。  相似文献   
17.
预制密肋楼盖是采用工厂分块预制、现场拼接后浇方式进行施工的一种装配整体式楼盖体系,该体系可解决传统密肋楼盖体系存在的现场钢筋绑扎工作量大、施工效率低等问题。预制密肋楼盖体系关键技术在于解决预制块之间连接节点安全性与可靠性问题。提出一种U形组合封闭钢筋节点连接构造,通过试验和有限元研究,将其与现浇试件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有限元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一致;预制密肋楼盖底部混凝土开裂荷载和底部受拉钢筋屈服荷载均略高于现浇试件,在实际工程中可采用该新型预制密肋楼盖体系连接节点进行设计与施工。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在传统基于松耦合技术的流固耦合计算中由于单元类型和数量的不同,网格变形不协调、计算收敛困难以及计算误差大等问题,在进行流固耦合网格更新计算中引入了计算机图形学中基于自由变形(FFD)原理的嵌入空间变形体方法,通过将少量结构节点作为控制点来完成大量流体网格的高阶连续变形功能.计算中考虑了湍流来流边界条件的影响,与采用分区插值方法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并对流固耦合中的气动阻尼特性进行了分析.验证算例表明:该方法实现了高层建筑的任意复杂连续侧弯及扭转变形,且不受建筑外形复杂程度的影响|计算收敛性和精度更高,数值计算结果与风洞试验的结果吻合更好.  相似文献   
19.
开孔结构风致内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迎风面单一开孔建筑的内压特性,分析了开孔建筑的结构特征参数和来流风速因素对内压
的影响.采用Davenport水平脉动风速谱,利用三角级数对开孔处的来流风速时程进行模拟.根据准定常假
设,由模拟得到的风速时程计算出开孔处的外压系数时程,并通过内压传播方程计算出内压系数时程.参
数分析结果表明,内压能量随开孔尺寸、来流风速的增大而增大,随建筑容积、结构柔度的增大而减小.
Helmholtz频率仅受建筑本身结构参数影响,同来流大小无关.由于开孔后结构刚度降低,容易落入暴风雨
中的低频能量区发生二次破坏.  相似文献   
20.
随着国内建筑工业化从民用住宅向公建项目的推进,亟需对预制大跨度混凝土楼板技术进行进一步的开发和研究。为了推进预制大跨度混凝土楼板技术的发展,本文在对预制楼板技术进行大量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工程经验,对预制混凝土楼板进行分类,归纳出国内现有的预制大跨度混凝土楼板类型,并针对其特点和不足展开介绍,最后总结出发展预制大跨度混凝土楼板技术亟待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