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3篇
综合类   4篇
化学工业   2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7篇
建筑科学   19篇
矿业工程   2篇
能源动力   3篇
轻工业   3篇
水利工程   16篇
石油天然气   2篇
无线电   3篇
一般工业技术   4篇
自动化技术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本文通过钻探取样和静力触探试验结果的对比,提出了在建筑物加层勘察中,静力触探技术对了解老建筑物天然地基承载力增长情况,真实反映地基土的实际承载力,具有十分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2.
佛山城发中心结构高度为189.0m,塔楼为采用双向密肋楼盖的曲折柱大跨度框架-核心简结构。基于广东省标准《高层建筑混凝士结构技术规程》(DBJ/T 15-92—2021),塔楼采用设防烈度进行结构抗震设计。分析验证了大跨度外框架的抗侧力性能,根据改进叠加法对钢骨混凝士梁的抗扭承载力进行了设计。建立了关键节点的有限元模型并进行分析,研究了外凸转折层楼板的抗拉抗裂性能。通过设置暗梁前后的结构模型的对比,验证了双向密肋楼盖不配置暗梁的合理性。结果表明,结构及构件满足抗震性能化设计目标,结构体系合理可靠。  相似文献   
43.
以深圳市深科技城一期A塔楼裙房大跨度钢梁及钢桁架的施工为依托,针对大跨度钢梁跨度大,重量重,钢桁架复节节点多等施工特点,简要阐述了大跨度钢梁及钢桁架的施工作业环境,并对裙房大跨度钢梁及钢桁架的采用支撑胎架法、地面拼装整体吊装法等相关施工过程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44.
地面气溶胶集成观测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一种地面气溶胶集成观测系统的设计思路和集成方法,采用浊度仪、吸收光度计、粒子计数器、粒径谱仪、碳黑仪等仪器观测气溶胶的散射和吸收特性、黑碳浓度、粒径分布和粒子数浓度等。结果表明,测量吸收特性和粒子数浓度的仪器位于测量散射特性的仪器之后,仪器之间可以互相对比验证;将测量气溶胶吸收特性的仪器和黑碳仪"并联",可以观测到更多气溶胶特性信息;测量气溶胶粒径分布及粒子数浓度的仪器可以结合使用,也可以单独分开或"并联"综合观测;仪器综合集成观测的前提是保证仪器流量分配正确,切割头流量达到要求的范围,保证切割效率。  相似文献   
45.
清水混凝土是指一次成型、直接以混凝土原浇筑表面或以透明保护剂做保护性处理后的混凝土表面作为饰面的特重混凝土。气泡是清水自密实混凝土的缺陷。清水自密实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应当满足自密实混凝土的工作性能要求。优异的工作性能是自密实混凝土能够跻身于高性能混凝土行列的首要条件,因此对自密实混凝土工作性能优劣的测试方法以及评价显得格外重要。目前国内对清水自密实混凝土的表面效果的评定主观性较强。将图像状态数据化,对表面色差、表面气孔数量及面积、表面粗糙度等方面进行定量分析评价,才能改变评定主观性。  相似文献   
46.
47.
在建筑设计中引入生态学原理,进行生态设计是建筑设计的重要发展趋势。生态设计是可持续发展概念在建筑设计中的具体体现。生态设计首先着  相似文献   
48.
泥石流防灾减灾能力评价方法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泥石流风险评价已经成为山区城市进行泥石流防灾减灾以及抗灾决策的重要科学依据。基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2004年提出的风险评价模型"风险=危险性×易损性/防灾减灾能力",提出了泥石流防灾减灾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和量化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49.
大量大跨桥梁、超高层建筑以及大型深海工程不断兴建,其中的承重柱承受极大的荷载,单纯依靠钢筋混凝土已经不能满足承载力和使用功能的要求,钢管—混凝土组合柱因其具有承载力高、塑性和韧性好、节约材料、方便施工等优点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钢管—混凝土组合柱主要包括钢管混凝土柱、钢管混凝土叠合柱、钢管约束混凝土柱,对这三种钢管—混凝土组合柱从静力性能、抗震性能以及耐火性能等多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总结和阐述。最后指出组合柱在复杂受力状态下的研究盲点,以及将再生混凝土和超高强混凝土应用于组合柱的发展前景,进一步推动组合结构的发展。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50.
赵扩  叶浩  刘邦禹 《江西建材》2014,(13):308-308
本文介绍了高温后再生混凝土及其应用前景,论述了高温再生混凝土的特点,并总结了强度研究方法。通过高温后再生混凝土的研究,可以初步揭示高温后再生混凝土强度等力学指标的变化规律,为再生混凝土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及火灾后再生混凝土结构损伤评估提供依据。因此,研究高温后再生混凝土的强度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